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 2020年AP考试出分时间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
1

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
2020年AP考试出分时间



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官方宣布,2020年AP考试出分时间7月15日-7月17日。中国地区大约北京时间7月17日上午8点开始出分。补考成绩也会在同一时间发布!

国际考场的成绩公布时间为当地时间7月17日上午8点公布,考生需要注意,使用email
提交答案的情况有可能会导致成绩推迟发布。
0
2

11亿元!
湖北安排省属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



湖北省财政厅近日安排省属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11亿元,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湖北省属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包括: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4.9亿元、捐赠收
入财政配比奖补资金2.5亿元、“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3.6亿元。对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根据“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原则,按照“高校发展奖补”“学科建设奖补”“市(州)投入奖补”三大类布局,通过强化目标和绩效导向,推动高校科学定位,集聚优势,特色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对捐赠收入财政配比奖补资金,根据高校认定合格的捐赠收入总额,按比例给予高校奖补(奖补比例最高达到120%),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湖北省高校捐赠,进一步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对“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主要参考高校基础条件和学科类别等基础因素,人才引进和培养、科学研究及在鄂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质量因素,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绩效评价结果等其他因素,支持高校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湖北省“双一流”建设资金由学校统筹用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双一流”建设项目。结合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双一流”建设资金可优先用于保障疫情防控相关支出,通过加快补齐学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做好复学开学前消毒防疫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0
3

隆平院士港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启动建设


近日,广东省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与推进会暨广州市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举行,隆平院士港正式启动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发来祝贺视频。

隆平院士港将设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开展杂交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绿色高产栽培等前沿研究项目,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

隆平院士港首批入驻院士团队包括袁隆平、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等。动工当日,隆平院士港迎来首个进驻的创新科研平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约,将在隆平院士港设立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

据介绍,隆平院士港总规划面积约6662亩,包含大吉沙、长洲、深井三大片区。大吉沙片区重点打造隆平稻香园,建设农业科普基地、智慧农业监控中心、生态农产品体验中心等。

隆平稻香园160亩试验田被确定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示范点,是广东省唯一纳入全国28个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被袁隆平院士寄予双季稻(种植项目)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厚望。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下一步还将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黄埔创新研究院,与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构成隆平院士港的“两院一中心”核心载体。

0
4

同济学者:
科研助理规模是大学实力重要观测点


日前,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各类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将“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及实聘人数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

《通知》指出,“劳务费”科目及结余资金均可按照有关规定用于科研助理的劳务性报酬和社会保险补助等支出。科研“放管服”改革以来,各类科研项目的劳务费比例已经大幅提高,甚至部分科研项目已经不再设置人员费的比例。

但不少科研人员更加愿意将宝贵的经费资源用于聘用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等人员,因为他们可以更加直接地促进学术生产。

在聘用行政服务岗、技术服务岗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小气。

这一方面反映了科研绩效压力确实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在不少科研人员心目中对科研助理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

除了很多体系内的基金专项、基地专项和人才专项,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科建设费、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合作科研经费也可以成为科研助理队伍聘任的重要经费来源,只有把必要的科研经费转化为人力资源和服务支撑,才能够让科研组织具备更强的科研任务承载能力和科研资源吸纳能力。

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背后是科研组织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科研工作模式是“个体户”+“学徒”式的,科研人员带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完
成各项科研任务。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模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任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成为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

高校科研组织需要逐渐发展为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PI)、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行政、财务、实验、技术等科研助理共同组成的规范科研组织。

只有这样,高校科研组织才能更好地适应承担国际国内重大科研任务、组织各种协同攻关、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科研助理队伍规模是观测大学科研实力的重要指针
有些人对于《通知》将科研助理队伍规模纳入“双一流”监测指标感到不太理解,认为这是一种行政意志向“双一流”评价的泛化。

实际上,这不仅是撬动“双一流”高校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杠杆”,更是科研实力的一种反映。因为科研助理队伍规模能否扩大的背后,需要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做支撑。

一个基层科研组织在考虑招聘科研助理的时候,一般都是非常理性和审慎的。

只有当一个科研助理岗位能够为科研组织创造价值,解放科研人员的生产力,消化更多的存量科研任务,促进科研组织承担更多的增量科研任务,形成更大的科研资源集聚效应,科研组织才会把“真金白银”拿出来招聘科研助理。

所以,高校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科研组织招聘科研助理。基于科研组织内在需要的科研助理规模,确实能够成为评判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重要观测点。

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组织发展模式来看,科研经费有更高的人员费比例,高校科研组织能自主地做好经费统筹,学术系统中的行政服务人员跟学术人员比例普遍也比较高。

我国“双一流”高校在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中,应当把科研助理作为一支重要的学术保障队伍,逐步形成科研助理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组织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推动复工复产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