今日病例分享3.11

r
rheumato
楼主 (未名空间)


患者女 68岁,因“咳嗽咳痰1月余,发现白细胞减低20天”入院。2020-01-25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咳嗽明显,至仙林某医院就诊,查胸部CT:
1.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伴两肺感染。
2.纵隔淋巴结稍大,治疗6天后咳嗽有所减轻,但仍反复,2020-02-15患者再次至仙林
某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2.7↓×10^9/L,N 0.33↓×10^9/L,N% 12.4↓%,遂用重
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一周后因白细胞及粒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予停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2月25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粒系减低。因白细胞及粒
细胞反复高低,患者于2020-03-02至我院急诊进一步检查,入院血常规:WBC 3.56*10^9/L,N 0.47↓*10^9/L,RBC 2.97↓*10^12/L,HB 89↓g/L,PLT 86↓*10^9/L,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显示肝脾淋巴结未见肿大。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AML部分分化型。即AMLL-M2。
病史简介,患者咳嗽咳痰月余,发现白细胞偏低20余天入院。这里的咳嗽咳痰月余,白细胞总数减低20余天,是指患者咳嗽咳痰和发现白细胞偏低到我院就诊和入院时间。从病史上看,该患者在无诱因下咳嗽咳痰于1月25日到南京仙林某医院就诊,此时有无行
外周血常规检查?病史中没提供。2月15日该患者又到该院就诊,根据提供的外周血常
规,
抗感染治疗有所减轻。6天后又到该院就诊,外周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减低,粒细
胞绝对值减低,但未见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值,啊不知有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假如该患者没有贫血和血小板减低,仅白细胞总数减低和粒系绝对值减低,该院未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有情可原,假如该患者当时就有贫血和血小板减低,就必须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话又说回来,仅有白细胞减少也要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我敢保证该患者外周血中就有原幼细胞。
因该患者未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或做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中没发现原幼细胞,临床医师按粒细胞减少症给患者行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这种治疗是符合治疗规范的。严格讲,如果错了,也是我们检验任务的错。从该患者最后的诊断来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多么的重要。
入我院后,外周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见原幼细胞,比例高达20%以上,这样的比例绝不是用了粒系造血因子所能达到的,况且治疗也有20余天,早就
不可能在外周血中查检到原幼细胞。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临床上有患者行粒系造血因子治疗,1~2天后,外周血中可偶见原幼细胞和早中晚幼粒。5天可达高峰,一周左右基本恢复。因此临床上我们遇到用造血因子的的患者,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和骨髓检查者,如果发现外周血中见到少量原幼细胞,但绝对不会太多,你要注意了。应建议一周后复查外周血常规和细胞形态分析。
细胞形态,外周血和骨髓中见大量原幼细胞。部分类似单核系,起初想到了M 4,但POX染色,原幼细胞呈强阳性,NAE较弱,且不被NaF抑制。因此,我们诊断了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