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文科博士学习和回国求职经验- 陈昉昊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我曾经在不同平台与场合向大家分享过在美国文科博士学习经历以及回国寻找教职的经历。以下文章是在过往分享的基础上的修改与补充。既是为了介绍总结我这几年来在美读文学专业的学习、工作经历,也希望为打算出国就读文科博士的各位学人以及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的各位博士们对现在正在走的和将来要走的路有一个了解,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大家解答一些困惑并且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

此道慎入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从事文科研究基本上是一件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情。这里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情感、情怀、梦想……畅销书作家大多是不读博士的(有的作家可能是成了作家以后去读了博士,但是读博士的大多成不了畅销小说、穿越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玄幻小说作家)。新兴的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专业和文学评论也没多大关系。欧美几十年前兴起的创意写作专业是把写小说这一技能职业化、工匠化,教授你怎么组织情节,怎么建构故事,怎么开头结尾,怎么整合材料等等。一般有小说家成名了进入学术圈,很少能够看到文学评论家进入作家圈成名的。就算进了作家圈大多大概也是玩票。教书从事研究才是主业。写小说剧本之类的估计只能当成小菜配配主菜。

作者此前就读的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作者授权,请勿擅用)

读博士,读博士,是需要读的

希望大家在选择就读文科博士之前有一个不断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思想准备。与理工科博士不同,文科博士生应该不用需要大块持续时间,或者甚至通宵完成一个课题项目(
project)。文科研究的时间局限性比理工科,特别是实验科学小得多。文科生只要抓
紧时间,写论文应该不会需要通宵完成。除非你憋到截止日期(deadline)的最后一刻,一般来说文科的长期积累是无法通过一次性突击获得显著成果的。所以这也是所谓“细水长流”积累的另一种证明。

书我们还是要读的,并且可能也是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囫囵吞枣。可以说,占据文科博士一天大多时间的就是读书。我也不是学霸,读书量并不大。豆瓣上标记的书没有几百本。大学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读了多少书。从小到大喜欢读小说读闲书。读过的故事有的一直记得,有的也会忘记。除了小说戏剧诗歌以及其他文本材料,或者各种历史档案史料,文科博士还需要看理论书。

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没有理论支撑,你的论文首先被认为是随感录式的创作,而不是一篇能够与学科内学者研究平行对话的著作。换句话说,你的论文在现行的评议体制下被认为是无法被认作论文的。第二,目前看来,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实例去套理论。这就犯了主次颠倒的毛病。优秀的习作应该是你在分析材料的时候,调用理论,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材料,而不是去硬套理论去证明材料是多么完美地符合这个理论架构。

北美文科博士学制

我们接下来具体谈谈北美文科博士的学制以及从入读到毕业的漫长具体过程。

北美文科博士一般学制六年到八年,也许可能更长,在我的领域中我基本没有见过能在五年之内拿到博士学位的。博士前期的两到三年一般就是选课上,修完学分。只要你按照学分要求完成选修课程,你的导师(advisor)应该也没多大意见,只要在每个学期
选课前获得他(她)的同意即可。当然如果你学有余力,在一些学校还可以选修相关证书(certificate)课程或者辅修专业(minor),包括电影、翻译研究、教学法、性别研究等等各个专业方向在不同学校都有此类课程,只要修完所需学分,完成论文或者结业报告,你就可以在博士毕业时除了获得你的博士学位以外,再获得一张专业证书 (
certificate),听起来有点像大学本科修的第二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并不提供学位。当然学院里面已经框定了你要选修的课程类别,你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修。我当初所在学校的规定课程类别包括文学课和理论课两大类别。理论课里面也有文化、翻译、影视等等几大类别。

在你进入博士阶段一开始,你就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比如第几年修完课程,第几年开始考试,第几年正式开始撰写博士论文,什么时候去参加会议,什么时候去头论文期刊(中文或英文期刊均可),什么时候去上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等等。
有了这样一个清楚的时间表,你就知道到底每学年应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步骤走了。你可以在这期间一直思考到底你的博士论文到底要写什么,这是一个改正修正精磨的过程。虽然你当初在入学申请中写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但是如果你在博士初期修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更感兴趣的博士题目,在和自己导师沟通之后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这个改变不是学科专业的重大改变,你还是可以继续朝着前方往前走的。也就是说,选修课程不光是一个巩固原有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理想情况下,当你修完博士阶段的课程中,你大概对你的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让你马上去教通识课程或者给大家做一个公开报告,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比如就我领域来说,你能告诉大家中国现代文学到底起止年代是什么(虽然这个年代划定有争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景观是怎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有名作家和他们的特色是如何的,怎样将中国的现当代动荡历史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问题不一而足,就不一一举例了。另外,你也应该对各时期的理论流派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你将来的考试和撰写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博士资格考试

当你基本上选修完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课程学分以后,你就该着手准备你的博士资格考试(Qualified Exam/Comprehensive Exam)了。关于资格考试,每个学校规定不同,
有的只要考一个,有的要考三四个。不过大致的内容便是根据教授委员会或者你跟导师一起讨论列出的书单,在看完列出的书籍后,先通过书面回答一些相关问题,然后再进行口头答辩 。这类考试实质上不是考你对于具体材料的知识记忆 ,而是考察你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的了解情况。这种资格考试的目的:第一,是为了让你对本领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必须针对教授委员会提的问题写出一篇或几篇结构清晰和结论清楚的论文。我所在学校的考试时间是七十二小时。考试委员会出题教授会在周五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把论文题目发给你,七十二小时之后,你把你的论文发到各位教授邮箱,一场考试即算完成。在教授们阅读完你的论文之后,你跟所有相关教授约一个时间,进行口试。教授们会根据你之前的答题论文进行提问,并且考量你是否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口试的过程是一个很好弥补你的论文缺陷的机会。这一过程可以把你的论文论点厘清。

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过程不仅仅是了解你的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准备你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dissertation proposal)的过程和论文研究大纲的过程
。等资格考试正式通过了,你就得准备论文开题报告了。同时,一般还得自己找四到五个教授组成博士论文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参与你的开题报告答辩,阅读博士论文章节,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还参与你的博士论文答辩。只有所有答辩委员会的教授全部签字同意答辩通过了,学校才会正式授予你博士学位,你才能结束你的博士学习之旅,从博士候选人变成拥有正式博士头衔的学者。

撰写博士论文

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你有差不多两到三年来完成博士论文。慢工出细活,好好写论文是博士学习最后阶段的主要任务。你需要制作一份详尽的博士写作计划,追踪自己每天的写作内容。当然这个阶段并不仅仅是闭关在家写论文,你可能还得做助教,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各种工作坊(workshop),而且在论文撰写最后阶段的你也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一般每写出一个章节,你就可以修改后投给一些会议做学术报告,既可以接触到其他学友,了解人家在做什么研究,有什么新思路可以参考,也可以看到当今学术的热点是什么。这里说的学术热点,不是要你去盲目追,而是说,你可以大致了解大家的研究材料来源和视点。研究新颖能让你脱颖而出,但孤芳自赏绝不是一个研究者的最好境况。你也可以听听其他学者给你的论文所提的意见,帮助自己修改,并增强自己的立论。在美国文科学界,博士论文一般是你将来出版的第一本书的底稿,如果写得不好或者第一本书难产,可能以后评终生教职也困难。说得可能有些远,可是未雨绸缪,不是一件坏事吧?如果你要把博士论文拆分来发表,在美国的话可能需要考虑今后出书的版权问题。如果你打算回国工作的话,在博士毕业之前有论文出版的话,能提高你的竞争力。毕竟目前的学术大环境需要用论文来证明你的学术能力。目前,在高级别期刊或者顶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也是最好的量化学术能力的方式。

文科学习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大多人文学科不需要团队合作的智性劳动。你的一个观点基本是自己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独创。你得忍受并且享受孤独。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cohort)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过撰写论文是个人的产出。他们一般不会来帮你创造,但是可以帮你打磨。如果有写作互助组之类的友朋支持,那么你的写作过程可能就不会孤单了。

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形成,到论文的构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消磨你的意志和心力的过程。整个博士阶段大概是人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最美好的阶段。你可能耗费了谈恋爱、旅游、跟家人团聚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学业,最后拿到学位证书的那一天一定会热泪盈眶。我想说一些鸡汤话,可能没有营养,但是如果人生不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些疯狂的、不让将来的自己后悔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或许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吧。最近流行这句歌词:“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学文科,我们在远方的田野乡村,读诗,读小说,读历史,读哲人书,“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愿大家都能找到梦想中的那片海,勇敢畅游。

文科博士回国求职

我们现在来谈谈海外博士毕业回国求职的问题。相比于美国文科教职急剧减少的现象,国内文科教职目前并没出现饱和迹象。但是门槛还是提高了,毕竟现在回国人员越来越多。相对于美国的漫长学制,毕业人数稀少,欧洲博士毕业目前回到中国大陆就职的人数占大多数。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将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博士回国就业。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第一、关于大学、合作办学大学、研究院或者其他科研机构的选择。

985、双一流等一线学校的平台当然是最好的。他们能够给你提供更多支持,当然也有
更多的要求与更高的门槛。除了以学科划分的院系开放招人以外,许多研究院也会有招聘计划。部分二本的大学院校等等目前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许多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如果不在意平台稍低、资源较少、没有名校牌子影响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基金的话,可以试试看。如果你并不是一定要去一线城市,那么其他准一线、二线城市也有许多院校可供选择。

同时,许多海外高校在中国大陆也开了分校,其入校工作均具有一定的门槛;前几年这些学校开放了许多教职空缺,近几年有所收紧,门槛也越来越高。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学校不招聘了,今年的中国研究的领域,我看到还是有许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开放了教职。这些教职对海归博士来说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它们绝大多数是用英语授课,同时也引进了海外培养模式,非常适合海归博士。

第二,关于职位的选择。

现在大学新聘员工的职位五花八门,大致有以下几种:讲师(学校提供年度考核,有一定发文要求)、助理教授(引进欧美模式,五年或者六年非升即走,同时也有诸如3+2
之类的三年中期考核制度)、固定年限教授(固定两三年年限,以年薪制的形式聘用)、师资博士后(出站之后可以申请在本校入职,不过近来转正标准越来越高,比如必须有资助研究项目,有很多篇C刊论文发表等等)、普通博士后(部分学校不提供任何福
利,完成任务后可以出站自己找工作,留校任用的条件较苛刻)、特聘研究员(这类岗位尤其需要注意对外宣称的工资和到手工资之间的差异,有的时候绩效考核以发表论文为标准)。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纯科研岗位、写作中心岗位、辅导员岗位、其他编制外岗位、和其他临时教职岗位等等,不一而足。在投简历之前都应该对所投职位有一定的了解。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非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之前没有在任何单位就职的,属于社会人性质的(不就业工作),那么部分高校的人事机构没法帮你办理入编手续。可能需要等到一两年之后才能入编。没有入编可能会对户口、薪金、福利等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关于薪酬。

北上广深地区的薪酬,并不见得比其他地区的薪酬更高。当然起点平台不同,甚至为了你的子女将来能在一二线城市就学,许多博士毕业后可能还是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不过,许多地方院校现在也提供住房补贴、启动资金等等。以年薪制来定位的学校,除非你是国外的引进人才(新毕业文科博士应该很难申请),基本是要靠你的研究成果来赢得这笔钱。有的时候,这一大笔钱你不一定可以拿到。鉴于目前财政紧缩,很多补助很难兑现,所以一定要心里有数。有的时候,博士后能够申请的基金可能比普通教职能够申请的基金的选择多得多。当然,目前不要寄希望于青椒能在学术圈赚到大钱。这仅仅是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而已。

然后来说说在海外就读博士如何准备回国求职:

第一,如果在刚入学的时候已经打算毕业后回国,那么就一定要早做准备。比如,你还得跟国内的教授或者学术圈保持一定的联系。不能前往海外就彻底失联,毕竟在中国我们还是离不开紧密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人情社会大环境下,如果能在国内有认识的人帮忙,提供学术或者人脉资源,不管怎样都能让你在求职道路上走得顺一些。在国外求学的各位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既了解国内学术动态,也可以把国外的学术潮流以及趋势介绍到国内。

第二,一定要想好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比如立场问题、比如研究方法与热点、比如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等等。如果你写一个题目将来无法在中国大陆发表或者很难在中国大陆做研究,那么显而易见会很难立足。请适当考虑自己的研究方向,不要为了追逐潮流特地去找一些标新立异的理论或者特立独行的题目来做。适当地将自己放置到国内的学术环境之下,相对来说就可以让自己在就业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你的研究也可以与国内学者产生对话,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第三,除了要关注本专业顶级核心期刊论文来了解国内学术动态之外,也可以抓紧每次回国的机会,多去参加一些会议(并不一定需要发表,也不要有过多的精神负担)。我们看看国内到底在做什么,大家在关注什么理论与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有共鸣等等。同时,参加这些会议的时候,也可以认识认识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扩展一下人脉,对将来走学术道路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当然,要在国内求职,最重要的是:发表!发表!发表!美国文科博士,特别是东亚系博士在读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要求。这其实在国内求职时便成了一个劣势。当国内博士已经手握几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时候,你在求职阶段如何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仅仅靠名校光环是否可以证明你的学术能力?如果你手头已经发表了论文,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求职时的底气也可以足一些。毕竟现在论文发表才是最大的量化考评指标。除了发表论文,目前国内许多学术新媒体也愿意接受来稿。不管是理论介绍还是书评,如果有时间有机会,也可以向这些媒体投稿。与期刊漫长的审稿期和登刊周期相比,在新兴自媒体上发表也是一种推介自身,提高自我曝光度的一种方法。

第五,请对中文保持一种敏锐的活跃思维。由于平时在欧美英文语境下,你对中文语词的把握、学术语言的架构以及运用中文思考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削弱。如果长时间不运用中文进行学术写作,那么会发现自己的中文退化了。虽然可能在中英文之间转换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千万不要让艰涩的翻译体削弱了你的中文基础。这样将会对你回国的学术生涯造成灾难。可以常常阅读中文学术论文,来保持对学术语言的敏感度。同时,正如第四点提到的那样,可以试着用中文写作,向新媒体,包括电子报刊、学术公众号等等,投一些文章。从事我们这行的人都知道,文字需要不断地打磨修改才能成篇。在自我修改和与编辑沟通的过程中,你的中文写作能力肯定可以不断得到提高。

身在海外如何找国内的工作:

第一,首先是各大院校的招聘网站(人事招聘主页)以及各大院校和各大院系微信公众号。

第二,尝试联系认识的教授也是不错的办法,他们也会帮你做一些推介和引领。

第三,各个地区政府官方发布微信公众号、人事局官网、教育网等等。

第四,许多院校会推出海外学者论坛,邀请全球学者前往学校参会。其实这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机会。在开会过程中,许多学校会跟参会者达成就业的定向协议。

第五,目前国内入职的年龄条件有的已经限制到32岁。招聘助理教授和讲师的最高年龄限制是35岁。关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界限当然有软性的因素,也有硬性的因素。不要让这些固定的年龄指标打消了你投简历的动力。有的时候,只要你足够优秀,满足用工单位的标准与需求,那么这样的年龄标准有时候也是可以打破的。

结语:

抓紧毕业!抓紧毕业!抓紧毕业!不要觉得自己的论文写不下去了就一直拖着。每天给自己制定定量标准而且要完成。拖延症并不能帮你毕业。你老板不会天天追着问你要
draft或者帮你一句一句地推敲思路和修改。他/她自己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祝福大家都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跟喜欢的人在一起,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心想事成!加油!

作者陈昉昊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研究兴趣为城市日常生活、旅行文学与文化、儿童研究等。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e
edmca

至今不明白,学文科和搞艺术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