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活六十岁

D
Dreamer
楼主 (未名空间)

尊重生命,但不用道德绑架强制一个人活着。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


今天,想和你们谈谈死亡。一个有一点点沉重的话题。
虽然,以我刚二十出头的年龄,来谈论这个,有点言语单薄、浅微末知,但并不是年轻就不理解死亡,也不是年长就一定能看开死亡。
这世间有太多人来不及长大就需要面对生死,也有太多人早已老去却畏惧消逝。

人有千百种,面对死亡,也自然有千百万理解。
我最早对死亡的理解,就是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关于那个人,以后只会存在别人口中的曾经里面,喜也好怒也好,爱也好打也好,挥斥方遒般的打麻将,怒发冲冠似的教训人,步履蹒跚的躺着晒太阳,怎么样都罢,都只能从记忆力翻找。然后随着年龄渐增,记忆不像网盘般牢固,开始一点点淡化,最后,那个人最后留给人的就只是个虚虚浮在回忆里的影子,连五官样貌都回想不到。留给你回忆的,只剩凤毛麟角的片段和偶尔的唏嘘。

再后来,我陪奶奶住院,对死亡的理解就是一种味道。什么味道?把一碟陈醋倒进一坛白酒里,倒一碗尝尝,就是那个味道。
医院里的死亡,是ICU里进进出出的床。有的人出来再进去,有的人进去再没出来
。是一张又一张的病危通知书,签不了字,不签更不行。有人来时哭天喊地,走时欢天喜地。前一刻惊喜于里面的人清醒过来了,下一刻一张死亡通知书判的支离破碎。
我见过一个年轻漂亮的大巴售票员姑娘,大巴出了事故,她自己碰伤了头,却依然先忙着救助乘客,最后安排好乘客,她晕倒了。在急救室抢救一天,在ICU里躺了三天
才清醒过来,她家里人看完她出来,她的母亲当时在外边的陪护室里就跪下了,边磕头边念着佛祖保佑。清醒过来两天,她已经能自己吃饭了,上午她的母亲进去探视她,回来给我们说,她家姑娘想下顿饭吃面呢,医生说再观察观察就可以转普通病房了。我至今记得,下午,一张病危通知书下来时,她母亲瞬间僵化的脸。那天晚上她全家人蹲坐在急救室门口直到我睡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在陪护室见过她们。
还有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三十出头,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拿着手包从电梯上下来直奔急救室门口,逮着出来的人就问:“我妈怎么样了?我妈怎么样了?”一个护士出来拿东西被他拦住就喊:“你别急呀,正抢救呢!”他着急道:“你们一定要尽全力啊,用最好的药最好的设备,花多少钱都行,让我干嘛都行,一定要全力抢救啊!”那个护士大概也见多了,就无奈的说:“你放心,我们肯定会全力抢救的,这和多少钱没有关系呀。”说完就进去了。那个青年嘴里念叨着“花多少钱都没关系,都没关系,我有钱”,一面泪流满面的蹲在地上,哭的茫然无措。

如果,你在医院待的时间稍微久一点,真的,你会对生死有一个全新的定义。你见过康复室的高压舱吗?就像机舱一样,涂着淡蓝色的漆,前后两道大门,病人和陪护人员进去后就像坐飞机一样一人一个位置,干净明亮,大门一关,加压,两小时后才会打开。每次看从里面走出来的病人,都会有一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他们眼神呆滞麻木,颤颤巍巍,行动迟缓,步履蹒跚,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一点生气,看久了,会遍体生寒。
我很不喜欢医院,尤其是重症病房。宽敞明亮,淡蓝的床,淡绿的窗帘,全天候恒温,到处一尘不染,每一寸空气都充斥着洁净的消毒水味道。但就是这个地方,是最接近生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厘每一毫,都干净到毫无人气,没有人气,就满是黑暗。
这里的每一个床上,都躺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现在,能证明他们还存在的,就只剩桌子上各种仪器滴滴答答的声音。到了夜晚,纯粹安静下来以后,光听这些声音你都会头皮发麻,不是害怕,而是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突然就停止。那些仪器,记录着这里的人的生命力,你甚至闭一下眼都能感受到,那些生命力在一点一点减弱,就像漏气的气球般,一点点的干瘪,一点点的萎靡。就像一朵花从盛开到衰败的过程突然被点了快速播放,你能看到,却无力挽回。
这就是生死。


过年我陪外婆包饺子,边包边聊天,说到老去,她说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最好是不要生病长命百岁,要么生病了就立刻过去,不要在尘世逗留太久,自己受苦,也连累家人。我赞同的点点头,说到:“嗯,我希望我这一辈子只要活到六十岁,就足够了。不要什么长命百岁,人这一辈子,越老越苦,我只要六十岁。”她拍了我一巴掌,说:“别瞎说。”我笑笑没再提。
可是在我心里,我真的觉得六十岁就够了。前半生求学充实自己,毕业了走进社会,该拼搏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用自己最大的能量去获取最大的价值,趁年轻多攒些钱,给爸妈一个安逸的晚年。过了五十岁了,开个小店,不大,顾住自己就行。卖卖货,闲暇看看书,喝喝茶,逛逛街,偶尔买一件漂亮衣服,画个精致的妆,跑去坐在边上和一群小年轻看一场电影,回来给自己做一点点饭。
然后六十了。头发开始稀疏了,交际开始变少了,开始走不动了,气喘了,就只收拾收拾屋子,看看书,不怎么上街了,偶尔买点菜做饭,穿着宽松的衣服,躺在躺椅上晒一下午太阳。然后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卡塔”,关于这个人的电影幕布彻底陷入黑暗。也就结束了。

你看,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六十年,平平淡淡。青春年少时我也爱过恨过浪漫过,成年后我也拼过争过努力过,然后年老,我也和所有千百年来的其他人一样作古了。我的人生有波澜起伏、光彩夺人过,也有平淡无味、岁月如水过。
不需要太多人记住。不需要怀念。死亡对于死去的人来说就是后来回忆起她的人脸上微微的笑意,死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就是大哭一场后继续走下去。

也许你发现了,我的人生里,似乎从始至终只有我一个人。是的,我确实没有想过再加入一个,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也太麻烦了。即使一个人,我的世界也充实而满足,殷实而有趣。我一个人,蛮够了,这是我最理想的人生了。
我没有救人济世的抱负,我对名利也没有多么看中。我不希望我的前半生逐利,后半生追名,生命的最后躺在床上,想的还是如何名利双收不老永生。每次听到电视上讲当皇帝的追求长生不老,我都感觉他们的脑子都瓦特了。每天活的那么累,为了天下人,为了一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大公无私的把自己困在一把黄金大椅方寸之地上一辈子,竟然还不辞辛苦。真是蛮够神奇的。
当然,我也明白,面对死亡不必要像我这样。还有一种让人无畏死亡,对生命充满留恋的羁绊。说清晰点,就是爱。爱,让人可以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未知和最终来临的死亡。爱,让人留恋尘世不舍离去。


白岩松在他的《白说》中有言:人生,实则是个消极的过程……时光不会停留,一切终将朽败,你要面对这种事实……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虽然人生的真相更值得悲观。
其实无论哪种选择,我都希望你们最后提升的是自我,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被这个物欲横流的钱色社会所同化,最后物质极大富足,精神极度空缺。让自己活的有趣一点,认真一点,不要丢失了自己。
其实死亡也就那么回事了。
D
Dreamer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句话并不是说少年愚蠢或无知,而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感知。 对于
一个20+的人来说,50岁,60岁,70岁只是数字而已,可能谈不上对这些年龄段的人生
有多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可能不知道他不知道的是什么。 那么说“我只想活六十岁”
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 在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尊重生命,但不用道德绑架强制一个人活着。
:
: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
:
:
: 今天,想和你们谈谈死亡。一个有一点点沉重的话题。
: 虽然,以我刚二十出头的年龄,来谈论这个,有点言语单薄、浅微末知,但并不是年轻
: 就不理解死亡,也不是年长就一定能看开死亡。
: 这世间有太多人来不及长大就需要面对生死,也有太多人早已老去却畏惧消逝。
:
: ...................

D
Dreamer

你父母多大了?

D
Dreamer

六十岁正是大好人生,即将退休,或正好退休,有体力可以到处旅游玩耍休闲的年龄,居然想死?

【 在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这句话并不是说少年愚蠢或无知,而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感知。 对于
: 一个20+的人来说,50岁,60岁,70岁只是数字而已,可能谈不上对这些年龄段的人生
: 有多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可能不知道他不知道的是什么。 那么说“我只想活六十岁”
: 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

D
Dreamer

六十早了点儿,七十可以。听说人年纪越大越怕死

【 在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尊重生命,但不用道德绑架强制一个人活着。
:
: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
:
:
: 今天,想和你们谈谈死亡。一个有一点点沉重的话题。
: 虽然,以我刚二十出头的年龄,来谈论这个,有点言语单薄、浅微末知,但并不是年轻
: 就不理解死亡,也不是年长就一定能看开死亡。
: 这世间有太多人来不及长大就需要面对生死,也有太多人早已老去却畏惧消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