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技术突破了

b
baal

我是说是不是灌水先沉淀几个月看看

【 在 Ignius (Hyper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逻辑就是:学术界灌水的人很多,这个教授也是学术界的,所以这个也是灌水。: 明白了。

t
tudou8

我大概猜得到老王团队加热方法的原理。他们用的是50微米厚度的镍箔,在比较小的局部(面局部)加热,加热的范围很小,所以加热的效率高,停止加热后降温也快。

普通的方法是整体加热,加热慢,效率低。特期拉的车,冷天在电池加热上白白消耗不少的能量,就是这个原因。

我做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技术,在纳米级对内部的局部点进行加热。内部的局部点温度高达几百度,外表摸起来还是冷的。一停止加热,局部点的温度很快就降下来了。打个比方,就象在家里点火做饭,只要集中对炉子加热就可以了,不用把整个房子加热。

微米和纳米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经验差别很大。有的人自行脑补后就乱喷了,LOL。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笑,人家老王锂电领域工作25年研究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这哥们不知道
: 哪里冒出来的说人不懂锂电工业。 而且连文章都不读就瞎胡扯。Cell的文章明明写的
: 是高温充电温控 比低温还容易,20度充电加strong force air还上升了10度,49度充
: 电,natural cooling就可以保持温度基本不变,60度的时候反而要加insulation保温
: 。这哥们就直接脑补成放在hood里吹。
: Figure 2A compares the voltage profiles of three PHEV cells charged with
the
: heated CCCV (6 C, 4.2 V) protocol at an average charge temperature of 40
°C
: , 49°C, and 60oC,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a control cell charged
with
: CCCV (6 C, 4.2 V) without preheating. All the tests were performed at an
: ambient temperature around 20°C, and different cooling strategies were
: ...................

I
Ignius

这个正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现在为了怕损害电池寿命,锂电池快速充电时温度都控制在45度以下。这个教授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把温度升到60度,保持10分钟,发现不但速度快了很多,而且对电池的寿命影响不大。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打破了常规。工业界的内行人士没有发现这个可以说是丢脸了。你既然能把温度控制在45度,就不能控制在60度了?是,这个确实增加了风险,和成本。但是一旦这个风向确定了,那冷却和ts这种工程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这个业内人士对这个研究成果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就好像他们业内早就尝试过60度充电了似的。

【 在 PrincessY (Princes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你没有认真读shellnuts 的帖子。你说充电的时候不需要strong forced air 冷
: 却,人家说的是冲完电要快速冷却到室温,否则电池寿命变短。实验室可以在一个小: chamber里吹,电车几千块电池在车子内部要快速从60摄氏度冷却到室温,靠电池冷却
: 系统冷却也需要耗电和时间。尤其电池包装材料热传导系数很低,和保温材料塑料相当
: ,冷却起来那就慢了。
: 没有人否认高温充电快,但是高温充电损害电池寿命,所以充电前要急加热,充好后要
: 极速冷却,在工业生产上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如果成本增加太多,那还不如直接多放一
: 些电池好了,另外加热冷却也需要时间,说不定充电10分钟,加热冷却10分钟以上,总
: 体也要20分钟以上,收益不大,还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 另外这不是发在joule 杂志吗?这在thermal and energy 是非常好的杂志,但是为什么
: ...................

I
Ignius

现在讨论的不是标题,是这个教授的研究成果。现在本版几个所谓的电池业内人士纷纷站出来说这个教授的研究成果是灌水,没有实际意义。我这个外行小白看着不忿,站出来为教授说几句话而已。
【 在 bluvex (大毛)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粗略读了下文章。人家教授应该是躺枪了。人家并没有说“超充技术突破了”这样不
: 靠谱的话。这篇mitbbs的文章楼主不会是个高级黑吧? 放个如此鸡血的title在这里吸
: 引了这么多眼球。

g
greemint

学术界论文一般水分比较大
特定条件特定设计特定环境下,取得了非常excellent的效果
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很有可能只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有效,很难实现

当然他们也没办法,别人效率96%,你做个95%别说申请funding了,可能文章都发不出去

公司自己做的有用的技术诀窍,通常憋着不发论文

【 在 Ignius (Hyper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正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现在为了怕损害电池寿命,锂电池快速充电时温度都控
: 制在45度以下。这个教授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把温度升到60度,保持10分钟,发现不但
: 速度快了很多,而且对电池的寿命影响不大。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打破了
: 常规。工业界的内行人士没有发现这个可以说是丢脸了。你既然能把温度控制在45度,
: 就不能控制在60度了?是,这个确实增加了风险,和成本。但是一旦这个风向确定了,
: 那冷却和ts这种工程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这个业内人士对这个研究成果那种不屑一
: 顾的态度,就好像他们业内早就尝试过60度充电了似的。

I
Ignius

这个我同意。
【 在 baal (白日梦)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说是不是灌水先沉淀几个月看看

I
Ignius

你有仔细看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很大。
【 在 greemint (一颗球)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术界论文一般水分比较大
: 特定条件特定设计特定环境下,取得了非常excellent的效果
: 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很有可能只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有效,很难实现
: 当然他们也没办法,别人效率96%,你做个95%别说申请funding了,可能文章都发不
出去
: 公司自己做的有用的技术诀窍,通常憋着不发论文

I
Ignius

嗯,个人的知识和想象力是有限的。我最看不惯的就是本版的几个所谓业内人士,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知识,对前端的科研成果都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呢。你要是真的去仔细研究了别人的成果而得出的结论也行,就做键盘前打打字,吹吹牛显示自己牛逼。
【 在 tudou8 (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大概猜得到老王团队加热方法的原理。他们用的是50微米厚度的镍箔,在比较小的局
: 部(面局部)加热,加热的范围很小,所以加热的效率高,停止加热后降温也快。
: 普通的方法是整体加热,加热慢,效率低。特期拉的车,冷天在电池加热上白白消耗不
: 少的能量,就是这个原因。
: 我做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技术,在纳米级对内部的局部点进行加热。内部的局部点温度高
: 达几百度,外表摸起来还是冷的。一停止加热,局部点的温度很快就降下来了。打个比
: 方,就象在家里点火做饭,只要集中对炉子加热就可以了,不用把整个房子加热。
: 微米和纳米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经验差别很大。有的人自行脑补后就乱喷了,LOL。
: the
: °C
: ...................

t
tudou8

这个说的很对。另外一个要点是,王团队已经有了一种在电池内部进行局部快速加热的技术,不用慢悠悠地对整个电池包加热,又可以控制电池保持高温的时间。

和其它技术相比,这两个技术实用的可能性很大。

【 在 Ignius (Hyper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正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现在为了怕损害电池寿命,锂电池快速充电时温度都控
: 制在45度以下。这个教授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把温度升到60度,保持10分钟,发现不但
: 速度快了很多,而且对电池的寿命影响不大。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打破了
: 常规。工业界的内行人士没有发现这个可以说是丢脸了。你既然能把温度控制在45度,
: 就不能控制在60度了?是,这个确实增加了风险,和成本。但是一旦这个风向确定了,
: 那冷却和ts这种工程问题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这个业内人士对这个研究成果那种不屑一
: 顾的态度,就好像他们业内早就尝试过60度充电了似的。

t
tudou8

哈哈,是啊。就象是谁要不服姚明,别整天追着姚明乱喷,自己上NBA球场打几场给大
伙看看。

【 在 Ignius (Hyper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个人的知识和想象力是有限的。我最看不惯的就是本版的几个所谓业内人士,凭着
: 自己有限的经验和知识,对前端的科研成果都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
: 能呢。你要是真的去仔细研究了别人的成果而得出的结论也行,就做键盘前打打字,吹
: 吹牛显示自己牛逼。

I
Ignius

没错。这个电池cell level的温度控制方法很让人期待。确实一开始可能会造成成本和风险的增加,但是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 在 tudou8 (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说的很对。另外一个要点是,王团队已经有了一种在电池内部进行局部快速加热的
: 技术,不用慢悠悠地对整个电池包加热,又可以控制电池保持高温的时间。
: 和其它技术相比,这两个技术实用的可能性很大。

P
PrincessY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你可能做材料相关,肯定不是做热传导领域的,你之前的不少帖子在传热问题上也有一些问题。

50微米加热片,用"薄"片主要是减少发热片占用体积,这样电解液不会减少多少。用薄"片"而不是"细丝"加热,就是为了让电解液受热均匀,电池内部整体达到60度。

另外退一万步,就算30秒加热时间,电解液没有整体达到60度,充电10分钟后也整体达到60度了。

事实上他用热刺激的目的就是要让整个电解液和电极都达到高温60度,因为电池包装壳导热系数低,从外部加热慢,可能要5-10分钟,所以才想到电池内部加热。但是作者回避了一个问题,电车几千个电池密集放在一起如何快速冷却到室温,需要多少时间。

【 在 tudou8(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大概猜得到老王团队加热方法的原理。他们用的是50微米厚度的镍箔,在比较小的局

: 部(面局部)加热,加热的范围很小,所以加热的效率高,停止加热后降温也快。

: 普通的方法是整体加热,加热慢,效率低。特期拉的车,冷天在电池加热上白白消耗不

: 少的能量,就是这个原因。

: 我做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技术,在纳米级对内部的局部点进行加热。内部的局部点温度高

: 达几百度,外表摸起来还是冷的。一停止加热,局部点的温度很快就降下来了。打个比

: 方,就象在家里点火做饭,只要集中对炉子加热就可以了,不用把整个房子加热。

: 微米和纳米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经验差别很大。有的人自行脑补后就乱喷了,
LOL。

: the

: °C
: ...................

t
tudou8

你要是觉得他们不行,你就自己上吧,别在这里磨磨唧唧。

这不是我做的行业,我也没打算下结论。半懂不懂还要管东管西,还不如不懂。

【 在 PrincessY (Princess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 你可能做材料相关,肯定不是做热传导领域的,你之前的不少帖子在传热问题上也有一
: 些问题。
: 50微米加热片,用"薄"片主要是减少发热片占用体积,这样电解液不会减少多少。用薄
: "片"而不是"细丝"加热,就是为了让电解液受热均匀,电池内部整体达到60度。
: 另外退一万步,就算30秒加热时间,电解液没有整体达到60度,充电10分钟后也整体达
: 到60度了。
: 事实上他用热刺激的目的就是要让整个电解液和电极都达到高温60度,因为电池包装壳
: 导热系数低,从外部加热慢,可能要5-10分钟,所以才想到电池内部加热。但是作者回
: 避了一个问题,电车几千个电池密集放在一起如何快速冷却到室温,需要多少时间。: ...................

P
PrincessY


你自己提出猜想,我给你纠正一下,但是你已经开始进入发飙模式了。

呵呵,哈哈。。。。

【 在 tudou8(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是觉得他们不行,你就自己上吧,别在这里磨磨唧唧。

: 这不是我做的行业,我也没打算下结论。半懂不懂还要管东管西,还不如不懂。

g
goFan

现在的电车早都用液冷了,要加快冷却速度,首先用风扇吹散热器降温,再接空调进一步给冷却液降温就行,实现起来不是很难。
再要狠一点,用变压器油泡着。。。另配一个泵,也是成熟的技术,就是成本高了

【 在 PrincessY (Princess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 你可能做材料相关,肯定不是做热传导领域的,你之前的不少帖子在传热问题上也有一
: 些问题。
: 50微米加热片,用"薄"片主要是减少发热片占用体积,这样电解液不会减少多少。用薄
: "片"而不是"细丝"加热,就是为了让电解液受热均匀,电池内部整体达到60度。
: 另外退一万步,就算30秒加热时间,电解液没有整体达到60度,充电10分钟后也整体达
: 到60度了。
: 事实上他用热刺激的目的就是要让整个电解液和电极都达到高温60度,因为电池包装壳
: 导热系数低,从外部加热慢,可能要5-10分钟,所以才想到电池内部加热。但是作者回
: 避了一个问题,电车几千个电池密集放在一起如何快速冷却到室温,需要多少时间。: ...................

t
tend

作为传热界的大佬,我对你的论述表示赞同!

土豆整个一科盲。

gofan的一分钟加热到60度也是对传热学一窍不通的表现。一分钟从20度加热800公斤电池到60度,按电池的比热800焦耳每公斤每度算,需要的热量是25600000焦耳热,这个
在一分钟内需要几百个电炉子一起加热。

【在 PrincessY(PrincessY)的大作中提到:】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t
tudou8

真是不好意思,我和搞专业研究的打交道习惯了,不太习惯和民科打交道,呵呵。

【 在 PrincessY (Princess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自己提出猜想,我给你纠正一下,但是你已经开始进入发飙模式了。
: 呵呵,哈哈。。。。
:
: 你要是觉得他们不行,你就自己上吧,别在这里磨磨唧唧。
:
: 这不是我做的行业,我也没打算下结论。半懂不懂还要管东管西,还不如不懂。
:

I
Ignius

希望大家还是能就事论事,好好讨论。
P
PrincessY

都说了你的最大问题不是固执,而是觉得比其他所有人都聪明。具体表现就是你在很多不是你自己领域胡乱发言,被打脸还固执。

我电池不懂,但是heat transfer 我还是懂得,至少也灌了10多篇杂志文章和一个专利。

【 在 tudou8(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不好意思,我和搞专业研究的打交道习惯了,不太习惯和民科打交道,呵呵。

g
goFan

每个电池单体都有电阻丝都是一个电炉子,
别以为几百个,把数字后面写那么多 0 就是多吓人的事,充电站的电力能不够用的吗,

【 在 tend(te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传热界的大佬,我对你的论述表示赞同!

: 土豆整个一科盲。

: gofan的一分钟加热到60度也是对传热学一窍不通的表现。一分钟从20度加热800公斤电

: 池到60度,按电池的比热800焦耳每公斤每度算,需要的热量是25600000焦耳热
,这个

: 在一分钟内需要几百个电炉子一起加热。

: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 :

C
Caravel

哈哈,这个电池砖家shellnuts上次鼓吹taycan的900伏系统,特斯拉跑不了牛背。结果被打脸了,好多天不敢来这里。现在风头过了,又回来当砖家了。
t
tudou8

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那位民科在版上猛吹过Taycan的800V系统(是800V),稍后特斯拉就送Model S上了纽北,然后他就消失了,LOL。

800V系统本身是有道理的,但不是他吹的那样。另外造电池和做电机系统是完全两回事情。800V对电池来说只是不同的接法罢了,关键的差别还是在电机系统的设计。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这个电池砖家shellnuts上次鼓吹taycan的900伏系统,特斯拉跑不了牛背。结果
: 被打脸了,好多天不敢来这里。现在风头过了,又回来当砖家了。

I
Ignius

看来这哥们就是爱说大话呀
t
tend

我说的电炉子可是1000瓦的做饭电炉子。想象一下几百个1000瓦的电炉子一起加热电车电池的情景。

【 在 goFan (够范)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个电池单体都有电阻丝都是一个电炉子,
: 别以为几百个,把数字后面写那么多 0 就是多吓人的事,充电站的电力能不够用的
吗,
:
: 作为传热界的大佬,我对你的论述表示赞同!
:
: 土豆整个一科盲。
:
: gofan的一分钟加热到60度也是对传热学一窍不通的表现。一分钟从20度加热
800
: 公斤电
:
: 池到60度,按电池的比热800焦耳每公斤每度算,需要的热量是25600000焦耳热
: ,这个
:
: 在一分钟内需要几百个电炉子一起加热。
:
: :先不说文章快冲有效性问题,就说你"猜想"的局部加热吧。
: ...................

t
tracewind

Cell不是生物杂志吗,啥时候也来凑新能源的热闹了?
g
goFan

这不很正常吗,才几十度,又不冒火星,
这都担心,那几百千瓦的充电枪那你敢不敢插了

【 在 tend (te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电炉子可是1000瓦的做饭电炉子。想象一下几百个1000瓦的电炉子一起加热电车
: 电池的情景。
: 吗,
: 800

t
tend

几百个大电炉子加热冷却液怎么布置可以保证冷却液均匀受热?如果冷却液不是均匀受热,这种大功率加热万一造成局部过热就可能会引爆充电中的电池。总之,你的用冷却液一分钟加热到60度在电池车车上实现的概率是0。另外,从60度冷却下来比加热又难
上10倍。快速冲完电再等十几分钟冷却?意义何在?

【在 goFan(够范)的大作中提到:】
:这不很正常吗,才几十度,又不冒火星,
:这都担心,那几百千瓦的充电枪那你敢不敢插了

t
tudou8

你这就有点意淫了。我身边的聪明人很多,院士也有,俺并不觉得俺比他们更聪明。你也说了,这并不是你的研究领域,那为什么你一定对别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呢?对不是自己领域的问题,不要去下结论,这应该是一个好的研究人员,最基本的准则了。

你最大的问题,是概念不是特别清楚,有点臆想过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打个比方,有一面宽度和高度都很大的10米厚的墙,需要对其中两米厚的core加热到60度,其它的部分并不需要加热。

有两种做法,A是把整个墙用加热毯包起来,从外面往里加热。等外面达到80度了,
core的温度恐怕还是没有到60度。B是往墙里core中间插入一个10cm厚的加热板,直接
加热core。等core达到60度的温度了,墙的外部大概还只是温热。B做法的效率比A要高得多。

王团队的做法,就是往软包电池里插入一个50微米的加热镍箔。假设软包电池5毫米厚
,50微米是5毫米的1/100,类似于10米的墙中有一个10cm的加热板。

我做的领域,也有类似的做法,只不过加热点的大小是纳米级,小很多,温度也更高,达到几百度。我说过了,微米和纳米级的现象,和日常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你如果还是要接着意淫,也随你了。但我好心劝你一句,不是你领域的事情,大致理解就行了,最好不要去指手画脚。

【 在 PrincessY (PrincessY)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说了你的最大问题不是固执,而是觉得比其他所有人都聪明。具体表现就是你在很多
: 不是你自己领域胡乱发言,被打脸还固执。
: 我电池不懂,但是heat transfer 我还是懂得,至少也灌了10多篇杂志文章和一个专利。
:
: 真是不好意思,我和搞专业研究的打交道习惯了,不太习惯和民科打交道,呵呵。
:

P
PrincessY

你说这么多废话都没到点子上,也服了你。你越描述越体现你传热知识的民科级别。

这个电芯内部加热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用电阻丝放到电解液里直接加热,这样电解液和电极同时升温,电池包装壳温度升多少无所谓。现在通常做法包括Tesla 都是电池外部加热,由于电池包装壳导热系数低,内部加热慢,达不到快速升温到60度的效果。

你不要在每个领域都体现你很懂,还那么多猜想。院士也只是懂他自己的领域,ok?

【 在 tudou8(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就有点意淫了。我身边的聪明人很多,院士也有,俺并不觉得俺比他们更聪明。你

: 也说了,这并不是你的研究领域,那为什么你一定对别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呢?对不是自

: 己领域的问题,不要去下结论,这应该是一个好的研究人员,最基本的准则了。
: 你最大的问题,是概念不是特别清楚,有点臆想过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打个比

: 方,有一面宽度和高度都很大的10米厚的墙,需要对其中两米厚的core加热到60度,其

: 它的部分并不需要加热。

: 有两种做法,A是把整个墙用加热毯包起来,从外面往里加热。等外面达到80度
了,

: core的温度恐怕还是没有到60度。B是往墙里core中间插入一个10cm厚的加热板
,直接

: 加热core。等core达到60度的温度了,墙的外部大概还只是温热。B做法的效率
比A要高

: 得多。
: ...................

l
lmh

宾州州大机械工程系 王朝阳 (Chao-Yang Wang)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6C电流充电,10分钟到80%。但是之前用这么大电流充电会大大降低电池寿命,但是
: 这个小组发现只要充电前预热到60度,电池寿命几乎不会受影响。
: https://els-jbs-prod-cdn.literatumonline.com/cms/attachment/4e27b642-e041-: 4303-be60-13e743e89717/fx1.jpg
: The key to the engineers' success was achieving swift heating, An
: inexpensive self-heating nickel foil installed on the batteries permitted : heating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40°F in just thirty seconds. High
: temperatures prevent lithium plating from forming, but they also cause
: lithium ion batteries to degrade. However, since the batteries didn't
remain
: heated for long – just ten minutes per charge – the negative effects
: ...................

a
antee

尼玛电池是卷起来的,内外圈的热环境完全不同,根本没啥好办法。内部加热,那个镍表面不小心温度串上天
没温差传啥热啊。这东西接触电解液就好玩了

【 在 goFan (够范)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个电池单体都有电阻丝都是一个电炉子,
: 别以为几百个,把数字后面写那么多 0 就是多吓人的事,充电站的电力能不够用的
吗,
:
: 作为传热界的大佬,我对你的论述表示赞同!
:
: 土豆整个一科盲。
:
: gofan的一分钟加热到60度也是对传热学一窍不通的表现。一分钟从20度加热
800
: 公斤电
:
: 池到60度,按电池的比热800焦耳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a
antee

尼玛牛背不是跑上拖车背了?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这个电池砖家shellnuts上次鼓吹taycan的900伏系统,特斯拉跑不了牛背。结果
: 被打脸了,好多天不敢来这里。现在风头过了,又回来当砖家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5
s
shellnuts

你这家伙,上次还追到股版质问我这事,我再把我的回复给你贴一遍。

none production car + hand timing + different track of 1 mile shorter
你这model s就是个挂了个model s的壳,里面的东西全换了,连座椅都拆了。就这,跑完就上拖车了。

本来不想再过来打脸,你们这些人一再把脸伸过来,不打不行啊。elon是你祖宗还是啥的,值得你这么跪舔,容不得别人说点不好。

【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这个电池砖家shellnuts上次鼓吹taycan的900伏系统,特斯拉跑不了牛背。结果
: 被打脸了,好多天不敢来这里。现在风头过了,又回来当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