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我们分得清楚吗

D
Dreamer
楼主 (未名空间)

善和恶,完全对立的两边。

我们出生的状态是善是恶?(完全白纸的状态下,我们每个人的啼哭到底是善的表达,还是恶的表达~?)

为啥东西方关于善恶有那么持久的争执不下~?

婴儿初啼,到底是什么表达。。。

我说说荀子的“人性本恶论”,他为何提出这个说法,但一样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儒家大儒?

其实,我们可以质疑任何一件事,进行我们自我每个人的价值重估,但为了让更多人明白自己的价值重估,我们就往往不得不建立一个标准——就是“定义”!

人出生时,首先是一个“自私的”生物,他的啼哭,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呼唤着父母养育的本能!(而父母的基因,可以得以延续。。。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如果把婴儿的初生当做“趋利避害”而自发的“自私”,那当然就可以说成是“恶”,这种状态是自发的,是

天生的,是没有经过后天学习和改变的。

所以荀子的观察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性都是利己排他的”,好利益,好嫉妒,好声色的。。。这就是“恶”就是欲望的具象化,和排他化。

但这种恶如果是天生的,后天能不能教化?荀子认为是可以的,这就又回到了儒家的教化上,这里我不做深入

举个例子:我们先天都不会过红绿灯,想怎么走怎么走,这个是天性的(绝对的自由,就不需要考虑社会的约束);而相反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带着我们过马路,看
见有人被车撞,看见朋友们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就一次次被潜移默化的教育了。。。)这种

教育就是“干涉”,人为的干涉。这里就出现了荀子第二个观察:我们的善恶天性没有什么可批判的,但我们善恶的社会属性是可以教化干涉和批判的。

社会上去定义善恶,我们东方哲学往往是“唯我”几乎是需要批判的,需要了解你自己首先是社会的,需要在外遵守社会的公序良德,法律规则。这一切圈定你活动范围和准绳,就是社会对你的契约,你默认要去遵守,不然是会出事的。区分我们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的一
个重要区别,就是社会责任。

荀子认为,社会安定,需要善心,于是他认为破坏和气的行为,就是缺乏善心善念。所以他的哲学里:天性是“恶”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善”。与人向善,劝人向善,以我做起,其实就是带小朋友过马路的教化干涉行为,儒家是怀着这种思想干涉的,毕竟人的成长无论
如何都会经过干涉(未来我说说道家的无为。。。那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天生天成的意思)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创世纪》,人吃下智慧果实(假设是苹果~不重要),从而区
分善恶是从知道羞耻,拿无花果树叶档身子开始的。。。人从婴儿时期的“恶”变化到成年人的“善”,通过我们自我的修正定义给了“善恶一个明确的界限,边界”的定义,从而实现了人类开智的过程。。。。我们去挡住身体,做出和婴儿不一样的举动,实质上就是区分了“善恶”,所以也被称为有了“智慧”。

有些人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隐藏,我们就学会了分辨善恶,也从此有了善恶。
a
aw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