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前美国“杀鸡”震慑伊朗,拜登慌什么

y
yutuo
楼主 (未名空间)

当地时间2月25日深夜,美军对位于叙利亚东部的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进行多次空袭,
目前已造成17名支持伊朗的武装人员死亡,三辆装载军火的卡车被摧毁。此前,美国曾于2019年12月在叙伊边境沿线发动的空袭中炸死了25名战斗人员,数十人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拜登总统任期内展开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拜登在与包括联盟伙伴在内的美国盟友协商后授权发起了此次空袭,以回应美国驻伊拉克部队此前遭遇的三次火箭弹袭击。

据悉,受到空袭的民兵组织是中东地区由卡塔布真主党支持的最强大的组织。该组织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成立,曾在在叙利亚冲突中帮助巴沙尔·阿萨德总统的部队,近几年来在反伊斯兰国家集团的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2月,美军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驻地、巴拉德空军基地和美国驻巴格
达大使馆附近的绿区均遭数枚火箭弹和迫击炮轰击,一名国际联盟承包商员工死亡,另有至少8人受伤,其中包括四名美国承包商和一名美国军人。

虽然此前美国并未明确指责任何特定组织发动了对美军的袭击,但白宫发言人普萨基之后却表示,美国认为伊朗应对其代理人的行为负责,拜登总统和美国政府将保留以我们选择的方式和时间作出回应的权利。对此,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布扎德则否认伊朗与袭击事件有任何联系,并认为美方将其归咎于伊朗的可疑企图也应受到强烈谴责。

实际上,美军空袭消息一出,叙利亚,伊朗和俄罗斯等国都对此次美方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强烈谴责。俄罗斯外交大臣拉夫罗夫在声明中表示,有情报显示美国从不打算离开叙利亚,并希望拆分该国。因此俄罗斯也许永远不会完全离开叙利亚、阿富汗或伊拉克,但不是因为渴望留下,而是因为如果俄罗斯不对这些国家加以保护,他们很可能会分崩离析,并在地区产生新的跨国恐怖主义。

同时,美国国内许多相关人士也认为拜登政府此次决定是不必要的,并充满了“挑衅和危险”。美国圣母大学法学院教授玛丽·奥康奈尔指出,美军的空袭违反了国际法,因为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只有当本国遭到攻击时,对发动攻击国家的还击才是合法的,而这次对叙利亚的空袭完全不满足这些条件。同时,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民主党人罗·康纳也明确反对称,在没有国会授权的情况下,总统完全没有理由授权展开不是为应对紧迫威胁而进行自卫的军事打击,美国需要从中东撤出,而不是升级紧张局势。

实际上,美国此次发动军事行动不仅是对美国和联军部队遇袭的回应,而且蕴含着美国政府更深层次的考量。

首先,通过本次行动,美方可以尝试与亲伊朗组织势力设定双方可接受的界限,以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从而保护美方人员免受这些袭击和未来类似袭击的伤害。同时,据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称,美方此次行动是为了削弱相关组织未来发动袭击的能力,清除美军驻伊拉克所面临的持续威胁。美军此次空袭向7个目标投掷7枚500磅的精
确制导炸弹,摧毁了该组织边境检查站的多个设施,这些设施是伊朗所支持的组织的活动场所和武器走私的基地,其中包括卡塔布真主党和萨义德烈士营。

其次,本次军事行动有助于增强美国盟友和国内共和党人对拜登政府的支持,消除对其近期对伊政策的疑虑。尽管拜登就任后频频对地区国家作出安全承诺,但他在重返伊核协议问题上的态度却引发了以色列和美国共和党人的担忧,他们担心拜登政府可能会减轻对伊朗方面施压的力度,而此次空袭正好体现拜登对伊朗的态度:美国不会纵容伊朗及相关武装势力在地区内的恶意行为。

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共和党议员对此次空袭表示认同。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最高共和党代表迈克尔·麦考尔认为,这样的反击是一种必要的威慑,提醒伊朗和它的盟友,美国不会对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袭击美军的行为视而不见。而前五角大楼官员、美国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比拉尔·萨博也认为这次空袭是为了与德黑兰在谈判前定下基调,削弱伊朗政府膨胀的信心。

此外,本次对该组织的打击不应被单纯解释为战争行为,而是美国正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即美国不会容忍任何侵犯美国利益的行为。对此,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表示,美国对叙利亚的空袭可以看作是向俄罗斯和其他一些世界大国发出的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外交政策路线性质的信号。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任特朗普政府对叙利亚空军基地发动空袭及用无人机暗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等高调的反击策略不同的是,拜登政府本次谨慎选择了军事打击的规模和力度,避免连锁反应,从而引发中东局势升级。

一方面,本次袭击地点的选择代表拜登政府希望避免激怒伊拉克政府,因为该政府仍是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美方此次空袭主要集中在应对此
前火箭弹袭击事件负责的两个特定组织上,从而避免将军事反击变成特朗普式的“美国与伊朗的决斗”,因为当前拜登政府与伊朗的关系仍在摸索阶段,例如美国目前在其重返伊核协议问题上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然而,美国本次针对亲伊朗民兵组织的袭击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进程更加复杂。众所周知,拜登在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曾表示在其上任第一天就要重返伊核协议,然而事实上,这条重返之路却道阻且长。一方面,美国提出了让伊朗无法接受的条件,要求在该协议中加入对伊朗弹道导弹和其在中东地区的武装渗透加以限制。另一方面,伊朗方面表示如果美国想要开启伊核协议多边框架内的谈判,就需要撤销包括经济封锁在内的所有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但这遭到了美方的拒绝。

虽然此前拜登政府表示,愿意同伊核协议参与方就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进行讨论,同意参加由欧盟安排的与伊朗的非正式会议,并放松了伊朗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的旅行限制,撤回了特朗普政府去年单方面宣称“联合国对伊制裁已经恢复”的信件。但美国本次报复性军事行动却为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添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伊朗政府可能会在未来的会谈中退缩,甚至对此次袭击展开报复行动。

事实上,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已于2月28日表示,欧盟日前提议举行相关问题
非正式会议,但鉴于英法德美四国最近的表态和举动,伊朗认为现在不是与这些国家举行非正式会议的适当时间。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如何重返伊核协议,美国和伊朗目前并未处于同一个轨道上:伊朗要求美国首先解除对伊制裁,协议无条件重启;美国要求伊朗先要重新遵守协议,需要重新谈判。目前,通过伊核协议框架解决问题仍是美伊双方的共识,而两国如何在面临内外巨大阻力的情况下以政治对话化解僵局,推动伊核局势的实质性进程,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核心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