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洋人硕博去哪儿了?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3月29日 23点3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g
gingging
3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在美国科技企业工作的这些年里(主要是研发和客服),有时会感觉到公司招个有直接经验的员工不容易,把新员工熬成熟练工之后,要把他们留下来也不容易。我们有过一些新鲜毕业的白人黑人博士硕士同事(包括实习生/项目生,也有几个名校本科生),
能够潜心从事高度烧脑专业工作(比如芯片制造相关专业软件、工艺、器件工作;高科技装备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光学设计,自动化化,专业软件,专业量测,专业客服,专业培训,专业文档写作维护等)的比例相当少,他们大概有如下去向:
1,速速跳槽去软件公司/金融企业机构。活是不轻松,但钱多,跳槽容易。软件业既属于信息产业(比如通用软件,软件基础平台设施),也算是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延伸(比如专业软件),美国在这方面还是很强大的,吸引了大量就业和人才。
2,对于日常工作/专业工作兴趣不大,一心去做“通用技术”,比如编程(通常基于通用工具软件,通用代码)做些工作辅助工具(有些还是好用的)、搭建个流程监管/数
据可视化之类的系统(好不好用/实不实用/有没有用先不管,做出系统来就是显示度,小老板也脸上有光),找着机会往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之类的方向凑。对软件能力的
学习比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得多,干活挑挑拣拣,谈起谷歌脸书刷题面试之类的话题就眉飞色舞。
3,在同部门内(或往兄弟部门)转去做项目协调管理类的工作(英文好,能说会道,
对专业则是蜻蜓点水)。美国的公司文化,一般谈不上“管人”,基于互相尊重,尊重专业嘛,但协调员管理员的安排基本上还是会得到尽量遵守的(所以还是可以满足一些领导欲,控制欲)。做管理工作能见度高,升职快,加薪估计也少不了。平时都是他们露脸多,真碰上棘手事情的时候,还得老老实实恳求专业人员研究解决 - 资深专业人
员通常也就这会儿见点光,久久一次,估计比月经次数少些。
4,转去市场/销售之类部门,直接参与跟客户较高层级的沟通,技术占比较低。多有面的工作!
5,转去采购、供应商协调管理之类技术占比同样较低的工作。被人伺候的工作自然是
比伺候人的工作(比如客服)好啦。
较核心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公司给他们的待遇与尊重通常不差。但这个群体中,人们潜心技术,通常比较踏实,也比较封闭,跟外部同行沟通了解较少,对市场不敏感,跳槽机会与可能性相对也就较少;对局势也不太敏感,小日子过得滋润着。所以我猜吧,实际上公司花在他们身上的钱并不算多 - 用不着。我看多数洋人
是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书呆子,肉墩子(撑着研发、撑着大小领导们)的。与研发和技术工作保持距离,是洋人们聪明的选择。只要移民政策允许,经理们,公司高层们也不愁招不到海外来的质优价廉的大脑。聪明的经理们只要知道技术上大概的方向方法,下属就算跳槽了,签证续不下来滚蛋了,他们也不愁 - 再去拉个外国人进来,交待几句,
就能接着操。
洋人一进公司就想做管理沟通的工作,眼界不可谓不开阔,立意不可谓不深远。但底子不扎实,工作中有时还是会出点漏子的,特别是不能带着下属去开会的时候,被问及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容易卡壳。大老板皱皱眉头,这些料水不多的小经理们就要倒霉了。而那些技术出身的外国劳工们,特别是些较年轻的,表达能力、管理意识也都上来了,眼界心胸也不错的话,他们被提上管理岗位是早晚的事。人往高处走嘛,很多洋人小经理们是不容易“低就”去刻苦学习技术知识与实际的技术工作经验的。慢慢的他们会感觉在技术部门不好混了,同时半桶水的知识本事也攒了一点了,接下来他们就会运作去市场/销售/采购之类的部门了,薪酬还是水涨船高。
其实也都挺合理的不是。前提是美国科技企业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海外的聪明又努力的便宜大脑(科技移一代几乎没有不聪明不努力的吧,移二代移三代也不一定能够洗刷身上的“贱移原罪” - 他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努力学习工作赎罪,当房奴当公司奴当
保姆当老妈子当家庭老师狠逼孩子读书)。说他们是美国科技和商业进步的发动机之一估计不算过分。
但跟中国相比,美国科技企业想招个现成的,不用折腾签证问题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是比较难(甚至招个专业较对口的本科生都不容易)。中国也有中国的难,专业人士是很多,吹牛皮的伪专业人士也很多,但发觉不妙踹掉了再招一个就是了。在美国你踹掉一个,再花个半年一年的给新员工搞定签证问题,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有些美国科技公司到新加坡,到台湾香港,到马来西亚,到欧洲等形势较为平稳,签证门槛较低的缓冲地带去搞研发。
哦,台湾估计缓冲不了多久了,快要成热点地区了,香港也有待观察;胆子大点的美国公司,不太怕美国政府给穿小鞋的,就把研发一步步的移往中国内地。有些洋人会说他们是饮鸩止渴,没办法啊,研发成本人才风险什么的摆在那里。美国政府卡得再紧点,他们就能把公司拆分了,美国公司做美国生意,中国公司做中国生意,俩公司完全不搭尬。想想两边的人才人力市场生产资源,哪边会被边缘化,被慢慢饿死呢?当然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话还能管用不少年头的。
西方没得选择。改革人事(福利,干劲,吃苦),锁牢资产,看好国门,搞内循环。下定决心,付出一些政治代价面子代价甚至生命代价,美国还能在将来保持与东方的对等地位。
本站合作媒体:魏习加 留园网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在美国科技企业工作的这些年里(主要是研发和客服),有时会感觉到公司招个有直接经验的员工不容易,把新员工熬成熟练工之后,要把他们留下来也不容易。我们有过一些新鲜毕业的白人黑人博士硕士同事(包括实习生/项目生,也有几个名校本科生),
能够潜心从事高度烧脑专业工作(比如芯片制造相关专业软件、工艺、器件工作;高科技装备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光学设计,自动化化,专业软件,专业量测,专业客服,专业培训,专业文档写作维护等)的比例相当少,他们大概有如下去向:
1,速速跳槽去软件公司/金融企业机构。活是不轻松,但钱多,跳槽容易。软件业既属于信息产业(比如通用软件,软件基础平台设施),也算是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延伸(比如专业软件),美国在这方面还是很强大的,吸引了大量就业和人才。
2,对于日常工作/专业工作兴趣不大,一心去做“通用技术”,比如编程(通常基于通用工具软件,通用代码)做些工作辅助工具(有些还是好用的)、搭建个流程监管/数
据可视化之类的系统(好不好用/实不实用/有没有用先不管,做出系统来就是显示度,小老板也脸上有光),找着机会往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之类的方向凑。对软件能力的
学习比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得多,干活挑挑拣拣,谈起谷歌脸书刷题面试之类的话题就眉飞色舞。
3,在同部门内(或往兄弟部门)转去做项目协调管理类的工作(英文好,能说会道,
对专业则是蜻蜓点水)。美国的公司文化,一般谈不上“管人”,基于互相尊重,尊重专业嘛,但协调员管理员的安排基本上还是会得到尽量遵守的(所以还是可以满足一些领导欲,控制欲)。做管理工作能见度高,升职快,加薪估计也少不了。平时都是他们露脸多,真碰上棘手事情的时候,还得老老实实恳求专业人员研究解决 - 资深专业人
员通常也就这会儿见点光,久久一次,估计比月经次数少些。
4,转去市场/销售之类部门,直接参与跟客户较高层级的沟通,技术占比较低。多有面的工作!
5,转去采购、供应商协调管理之类技术占比同样较低的工作。被人伺候的工作自然是
比伺候人的工作(比如客服)好啦。
较核心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公司给他们的待遇与尊重通常不差。但这个群体中,人们潜心技术,通常比较踏实,也比较封闭,跟外部同行沟通了解较少,对市场不敏感,跳槽机会与可能性相对也就较少;对局势也不太敏感,小日子过得滋润着。所以我猜吧,实际上公司花在他们身上的钱并不算多 - 用不着。我看多数洋人
是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书呆子,肉墩子(撑着研发、撑着大小领导们)的。与研发和技术工作保持距离,是洋人们聪明的选择。只要移民政策允许,经理们,公司高层们也不愁招不到海外来的质优价廉的大脑。聪明的经理们只要知道技术上大概的方向方法,下属就算跳槽了,签证续不下来滚蛋了,他们也不愁 - 再去拉个外国人进来,交待几句,
就能接着操。
洋人一进公司就想做管理沟通的工作,眼界不可谓不开阔,立意不可谓不深远。但底子不扎实,工作中有时还是会出点漏子的,特别是不能带着下属去开会的时候,被问及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容易卡壳。大老板皱皱眉头,这些料水不多的小经理们就要倒霉了。而那些技术出身的外国劳工们,特别是些较年轻的,表达能力、管理意识也都上来了,眼界心胸也不错的话,他们被提上管理岗位是早晚的事。人往高处走嘛,很多洋人小经理们是不容易“低就”去刻苦学习技术知识与实际的技术工作经验的。慢慢的他们会感觉在技术部门不好混了,同时半桶水的知识本事也攒了一点了,接下来他们就会运作去市场/销售/采购之类的部门了,薪酬还是水涨船高。
其实也都挺合理的不是。前提是美国科技企业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海外的聪明又努力的便宜大脑(科技移一代几乎没有不聪明不努力的吧,移二代移三代也不一定能够洗刷身上的“贱移原罪” - 他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努力学习工作赎罪,当房奴当公司奴当
保姆当老妈子当家庭老师狠逼孩子读书)。说他们是美国科技和商业进步的发动机之一估计不算过分。
但跟中国相比,美国科技企业想招个现成的,不用折腾签证问题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是比较难(甚至招个专业较对口的本科生都不容易)。中国也有中国的难,专业人士是很多,吹牛皮的伪专业人士也很多,但发觉不妙踹掉了再招一个就是了。在美国你踹掉一个,再花个半年一年的给新员工搞定签证问题,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有些美国科技公司到新加坡,到台湾香港,到马来西亚,到欧洲等形势较为平稳,签证门槛较低的缓冲地带去搞研发。
哦,台湾估计缓冲不了多久了,快要成热点地区了,香港也有待观察;胆子大点的美国公司,不太怕美国政府给穿小鞋的,就把研发一步步的移往中国内地。有些洋人会说他们是饮鸩止渴,没办法啊,研发成本人才风险什么的摆在那里。美国政府卡得再紧点,他们就能把公司拆分了,美国公司做美国生意,中国公司做中国生意,俩公司完全不搭尬。想想两边的人才人力市场生产资源,哪边会被边缘化,被慢慢饿死呢?当然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话还能管用不少年头的。
西方没得选择。改革人事(福利,干劲,吃苦),锁牢资产,看好国门,搞内循环。下定决心,付出一些政治代价面子代价甚至生命代价,美国还能在将来保持与东方的对等地位。
本站合作媒体:魏习加 留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