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我的青葱岁月 — 中学时代难忘的人和事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3月28日 14点47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D
DoctorZhao66
3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国风云跌宕的转型期,我的中学时代恰好在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我们,经历了无聊、困惑、迷茫和奋发等一系列蜕变,将自己定格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中间遇到了不少难忘的人和事,至今历历在目。但有一点与现在不同,那时的男女同学,由于授受不亲,较少打交道,这方面的记忆不多,挺遗憾的。
一、三大“智”中的老明与于三
那一年考高中时,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由三个村子拼凑的的初中班,一下子有6人考进
了省重点中学的高中母校。这个成绩打破了初中班的记录,后来随着这个初中班的消失,不可能再有人破我们的记录了。我们村中,考取高中的三人,恰好每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个“智”字,被乡亲们戏称“三大智”。我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都不好,在过去是没机会读书的,所以内心里,我们非常感激“华主席”。
老明也姓赵,与我的名字接近,只一个字不同,是我的本家,但出了五服。从辈分上讲,老明长我一辈,但我从来没叫过他“叔”,对他的父母我还是叫“爷爷、奶奶”的。老明的父亲年轻时与我父亲关系不错,经常一块去北京做生意。但他父亲胆子比我父亲大,抗战时发神经,与三个人合伙买枪要打八路。三个人埋伏了几日,也没打着八路。但解放后,这事被人揭发,自然就是“历史反革命”了。老明与他父亲一样,有领袖气质。初一时,老明、我,还有一个同学老八,三人结成小团伙“三人帮”,逃学旷课、喝酒抽烟、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做了不少坏事,学校大会小会上做了无数次的检查。老明就是我们的首领,我那时的角色有点像“血色浪漫”中的郑桐。进高中后,老明由于成绩不突出,分到了普通班,大学也没考上。后来老明,成了我们高中同学中唯一留在家乡的人。不过,在老家,他照样做的风生水起,先是做生意发了财,后来又当了几年村官,“横行乡里”,不枉此生。
于三是初二时转到我们班的。他的父亲,年轻时在国民党35军做机枪手,参加了著名的新保安战役。据他父亲讲,我杨罗耿兵团在攻打新保安时没少吃他的苦头。但由于是双方开战,各为其主,解放后政府也没追究他父亲的事。于三的家庭问题主要是因为其爷爷。他爷爷因为是“一贯道”的首领,解放初被政府镇压了,这影响了于三以后的人生。于三与老明一样,进入高中后,由于成绩不突出,分到了普通班,高考落榜了。高考落榜后,他有一段短暂的荒唐生活史。由于每日打架斗殴,据说被派出所盯上了,差点出事。后来部队来招兵,他趁势入了伍,那段历史也就没人提了。参军后,他先是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山沟看仓库,后来莫名其妙的交了“狗屎运”。一张调令,他被调到了武汉军区司令部,做了司令部机要员,每日按时上下班,非常逍遥。后来考军校时,政府还是对他的家庭背景不放心,军事指挥系没读成,被转到了财经系。再后来转业到了河南某市,成了公安队伍的一员,也升了官。他的夫人背景不错,是高干子弟,现在于三在河南安居乐业,儿子也出国留学了。
二、小英子
小英子,也姓赵,是我的本家,是同辈,同样出了五服。但她家与老明家血缘上近些,在五服之内。小英子从小学习就好,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她是我们初中学习最好的三个女生之一。平时这三个女生成绩名列前茅,但不知为何,考高中时,全部落榜,只进入了普通中学。小英子性格内向、倔强,可能是因为学业或其它方面都不顺,一时冲动,就出了家,在南京一带当尼姑,从此没回头。据我哥哥讲,她曾经回过家乡,慈眉善目的。
三、王某
王某是女性,是我真正的老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王某长相漂亮、性格泼辣,喜欢打打闹闹,是出了名的疯丫头。但她学习非常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与我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我。鉴于此,我们俩从一年级开始就被老师任命为正、副班长。不好意思的是,谁正谁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一直到初一,我忙于“三人帮”的派别活动,无心“从政”,主动辞了职,王某动员了我几次不成,只好她自己接着干。王某长期与我坐一桌,是真正的“同桌”。但那时男女同学界限明显,平时很少说话,课桌上确实有个三八线,过线就动武。她比我厉害,口齿伶俐、手脚利索,自然我吃亏时多。王某考高中失利后,只进了普通中学,后来学习越来越差。几年后几经周折,只考进了卫校护士专业。更狗血的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我曾经工作的第一所医院,同一个科室。不巧的是,她分来时,我刚刚离开,到东北读研去了。
四、金月
他是我最好的同学,有弟兄情谊,至今一直保持联系。他本姓张,“金月”曾是他的笔名。我们俩相识于初二。初一时,由于他的学业突出,大名鼎鼎,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没见过。后来成同学后,果然名不虚传,他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在学习上,我们有瑜亮情结,彼此争斗非常激烈、互不相让。但私下却是最好的朋友,称兄道弟、无话不谈,甚至发展到吃住到对方家里。他家所在的村子离官厅湖近些,周末我们常常去湖边逮鱼抓虾,回来就在他家煎着吃,味道特别好。那时他爸在北京工作,满口京腔。后来他爸退休后,他二哥接班去了北京。我到北京工作后,二哥和嫂子还到医院找过我,那是后话了。那时的学科竞赛不多,我记得仅有一次县级数学竞赛。按实力,我的数学应比金月强些,平时也下了些功夫。比赛的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的成绩在我们这么小学校的班上只排第四,全县就更不用说了。而金月那次,正常发挥,拿了个全县二等奖。他平时就很外向,这时候难免得意洋洋、翘尾巴。为此,我确实伤心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交往如常,只是交谈时不提数学竞赛之事。考高中时,我发挥好些,数学考了个全县第一,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理、化成绩也很好,只是语文不好、刚及格。由于总分进入了全县前十,自然分到了一快班。而金月那次发挥稍差,被分到了二快班。从此,我们兄弟分隔一方。由于他的学业和个性,他在二班照样折腾得风生水起,名声很大。
高考时,再次证明我们是难兄难弟。我们俩成绩相近,都超过了重点大学线不少。但不知何故,全校只有我们俩同时进入了“死档”,不再投档。幸而我们校长在省招生办任档案组长,传回消息,问我们如何打算?我家的回复快些,“服从分配”,后被没报名的医学院捞出;金月晚回复了一天,仅被同一城市的农学院兽医专业捞出。高考失意的金月,与我不同,不想通过考研翻身,想从事写作。我看过他写的小说,真不错,只可惜只发表在市级刊物,始终没在全国火。毕业后,他被分至距张家口不远的一个小县城从政,一直生活至今。他先后任该地的乡长、局长,现已基本交权,等待退休。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他工作的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县,2022年将在全世界惊艳出场,那就是冬季奥运会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市“崇礼区”。
五、郑老二
郑老二是我在高中的同学,同一寝室。那时学校虽然名声很大,但条件很不好。我们住在原来的老师宿舍,是个套间,里外间都是大通铺,里面住8人,外面5人。由于那时的分班制度,可以不夸张地说,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霸就在我们宿舍。我和郑老二在外间,我在最里,他在最外,离门最近。那时没有暖气,只有一个洋炉子,在里外间的门旁。我们宿舍的人学习虽然不错,但生活能力不强,都很懒,炉子常常熄灭。有一年冬天,宿舍的门坏了,关不上。半夜呼啸的北风将门吹开,塞北零下10几或20几度的天气,宿舍形同室外,没人敢爬出被窝去关门,大家挤在一起,相依为命……。
郑老二的骨头最硬,住在门边,竟然与大家一样,没生病,我们都很佩服他。当然,最佩服他的还是学习。那时在众高手中,他的成绩最好,而且文理科成绩平均,不偏科。那时我的数学、外语比他强,物理不相上下,化学不如他,语文就更差了。所以在我们班,我的成绩始终波动于2 – 5名之间,唯一没拿过的就是第一。在学习上,综合实力确实不是他的对手。高考后,他如愿进入清华机电系。毕业后,我们曾结伴去看望老师,那时的他志得意满,在清华他的成绩也是中上;相比之下,我的母校太不好意思了。后来我们渐渐没了联系。听其他同学说,他在深圳开了家公司,做了老板。
六、刘主席
刘主席是我的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寝室,但他在里间。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家教甚好,加之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处世老道、颇有组织能力,先被任命为我们班长,后又任校学生会主席,所以在这里我叫他“刘主席”。刘主席与我关系很好,非常谈得来,后来我们与另一位室友梁子结为一伙,是有名的“三剑客”,同进同出。他的入学成绩很好,比我和梁子都高几分。但后来他由于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头疼很严重,成绩逐渐下滑,后来仅考进了一所中专。毕业后他先是在印染厂工作,后来厂子倒闭,就自谋出路了。
七、梁子
梁子是我的朋友中唯一的穆斯林 – 回族。我曾仔细端详过他,他的眼睛确实有些发蓝。当时学校条件不好,每逢打饭时间,没人排队,几乎每天都有人打成一团,不是有人一头粥,就是有人一身菜。当时学生内部,有两个厉害角色,其中一个我记得叫“小老陆”。他们不但架打得好,而且与外面的黑社会有联系,所以同学们都怕他们。只要他们在,打饭秩序就很好。
尽管学校当时条件不好,但单为回民同学开了个小灶、单独打饭,所以这点梁子很得意。那时大家很自觉,没人拿回民的习惯开玩笑。我们“三剑客”外出吃饭时,每次都去标有“清真”的回民饭馆。梁子的爸爸在县城上班,经常来与我们海阔天空地闲聊,也会带来些牛羊肉的炸酱,与大家分享,非常香。那时我们加上点开水,做成“高汤”,至今都记得汤的味道。梁子和刘主席的家都在县里的第二大镇 – 新保安。刘主席只有兄弟二人,而梁子弟兄五人,他是老大,有四个弟弟。梁子的家是传统的伊斯兰教家庭,只有他爸有时胡说几句,如何做X 肉之类的话,但他几个弟弟马上抗议,称“太恶心了”,他爸只好打住。
梁子入学时,也比我的成绩高几分,但后来有些退步,最后考进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我后来自学大学俄语,就是用他们的教材和考卷。毕业后,梁子被分配到了张家口最大的企业 – 宣钢。
几年前,我去老家县城办事,顺便看望了在县医院工作的孙同学,他也是我在医学院的同班同学。他给了我一张CD,是我们一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时拍的。60几位同学,毕业后大多数没再见过面。说实话,30年太长了,很多同学已面目皆非,一半左右的人已经认不出来了。CD的解说词是一位刘性女同学写的,文采出众、催人泪下,她是当年的河北省语文状元。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40周年,以此文怀念那些流走的青葱岁月。40年弹指一挥间,时间都去哪了?
写好此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顺便在网上找一找,看有没有相关的音乐,发泄一下剩余的情绪。结果还真找到一首歌,歌名恰巧叫“青葱岁月”,是黄凯芹唱的。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黄凯芹何许人也,但硬是被这首歌感动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请大家
一块分享这段美妙的音乐,珍惜或缅怀一下自己美好的青葱岁月。
n
noregrets
3 年多
2 楼
强说难忘,其实不过是竹影扫街。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国风云跌宕的转型期,我的中学时代恰好在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我们,经历了无聊、困惑、迷茫和奋发等一系列蜕变,将自己定格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中间遇到了不少难忘的人和事,至今历历在目。但有一点与现在不同,那时的男女同学,由于授受不亲,较少打交道,这方面的记忆不多,挺遗憾的。
一、三大“智”中的老明与于三
那一年考高中时,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由三个村子拼凑的的初中班,一下子有6人考进
了省重点中学的高中母校。这个成绩打破了初中班的记录,后来随着这个初中班的消失,不可能再有人破我们的记录了。我们村中,考取高中的三人,恰好每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个“智”字,被乡亲们戏称“三大智”。我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都不好,在过去是没机会读书的,所以内心里,我们非常感激“华主席”。
老明也姓赵,与我的名字接近,只一个字不同,是我的本家,但出了五服。从辈分上讲,老明长我一辈,但我从来没叫过他“叔”,对他的父母我还是叫“爷爷、奶奶”的。老明的父亲年轻时与我父亲关系不错,经常一块去北京做生意。但他父亲胆子比我父亲大,抗战时发神经,与三个人合伙买枪要打八路。三个人埋伏了几日,也没打着八路。但解放后,这事被人揭发,自然就是“历史反革命”了。老明与他父亲一样,有领袖气质。初一时,老明、我,还有一个同学老八,三人结成小团伙“三人帮”,逃学旷课、喝酒抽烟、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做了不少坏事,学校大会小会上做了无数次的检查。老明就是我们的首领,我那时的角色有点像“血色浪漫”中的郑桐。进高中后,老明由于成绩不突出,分到了普通班,大学也没考上。后来老明,成了我们高中同学中唯一留在家乡的人。不过,在老家,他照样做的风生水起,先是做生意发了财,后来又当了几年村官,“横行乡里”,不枉此生。
于三是初二时转到我们班的。他的父亲,年轻时在国民党35军做机枪手,参加了著名的新保安战役。据他父亲讲,我杨罗耿兵团在攻打新保安时没少吃他的苦头。但由于是双方开战,各为其主,解放后政府也没追究他父亲的事。于三的家庭问题主要是因为其爷爷。他爷爷因为是“一贯道”的首领,解放初被政府镇压了,这影响了于三以后的人生。于三与老明一样,进入高中后,由于成绩不突出,分到了普通班,高考落榜了。高考落榜后,他有一段短暂的荒唐生活史。由于每日打架斗殴,据说被派出所盯上了,差点出事。后来部队来招兵,他趁势入了伍,那段历史也就没人提了。参军后,他先是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山沟看仓库,后来莫名其妙的交了“狗屎运”。一张调令,他被调到了武汉军区司令部,做了司令部机要员,每日按时上下班,非常逍遥。后来考军校时,政府还是对他的家庭背景不放心,军事指挥系没读成,被转到了财经系。再后来转业到了河南某市,成了公安队伍的一员,也升了官。他的夫人背景不错,是高干子弟,现在于三在河南安居乐业,儿子也出国留学了。
二、小英子
小英子,也姓赵,是我的本家,是同辈,同样出了五服。但她家与老明家血缘上近些,在五服之内。小英子从小学习就好,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她是我们初中学习最好的三个女生之一。平时这三个女生成绩名列前茅,但不知为何,考高中时,全部落榜,只进入了普通中学。小英子性格内向、倔强,可能是因为学业或其它方面都不顺,一时冲动,就出了家,在南京一带当尼姑,从此没回头。据我哥哥讲,她曾经回过家乡,慈眉善目的。
三、王某
王某是女性,是我真正的老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王某长相漂亮、性格泼辣,喜欢打打闹闹,是出了名的疯丫头。但她学习非常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与我不相上下,甚至超过我。鉴于此,我们俩从一年级开始就被老师任命为正、副班长。不好意思的是,谁正谁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一直到初一,我忙于“三人帮”的派别活动,无心“从政”,主动辞了职,王某动员了我几次不成,只好她自己接着干。王某长期与我坐一桌,是真正的“同桌”。但那时男女同学界限明显,平时很少说话,课桌上确实有个三八线,过线就动武。她比我厉害,口齿伶俐、手脚利索,自然我吃亏时多。王某考高中失利后,只进了普通中学,后来学习越来越差。几年后几经周折,只考进了卫校护士专业。更狗血的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我曾经工作的第一所医院,同一个科室。不巧的是,她分来时,我刚刚离开,到东北读研去了。
四、金月
他是我最好的同学,有弟兄情谊,至今一直保持联系。他本姓张,“金月”曾是他的笔名。我们俩相识于初二。初一时,由于他的学业突出,大名鼎鼎,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没见过。后来成同学后,果然名不虚传,他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在学习上,我们有瑜亮情结,彼此争斗非常激烈、互不相让。但私下却是最好的朋友,称兄道弟、无话不谈,甚至发展到吃住到对方家里。他家所在的村子离官厅湖近些,周末我们常常去湖边逮鱼抓虾,回来就在他家煎着吃,味道特别好。那时他爸在北京工作,满口京腔。后来他爸退休后,他二哥接班去了北京。我到北京工作后,二哥和嫂子还到医院找过我,那是后话了。那时的学科竞赛不多,我记得仅有一次县级数学竞赛。按实力,我的数学应比金月强些,平时也下了些功夫。比赛的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的成绩在我们这么小学校的班上只排第四,全县就更不用说了。而金月那次,正常发挥,拿了个全县二等奖。他平时就很外向,这时候难免得意洋洋、翘尾巴。为此,我确实伤心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交往如常,只是交谈时不提数学竞赛之事。考高中时,我发挥好些,数学考了个全县第一,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理、化成绩也很好,只是语文不好、刚及格。由于总分进入了全县前十,自然分到了一快班。而金月那次发挥稍差,被分到了二快班。从此,我们兄弟分隔一方。由于他的学业和个性,他在二班照样折腾得风生水起,名声很大。
高考时,再次证明我们是难兄难弟。我们俩成绩相近,都超过了重点大学线不少。但不知何故,全校只有我们俩同时进入了“死档”,不再投档。幸而我们校长在省招生办任档案组长,传回消息,问我们如何打算?我家的回复快些,“服从分配”,后被没报名的医学院捞出;金月晚回复了一天,仅被同一城市的农学院兽医专业捞出。高考失意的金月,与我不同,不想通过考研翻身,想从事写作。我看过他写的小说,真不错,只可惜只发表在市级刊物,始终没在全国火。毕业后,他被分至距张家口不远的一个小县城从政,一直生活至今。他先后任该地的乡长、局长,现已基本交权,等待退休。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他工作的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县,2022年将在全世界惊艳出场,那就是冬季奥运会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市“崇礼区”。
五、郑老二
郑老二是我在高中的同学,同一寝室。那时学校虽然名声很大,但条件很不好。我们住在原来的老师宿舍,是个套间,里外间都是大通铺,里面住8人,外面5人。由于那时的分班制度,可以不夸张地说,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霸就在我们宿舍。我和郑老二在外间,我在最里,他在最外,离门最近。那时没有暖气,只有一个洋炉子,在里外间的门旁。我们宿舍的人学习虽然不错,但生活能力不强,都很懒,炉子常常熄灭。有一年冬天,宿舍的门坏了,关不上。半夜呼啸的北风将门吹开,塞北零下10几或20几度的天气,宿舍形同室外,没人敢爬出被窝去关门,大家挤在一起,相依为命……。
郑老二的骨头最硬,住在门边,竟然与大家一样,没生病,我们都很佩服他。当然,最佩服他的还是学习。那时在众高手中,他的成绩最好,而且文理科成绩平均,不偏科。那时我的数学、外语比他强,物理不相上下,化学不如他,语文就更差了。所以在我们班,我的成绩始终波动于2 – 5名之间,唯一没拿过的就是第一。在学习上,综合实力确实不是他的对手。高考后,他如愿进入清华机电系。毕业后,我们曾结伴去看望老师,那时的他志得意满,在清华他的成绩也是中上;相比之下,我的母校太不好意思了。后来我们渐渐没了联系。听其他同学说,他在深圳开了家公司,做了老板。
六、刘主席
刘主席是我的同班同学,住在同一寝室,但他在里间。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家教甚好,加之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处世老道、颇有组织能力,先被任命为我们班长,后又任校学生会主席,所以在这里我叫他“刘主席”。刘主席与我关系很好,非常谈得来,后来我们与另一位室友梁子结为一伙,是有名的“三剑客”,同进同出。他的入学成绩很好,比我和梁子都高几分。但后来他由于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头疼很严重,成绩逐渐下滑,后来仅考进了一所中专。毕业后他先是在印染厂工作,后来厂子倒闭,就自谋出路了。
七、梁子
梁子是我的朋友中唯一的穆斯林 – 回族。我曾仔细端详过他,他的眼睛确实有些发蓝。当时学校条件不好,每逢打饭时间,没人排队,几乎每天都有人打成一团,不是有人一头粥,就是有人一身菜。当时学生内部,有两个厉害角色,其中一个我记得叫“小老陆”。他们不但架打得好,而且与外面的黑社会有联系,所以同学们都怕他们。只要他们在,打饭秩序就很好。
尽管学校当时条件不好,但单为回民同学开了个小灶、单独打饭,所以这点梁子很得意。那时大家很自觉,没人拿回民的习惯开玩笑。我们“三剑客”外出吃饭时,每次都去标有“清真”的回民饭馆。梁子的爸爸在县城上班,经常来与我们海阔天空地闲聊,也会带来些牛羊肉的炸酱,与大家分享,非常香。那时我们加上点开水,做成“高汤”,至今都记得汤的味道。梁子和刘主席的家都在县里的第二大镇 – 新保安。刘主席只有兄弟二人,而梁子弟兄五人,他是老大,有四个弟弟。梁子的家是传统的伊斯兰教家庭,只有他爸有时胡说几句,如何做X 肉之类的话,但他几个弟弟马上抗议,称“太恶心了”,他爸只好打住。
梁子入学时,也比我的成绩高几分,但后来有些退步,最后考进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我后来自学大学俄语,就是用他们的教材和考卷。毕业后,梁子被分配到了张家口最大的企业 – 宣钢。
几年前,我去老家县城办事,顺便看望了在县医院工作的孙同学,他也是我在医学院的同班同学。他给了我一张CD,是我们一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时拍的。60几位同学,毕业后大多数没再见过面。说实话,30年太长了,很多同学已面目皆非,一半左右的人已经认不出来了。CD的解说词是一位刘性女同学写的,文采出众、催人泪下,她是当年的河北省语文状元。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40周年,以此文怀念那些流走的青葱岁月。40年弹指一挥间,时间都去哪了?
写好此文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顺便在网上找一找,看有没有相关的音乐,发泄一下剩余的情绪。结果还真找到一首歌,歌名恰巧叫“青葱岁月”,是黄凯芹唱的。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黄凯芹何许人也,但硬是被这首歌感动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请大家
一块分享这段美妙的音乐,珍惜或缅怀一下自己美好的青葱岁月。
强说难忘,其实不过是竹影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