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姆《刀锋》的一些摘录和感想

b
boter
楼主 (未名空间)

真的太喜欢这本书了,是读过的毛姆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我和少年时的拉里一样迷茫,我也想要不用计较身外之物可以天天读书寻找答案,想要在书中触碰星星、乘飞机在群山翱翔、被无限的空间包围、只要有知识就很满足,我也想把晃膀子作为人生的方向,想过他口中的精神的生活。

我想有一天也能体验他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快乐:“一种震颤从脚下起一直升到头顶,人好像突然摆脱掉身体,像纯精灵一样分享着一种我从来没有意想到的快感。我感到一种超越人性的知识掌握着我,使得一切过去认为混乱的变得澄清了,一切使我迷惑不解的都有了解释”。可现实是,伊莎贝尔般的生活,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每个人都那么生动。伊莎贝尔虽然贪恋世俗,但绝对是个好母亲:“我是个人,我把她们也当作人看待。一个做母亲的把儿女当作自己唯一的生命,只会对儿女有害处。”把社交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艾略特,弥留之际还惦记着亲王夫人的化妆舞会:“我在上流社会混了快五十年了,难道我不懂得这里的道理:只要你不经常在重要场合出现,你就会被人家忘记掉。”

即使是酒吧和咖啡馆的路人,也能勾起你的无限遐想:“我打量那三个奏乐的人。他们不妨说是机器人,因为演奏完全是机械式的;我心里盘算,有没有可能在过去某一个时候,当他们刚刚开始时,曾经想到自己说不定是人们会跑老远的路来听并向之喝彩的音乐家呢。”

作为讲述者的毛姆虽然有自己的倾向,却也尊重每个人物的不同追求如愿以偿的成功,用一种旁观的、克制的姿态娓娓道来。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被书中的一股吸力带回了上世纪的美国和欧洲,跟随作者走过了数十年的时光,真实地看遍了这群人经历各异的人生。终于读完放下书的一刻,竟然感到仿若隔世。就像周煦良先生在译者序中所总结的:

“毛姆的道德观是如我国嵇康在《绝交书》中所主张的‘四民有务,各得志为乐’。他把拉里捧得很高,但并不把艾略特·谈波登那个‘大大的势利鬼’贬得很低。他对放浪形骸的索菲·麦唐纳只有同情,对当模特儿兼妓/女的苏珊·鲁维埃能够有一个归宿感
到欣幸,对头脑简单的格雷·马图林,在他的笔下绝少挖苦,而往往突出他的忠厚和慈爱,但对伊莎贝尔则毫不徇情地揭露他蓄意破坏索菲和拉里婚事的阴谋,尽管他很欣赏她的美,并且是她多年来的‘知心’朋友。但他接着也写伊莎贝尔获悉拉里分散自己的财产,并且返回美国预备当司机的消息后,伤心啜泣的情景,从而让读者自己对伊莎贝尔作出结论。”
g
guyang

抬头看了看,是jok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