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的前世今生 (1)

j
jundavid
楼主 (未名空间)

如果说贸易汽车壁垒的受益者还只是欧盟和日韩等盟友,WTO则是美国向几乎全世界打
开了市场的大门。WTO诞生于冷战结束后,但其思想根源却可以追溯到美国的传统精神
。美国建国以来有两种根深蒂固而又相互矛盾的思想:孤立主义和传教士精神。前者主张固守美洲,少管世界的事情,而后者则认为美国是山巅之国,有着向他国人民传播价值观念的义务。二战以前,孤立主义是美国的基本国策,而传教精神以个体的方式存在,如遍及世界的美国传教士,二战之后刚好相反,主要以国家的力量来输出美国的价值观,而孤立主义则退缩到保守派民众的内心。所谓穷则孤立主义(收缩),达则传教士精神(扩张)吧。历史的年轮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当时美国国力显然到了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周期,彼时的民主党克林顿政府,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让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普遍左转,尤其是大学和新闻媒体几乎完全掌握在自由派手中,他们的基本理念就是人类大爱,没有国家的边界,终极目标则是世界大同,而统一的生产和市场,则是世界大同很好的起始点,在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统一的同时,世界人民也将逐渐接受美国的价值理念---典型的例子是,克林顿总统在国会解释接纳中
国加入WTO时说:经济的发展会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其次,WTO的建立当然也有着现实层面的霸权思想,那时邪恶的苏联帝国已经垮台,信息革命的爆发,让美国的新经济产业突飞猛进,国力空前强大,美国的精英阶层便勾画着一个巩固霸权的新方式:美国把落后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则发展高科技产业,前者为全世界生产低端产品,而美国则引导高利润的新兴产业,由于产业维度的差距,美国自然在经济上能保持霸主地位。所以无论从现实还是理想上来说,WTO的成立和发展都符合那时美国精
英对未来世界的期望。

但执行层面的WTO体系却有着先天的缺陷:(1). WTO并不是一个所有国家真正开放市
场的自由贸易体系,它在条款设计上就偏向于发展中国家,允许它们保护某些产业,越发达的国家保护的产业越少,最发达的美国关税最低,几乎没有产业被保护。 (2).
WTO允许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如前文所说,欧盟对汽车产业的补贴几乎完全排除了其
它国家产品的进入,虽然WTO反对出口补贴,但对如钢铁,光伏等很多产业靠着政府补
贴横扫世界市场无能为力。(3).WTO申诉机制效率太低,需要足够的证据,动则一个
案子从申诉到判决需要三,四年时间,很多被侵权的公司甚至撑不到等到判决就倒闭了,而很多违反条例的公司赚了一笔,然后关闭公司,重新再开一个公司继续违规,让
WTO条例名存实亡。(4).WTO对违规国家惩罚太弱,可能WTO创建者认为成员国都有着
契约精神,所以WTO没有对屡次严重违规国家的开除机制,这在客观上助长了某些国家
肆无忌惮的违规,要打官司就一个个打呗,反正WTO申诉的效率低下。(5). WTO构建
了全球统一的生产和市场体系,但没有统一的税收和财政体系,注定会导致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工人受到巨大伤害。当然,WTO最大的弊端还是导致巨额的贸易逆差,作为全
球化理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忽略了长久贸易失衡带来的重大影响。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都可能产生贸易顺差和逆差,而在WTO体系进行贸易的国家多达100多个,必然会产生巨额的贸易逆差,而有着巨额贸易逆差的自由贸易如何持久?

全球化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个好东西,除了美国。随着WTO的建立和发展,大量
其它国家的商品毫无阻碍的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无论从土地能源价格,还是运输或税收甚至人工来看,美国汽车(再次强调:不是美国品牌,而是所有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包括德日在美生产的汽车)本来相对欧盟和日本有成本比较优势(后文详细叙述),但前文所述,欧盟的补贴和日本的非关税壁垒把外国车挡在市场外,而世界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更壁垒森严,于是汽车反而成了美国逆差最大的产业。相对强势的产业无法进入其它国家的市场,而弱势的低端产业几乎全搬到新兴国家,约6万
个工厂搬出了美国,2000年美国有1700万制造业工人,2011年降到了1170万人左右,全球化让美国制造业工人减少了500多万,将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被转移,直接受到影响
的约1000万人(以每个家庭两个人计算),而间接受到影响的服务业如餐饮,零售等行业,高达数千万人,美国大量中产阶级失去了工作机会,尤其是铁锈带制造业地区,以橄榄球社会结构著称的美国社会,中产阶级比例竟然在2015年历史性降到了50%以下。

伴随制造业转移的不只是工作机会的流失,还有贸易逆差。自由贸易体系有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区能成功运转,必要条件是体系内必须有一个纯进口的消费国,否则生产的产品卖给谁?东盟的不成功在于都是一群卖货的,没有消费者,而欧盟的困难则在于最强大的德国是生产者,而消费者是相对较弱的其它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循环反了,很难说成功。WTO内的纯进口消费国是美国,承担着巨额的贸易逆差,到2017年
,美国对中国逆差3750亿美元,对欧盟逆差1500亿美元,对墨西哥逆差710亿美元,对
日本逆差690亿美元,对越南逆差380亿美元,对韩国逆差230亿美元---毫不夸张的说,美国以将近8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支持着全球化的运转。不同的国家对开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落后的国家当然需要开放,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缩小差距,但对先进的国家来说,开放的期望并不是那么迫切,因为外界给不了它技术和资金等,相反世界的扁平化只会造成技术和资本的扩散,让领先的幅度减小。1890年的清王朝封闭只会让它越来越落后,但1890年刚超过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的美国继续孤立主义,20年后却更强大,1910年(一战之前)工业产值超过了英法德三国之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开放唯一的好处是外部的市场------但现在美国有着巨额的贸易逆差,从其它国家得到的市场,远少于自己贡献给其它国家的市场,所以美国几乎是一无所获(当然跨国资本家例外)。
j
jundavid

WTO的前世今生 (2)

当然,很多人说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便宜商品,稳定了物价。中国专家估计,来自于中国的便宜商品每年为美国家庭省了800亿美元,以一亿个家庭计算,折合每个家庭每个
月70美元。美国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他们有工作,只是收入太低)领取食物券,每年收入收入低于2万甚至1万美元,而美国制造业岗位年收入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换句话
说,如果这些工作不转移,很多家庭每个月至少可以增加1000美元的收入---决定生活
水平的不只是物价,更重要的是收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过去二十年物价不停上涨的中国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物价基本不变的美国生活水平也基本不变,因为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美国大多数人二十年实际收入没有增长。


全球化给美国带来的更大危机是社会的分化。高科技产业和华尔街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的蓝领工人是此轮全球化的最大失意者,他们没有能力进入高利润的金融业或高科技产业,即使经过培训,美国的金融业或高科技产业也无法再吸纳这几百万制造业工人,等待他们的只有失业或更低级也收入更低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框架内,美国无法解决分配问题,因为政府无法向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环节征税。首先,税收有着属地原则,美国有何理由和方式向上海通用或苹果/富士康收税?其次,这些
公司的海外生产在美国本土以外,相应的财务也在美国体系之外,美国如何收税?第三,美国对这些跨国公司能收税的唯一理由是,它们是总部在美国的所谓“美国公司”,它们把总部从美国搬到某个免税的小岛,就能完美规避,第四,即使能收税,这些海外生产将缴纳双倍收税(生产所在国和美国),成本大幅上升,也就没有了搬迁生产的动机,全球化也就名存实亡。美国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商品进入美国的关税,但关税的比例早在wto就规定好了,美国如果提高关税,就是贸易战----这是为什么川普选择
贸易战这种方式来改变贸易协议的原因。川普的当选,既有着希拉里大意的偶然因素,更多的则是在价值观念上保守派对奥巴马极左政策的回击和在经济上蓝领工人对过度全球化的反抗。在2016大选期间,几乎所有的的资本家都反对川普,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和华尔街,硅谷唯一支持川普的投资者Peter Thiel被开除gay籍(他是同性恋),华尔街很多公司则规定,凡是支持川普的员工一律被开除,川普绝大多数的资金来自于50美元以下的小额捐赠。所以川普在大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工人赢了资本家,而川普的贸易战不只是他长久以来的理念,也是对自己支持者的回馈。川普的态度非常明确,在发动贸易战前夕,2017年11月访问中国和随后的APEC会议上都说得很清楚:美国在上一轮的全球化中错了也输了,美国认了,不责怪任何其它国家,“是前任政府的责任”(川普语),但现在重新开始,修改贸易协议,平衡贸易逆差。

当然,直到今天当年推动WTO的政客们也不会承认错误,前些天克林顿的贸易谈判代表
巴尔舍夫斯基接受采访时说:WTO本身并没有错,虽然有些规则需要修改和完善,但川
普动用贸易战是不对的,而应该和其它成员国通过谈判解决----老太太难道不明白:贸易的好处已经被那些国家嚼碎吃进肚子里了,没有贸易战做为手段,仅仅通过谈判如何让它们吐出来?川普给那些国家领导人跪下,也许他们都不会看个正眼吧?当然也许会有某个心软的盟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剔剔牙,扔出一块骨头扔在川普面前:嗟,来之食。

美国贸易战的压力让很多国家忙于签署地区自由贸易协议以抗衡,尤其是日本,连续签署了与环太平洋国家的CPTPP和与欧盟的EPA。但如前所说,任何一个成功的自贸协议,都必须要有一个纯进口的消费国,这两个协议的消费国在哪儿?前者可能大多数国家还希望日本做消费国,但日本还指望为自己的产品找国际市场,后者欧盟和日本是同质化竞争,互补的空间很小,而且都是出口国,谁愿意让出自己的市场?其实世界前四大经济体中,只有美国每年纯进口8000亿美元,而中日德都是出口国,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大型自贸协议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都很难成功运行,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曾经感叹说:美国如果去全球化后,世界会发现全球化的确玩不起来了,我们现在都在美国的贸易航母上---这也是川普有持无恐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进一步来说,
即使现在其它国家有意愿想取代美国的地位做贸易巨额逆差国,也很难实现,因为这涉及到美元霸权。外储最多的中国除去外债,大约有不到2万亿美元的家底,以美国现在
8000亿美元的逆差规模,不到3年就会全部清零,后面怎么支付呢?除非人民币取代美
元地位成为主导国际货币,但这条路即使实现也非常漫长。美元霸权最重要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和国家的信用,另外还有对中东王爷们的保护能力,如果化石能源不被大规模取代,除非美军被赶出中东,否则美元霸权的基础无可动摇---所
以无论其它国家签署多少贸易协议,川普稳坐钓鱼台,因为现在只有美国有能力做大型自贸协议的纯进口国。

最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是WTO体系的重要推动者。不知从何时起,主流经济学家成
了天然的左派,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是美国的利益,而是全球的利益,全球化成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政治正确”。他们觉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和产业的重新配置,会提高全球范围的生产效率,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至于美国利益受损,那不是他们关注的。他们辩解说,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美国人过度消费和储蓄率低---美国人
的消费习惯已经至少上百年了,为什么以前没有贸易逆差?至于储蓄低,现在47%的美
国人收入达不到缴个人所得税的基准线(2012年罗姆尼一句“47%的人不会支持我,因
为他们不交税”引起轩然大波),拿什么去储蓄?大选前夕,2016年11月1日《华尔街
日报》刊登了包括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370名经济学家联署的公开信,呼吁选民不要投票给川普,因为他会对经济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https://www.thepaper.cn/
newsDetail_forward_1553934,中文新闻在http://www.sohu.com/a/118384797_460385)。另外还有经济学家恐吓民众:川普上台会导致美国股市大跌。结果川普当选后,股市一直牛市不断增长到2018年下半年由于美联储不断加息才停止,而经济增长在川普的第二个季度就恢复到了3%以上,这些经济学家却大多像从人间消失了一样,只有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格曼坚持在《纽约时报》专栏每周两骂(每周两篇稿子),被川普2018年初颁发为FAKE NEWS奖第一名。当然更有趣的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清华大学为川普的贸易战向全世界道歉----嗯,经济学家们心怀世界,除了美国。 唯一有点感悟的主流经济学家或许是前任财政部长和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做为铁杆的川普经济政策批评者,他在花两周时间 陪妻子开车从芝加哥到波特兰横穿美国中西部后,目睹了传统工业区的荒凉和人民生活的疾苦,2018 年 10 月发表了一篇文章开始“重新发现特朗普的美国”:我们途经的稍大的城市包括爱荷华州的迪比克(Dubuque)、怀俄明州的科迪(Cody)和蒙大拿州的博兹曼(Bozeman)。我们开车经过了一些浪漫的“鬼城”,但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荒废的咖啡馆、加油站和旅馆。地广人稀的现象似乎不仅存在于农村,也存在于城市。我们参观的每一个景点都有足够的停车位,车位数量都是到访游客数量的 10 倍。在这次旅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在美国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多么截然不同。我开始比过去更深刻地理解,在与土地的联系更为紧密的小地方,那些祖祖辈辈过着同样生活的人们是什么样的。(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05/7877594.html)…如希拉里说过:他们离那个阶层太长时间了,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有人生活是为了理想,有人则是在生存线上挣扎。

现在对贸易战的结果做任何预测都还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出大的意外,世界贸易和经济的格局在未来几年将会被改写。

f
foxbat

大外宣的文章又臭又长

【 在 jundavid (david)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说贸易汽车壁垒的受益者还只是欧盟和日韩等盟友,WTO则是美国向几乎全世界打
: 开了市场的大门。WTO诞生于冷战结束后,但其思想根源却可以追溯到美国的传统精神
: 。美国建国以来有两种根深蒂固而又相互矛盾的思想:孤立主义和传教士精神。前者主
: 张固守美洲,少管世界的事情,而后者则认为美国是山巅之国,有着向他国人民传播价
: 值观念的义务。二战以前,孤立主义是美国的基本国策,而传教精神以个体的方式存在
: ,如遍及世界的美国传教士,二战之后刚好相反,主要以国家的力量来输出美国的价值
: 观,而孤立主义则退缩到保守派民众的内心。所谓穷则孤立主义(收缩),达则传教士
: 精神(扩张)吧。历史的年轮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当时美国国力显然到了传播美
: 国价值观的周期,彼时的民主党克林顿政府,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战后几十年的
: 和平发展让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普遍左转,尤其是大学和新闻媒体几乎完全掌握在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