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搞科研这四年,最对不住的是孩子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元旦这天下午,我对着电脑上改了第七遍的博士毕业论文点下了保存键,像往常一样把整理好的东西copy到硬盘里。五年,这个硬盘见证了所有进步和试错的过程,唯独没有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瞬间,这大概是我最愧疚的地方了。

我和先生硕士毕业后领证结婚,然后他选择留校当辅导员,为学生工作而努力,而我选择生完孩子之后继续深造,在同一所学校读了博士。

一切都是刚起步的时候,当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遇到生物学博士,生活中充斥着一个“忙”字。他忙着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对学校的层层考核,直到这时候我才清楚辅导员的工作有多么复杂,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半夜三更被学生的电话叫起来赶去急诊是常有的事,赶去开导失恋受伤的姑娘小伙儿也成了家常便饭。而我的生活一如既往单调乏味,一头扎进实验室,左手动物右手细胞,上午分子克隆下午质谱分析,晚上还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制定下一步实验计划,做实验,开组会,做实验,开组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明白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区别不仅是一点点而已。

幸好有母亲和婆婆帮忙带孩子,本以为我会活成时尚辣妈,没想到一地鸡毛,开始我倒也不用操心太多,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孩子出生之后要按时接种疫苗,为了让我安心科研,先生每次都请半天假带着老人和孩子去医院打针,我不止一次地听他们说“宝宝怕疼,哭得很凶,要哄好久……”我错过了所有陪孩子打针的时刻,作为一个妈妈,我应该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安慰,再喂他吃一颗糖丸。

课题任务越来愈重,需要随时更换新的方案,我一个人有些吃力,后来索性晚上就不回家了,住在学校宿舍可以把路上的时间省出来写总结。那段时间忙到忘了自己已经成家有孩子的事实,直到母亲打来电话:孩子会喊妈妈了,你听……那一刻我喜极而泣,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还没摘掉手套,眼前是细胞间的超净台,摊开的枪头,培养皿,血清,培养基……有好多话想说却停在嘴边。那天,我决定在晚上十点之前回家,回去看看我的家人,可当我到了家里以后,抱起孩子,他对我说了一句“不要妈妈抱”。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两位妈妈都在老家,我和先生终于鼓足勇气一边线上工作一边自己带孩子。可当我翻看着微信上来自导师的几十条消息,实验室毕业生发来的数篇论文待修改稿件,学院安排的各种腾讯视频会议,还有婴儿床上不太安分的小娃娃,难免乱了阵脚,能不能有人告诉我先做哪一件事情才合适?

一天晚上,我伏在案前修改国自然的标书,盯着电脑时间太长眼睛有些干涩,伸个懒腰发现宝宝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突然想起来每晚睡觉前先生都会给孩子讲故事的,今天先生在学校加班,孩子没等到故事自己玩累了就先睡了,即便这样他也没过来打扰我。我心里阵阵发涩,把孩子抱去床上安置好,拍了拍自己的脸继续埋头改稿子。

久而久之,怕是都不期待与我亲近了吧!我这个当妈的缺席了他的成长,不能在他哭闹时递上一个玩具,不能在他去公园玩的时候给他戴一顶帽子,不知道他嘴里那个叫“柚子”的邻家小姑娘是谁,也不知道他在广场喂鸽子的时候磕破了膝盖。科研中最无力的不是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而是我做了无数次计划想挤出时间陪孩子,却一次次食言。时至今日,我的儿子从未等到妈妈抛下实验去抱抱他,这一场与科研的battle里,他从未有过胜算。

那天先生加班回来后,我和他商量把孩子送幼儿园吧,这样我们的工作时间能保证,而且孩子也能学点东西,长长见识。这事之后,我发现自己真就是个“光动嘴”的主儿。

我们所在的学校没有附属幼儿园,去其他幼儿园上学需要摇号。后来,摇号,报名,体检,入学登记等等所有事宜都是母亲和先生一手操办的,就连孩子的小书包和文具也是小姨帮着购置的。那段时间,我的最后一篇文章接连被拒稿,每天焦头烂额忙着补充数据,梳理文章思路,一度陷入难以毕业的焦虑之中。等我的课题终于告一段落之后,先生告诉我他和儿子做的粘土手工艺品获奖了,老师还奖励了小红花。

年关将近,我把手头的实验收尾,计划着把大论文初稿完成。之前觉得实验论文真的难,需要有思路,有结果,能讨论,现在发现大论文虽然看起来是把工作汇总,但无论是格式排版还是实验步骤都需要尽量详细,五万词的英文版博士大论文对我来说,词汇量确实是个短板。所以这段时间我又住在了学校,为了省下来回赶地铁的时间。

元旦前一天下午,我和先生提前收工赶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没错,这是我第一次去。小朋友们在门口排队,家长到了之后老师会发孩子的名牌,下次上学的时候带过来。大概是我从未出现过的缘故吧,老师看我面生不敢放人,说要给我的先生打电话确认,正巧他停好车小跑过来,化解了一场尴尬。

不得不说,读博真的很难。生物方向的文章是需要凭借新的思路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撑的。这几年,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耗在了实验室,没有社交,没有旅游,没有亲子活动,没有法定节假日。我不清楚如今应该是怎样一种想法,只知道在追求一些东西的同时我也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愧疚总归是有的,而弥补这个词又显得那样没有分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