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反映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m
meimi
楼主 (未名空间)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部分民营企业技术含量低,设施设备落后,行业分散,污染较为严重。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粗放发展模式向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型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转型企业升级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一些传统企业陷于困局。中央环保督查的高压态势、群众的环境诉求不断增强、环保标准的逐步加严、环境管理的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的力度加大、经济持续下行等多种因素叠加使问题更加凸显。综合起来看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放管服”改革的探索步伐存在差距。“放管服”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环保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执法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还没跟上改革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环保验收方式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改为企业自主验收,这是好事,政府该放的必须放,把自主权还给企业。比如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鼓励诚信、惩戒失信。但是如何适应改革后的管理方式,怎么做好改革过渡期的衔接工作,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既考验政府,也考验企业,特别是行政部门紧跟“放管服”的改革步伐存在一些差距。

2. 加强企业监管与指导服务企业兼顾不够。注重招商引资,忽视基础设施。企业落地
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时间上不同步,空间上不对接,管理维护不到位,使企业排放标准提高,治理成本增加,生产企业和运行服务违法风险增大。随着环保管理和执法的触觉延伸,覆盖面增加,执法力度加大,中小企业也被频繁光顾,再加上中小企业普遍治理水平低、排放超标可能性大,导致检查频繁、处罚多。

3. 个别地方利益驱动导致差异性执法。部分地方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因利益驱动,一
是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房地产开发,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依然存在。一些区县乡镇对部分企业有选择性的保护,存在差异性执法现象,监管不力,对另一部分企业监管过度。三是部分地方规划布局随意造成环保手续办理难。一些区县对部分行业企业发展没有整体规划,土地规划、工业规划、环保规划随意调整变化,造成相关性差,企业落地后办理环保手续难。

4. 个别地方对环保产业培育引导不足。环保产业市场培育不足,环保咨询、治理、监
测和危废处置等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不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不充分,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高。相关专业资质企业数量较少,处理能力不足,结构失衡。

5. 一些中小企业自身环境保障能力亟待增强。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
治理水平需要不高,环保意识自觉性差,法律意识不强,对环保政策理解不够,人财物保障不足,缺乏专门的环保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能保证稳定达标排放,存在很大的违法风险。企业对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后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