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凡科研路,15年了...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科研,对我而言曾经非常的遥不可及。我于2005年考入某211学校的冷门专业,入学之
后心态一直不是很好。

在大学四年中,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会从事科学研究,几乎所有专业课和选修课我都是敷衍了事。印象最深的是课程分数基本都在75左右,最终专业排名16/33,稳稳的
中庸型选手。

2009年,我稀里糊涂考入了某985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分数也刚好排在复试
同学里的最中间。不得不说,好的学校有很好的平台,老师和同学普遍都非常优秀。

硕士三年期间,我学习了编程、数据处理和水文模型,然而因为做东西不够深入以及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我的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这三年,我只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勉强毕业。

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一心想要放弃科研。试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司等岗位,然而均以碰壁告终。最后我在想,难道我只适合做科研吗?然而,即使我想继续读博做研究,当时考博的难度也非常大,好一点的老师也根本不会考虑我。

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我们班主任说她在中科院西南某所的好朋友需要招一名研究助理,两年后可进入编制。当时我直接就给那位老师发简历,非常顺利地,我去了那个课题组做研究助理。

2012年到2016年,我一直从事数据处理、计算、图表整理工作。每天就是写写代码,跑跑软件,做图表以及写一些材料方法,也算是在科研圈里勉强混着。这些工作对我而言都是轻车熟路,非常简单。在这期间,我也在一些后来引用较高的SCI文章中参与了署
名。

2015年,我递交了转入中科院事业编制的申请,然而被所里的学术委员会无情拒绝。究其原因,因为一直在给他人做嫁衣,而没有SCI一作发表,而且没有博士学位。现在看
来,他们给我编制才是对学术的不尊重。

2016年,我放弃了温水煮青蛙般的研究助理工作。面对研究组长的极力挽留,我坚决地选择了离开。我联系了西南某985院校生物系的长江学者,想报考他的博士。

有意思的是,我本硕专业以及研究助理期间一直学的地理方向,跟这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大相径庭。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遇到这种申请肯定会直接拒绝吧。然而,这位老师居然同意了我的博士申请。

随后,我顺利通过博士入学考试,开始了我的博士求学生涯。

一晃就到了2016年年底,我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文献,恶补专业知识,到处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练习R语言和Python编程,如无头苍蝇一般。2017年
年初,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课题,然后就是倒腾自己的那一大堆数据。

令人感动的是,导师一直很耐心地指导。2018年初,我完成了初稿。当然因为自己专业知识不足,英语也不是太好,这篇文章修改花了很长时间,也耗费了导师很多时间和精力。

2019年9月,文章终于顺利发表。那种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2020年5月,我申请了博士答辩,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平庸的博
士,远远比不上那些在各种主刊和子刊上发表文章的大牛。

然而,我很感激的是,在这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熟悉了做研究的一般流程。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放低姿态,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无论如何,博士毕业意味着独立。不求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建树,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也对得起这么多年的求学生涯。即使不能如愿,我也希望自己能坦然地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普通人。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w
wodoo

居然这么过了15年,快退休了。言重了一点,不过你会发现日子快得难以想象

m
minyeon

35博士毕业,正常

【 在 wmrencai (未名人才) 的大作中提到: 】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科研,对我而言曾经非常的遥不可及。我于2005年考入某211学校的冷门专业,入学之
后心态一直不是很好。

在大学四年中,我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会从事科学研究,几乎所有专业课和选修课我都是敷衍了事。印象最深的是课程分数基本都在75左右,最终专业排名16/33,稳稳的
中庸型选手。

2009年,我稀里糊涂考入了某985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分数也刚好排在复试
同学里的最中间。不得不说,好的学校有很好的平台,老师和同学普遍都非常优秀。

硕士三年期间,我学习了编程、数据处理和水文模型,然而因为做东西不够深入以及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我的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这三年,我只发表了一篇中文核心,勉强毕业。

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一心想要放弃科研。试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司等岗位,然而均以碰壁告终。最后我在想,难道我只适合做科研吗?然而,即使我想继续读博做研究,当时考博的难度也非常大,好一点的老师也根本不会考虑我。

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我们班主任说她在中科院西南某所的好朋友需要招一名研究助理,两年后可进入编制。当时我直接就给那位老师发简历,非常顺利地,我去了那个课题组做研究助理。

2012年到2016年,我一直从事数据处理、计算、图表整理工作。每天就是写写代码,跑跑软件,做图表以及写一些材料方法,也算是在科研圈里勉强混着。这些工作对我而言都是轻车熟路,非常简单。在这期间,我也在一些后来引用较高的SCI文章中参与了署
名。

2015年,我递交了转入中科院事业编制的申请,然而被所里的学术委员会无情拒绝。究其原因,因为一直在给他人做嫁衣,而没有SCI一作发表,而且没有博士学位。现在看
来,他们给我编制才是对学术的不尊重。

2016年,我放弃了温水煮青蛙般的研究助理工作。面对研究组长的极力挽留,我坚决地选择了离开。我联系了西南某985院校生物系的长江学者,想报考他的博士。

有意思的是,我本硕专业以及研究助理期间一直学的地理方向,跟这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大相径庭。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遇到这种申请肯定会直接拒绝吧。然而,这位老师居然同意了我的博士申请。

随后,我顺利通过博士入学考试,开始了我的博士求学生涯。

一晃就到了2016年年底,我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文献,恶补专业知识,到处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练习R语言和Python编程,如无头苍蝇一般。2017年
年初,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课题,然后就是倒腾自己的那一大堆数据。

令人感动的是,导师一直很耐心地指导。2018年初,我完成了初稿。当然因为自己专业知识不足,英语也不是太好,这篇文章修改花了很长时间,也耗费了导师很多时间和精力。

2019年9月,文章终于顺利发表。那种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2020年5月,我申请了博士答辩,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平庸的博
士,远远比不上那些在各种主刊和子刊上发表文章的大牛。

然而,我很感激的是,在这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熟悉了做研究的一般流程。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放低姿态,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无论如何,博士毕业意味着独立。不求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建树,只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也对得起这么多年的求学生涯。即使不能如愿,我也希望自己能坦然地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普通人。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