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J2 找工作 经验分享

w
wuhandong
楼主 (未名空间)

1.写在前面:

2019年8月初抵达美国洛杉矶,因老婆在此读博后,带着女儿从国内来到这里。到美后
,开始申请J2的EAD(注:也就是所谓的工作许可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拿J2签证的人需要有这个才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从8月初到美,10月初拿到EAD,11月底拿到第一个Offer,12月中旬收到第二个Offer,也就是现在的工作。整个过程历时小半年,其中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心里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有好几次失眠。一直都想把这段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因为网上相关的J2 EAD找工作的经验分享较少。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写这么长的经验分享,文笔水平有限,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2.个人情况:

非211,非985硕士一枚,学的是机械设计。在上海有五年的工厂经验,从工程师做到小主管到后来的副经理,对工厂的生产运营和持续改善有些了解。国内就职于一个全球零售品牌公司,主要是在供应链上工作。英语水平尚可。

3.求职经历:

3.1 2019年8月—EAD申请,简历准备

整个8月份白天主要是带孩子,也就晚上做一些简历和EAD的申请工作。同时也在犹豫观望要不要在美国读个硕士或博士。后来发现硕士太贵,博士的话,GPA少的可怜,资格
不够,于是便下定决心找工作了。由于白天照顾孩子,晚上才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并且优先于EAD的申请,寄出EAD材料后才开始的简历准备,还要不断的进行润色加工。在各大求职网站上在线生成Profile,也会耗去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投出的第一封简历在8月底也就不奇怪了。(另附一下EAD申请的情况:8月中旬寄出材料, 8月底收到USCIS
(美国移民局)确认的Notice,10月初收到了USCIS寄出的EAD卡。据我所知这应该是比较快的了,所以感觉还是比较幸运的。

3.2 2019年9月--简历更新,大量投递

9月份孩子开始在PreSchool上半天学,自己的时间稍微充裕些,也开始了大量的简历投递。当时EAD卡还没拿到,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投简历,争取面试机会,积累面试经验。
来美之前,尽管老婆一再强调,她认识的其他朋友同事,特别是J2找工作相当困难,耗时有的多达一年。但是由于自己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积累,国内的个人职业发展还不错,得到了同事及领导的认可。所以还是有些信心,觉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在美国找到一个工作应该不难。果然是Too Young Too Naive。来美两个月,没有收到任何一个面试
机会,连电话面试都没有,任何求职的进展和消息都没有,信心开始受挫。不自觉的自我压力增加,也开始焦虑起来。晚上经常难以入睡,还有好几次失眠。有时梦到自己又在国内原公司工作,终于不用再找工作,梦里感觉好轻松,好惬意!醒来后,却又不得不继续面对现实。这应该就是跳出舒适圈后,所要面对的情景。心态差点儿就崩了。只好不断调整心态来安慰自己。期间不断调整求职方向,降低职位要求,这也是无奈之举,需要面包和牛奶啊!整个9月份相当艰难,依旧不断的在摸索美国的就业市场。

3.3 2019年10月—EAD到手,更加焦虑

没想到10月初EAD竟然就到手了。之前还一直担心,如果面试通过了,EAD还没到,怎么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想多了。现实情况是EAD已经到手了,面试机会还没有一个
。EAD拿到手后,从最初的兴奋慢慢开始变的更加焦虑。兴奋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在美国
合法工作了,哪怕是在餐厅端盘子,也是终于可以工作了。之前就算要到餐厅端盘子,也没有资格啊(打黑工除外)。焦虑的是工作依旧杳无音讯,只能继续当奶爸。并不是当奶爸没什么不好,只是在我所接触的圈子里,特别是华人圈子里,自己作为一个异性很难融入进去,因为其他人都是奶妈,特别是约着一起吃饭或散步之类的,总是感觉尴尬而又格格不入。这也是一方面焦虑和压力增加的原因。所以特别想找一个工作,干起来。当时走在街上或着去商场,都会特别留意:“Need Help”或“Recruitment”之类的信息。心想先找一个兼职干着,改变一下现在的状态。可自始至终也都没有鼓起勇气,推开那些大门走进去。
在10月下旬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对我在美国找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天
在居住的社区公告板上看到说有免费的求职咨询及简历修改服务。是社区跟大学的
Career Center合作的,由专业的老师负责指导。我就联系了负责人,最后跟Career
Center的老师见了面。我把自己的一些疑问跟老师说了,还把自己的简历带了过去。他人很Nice,很耐心的帮我解答问题,还专门对我的简历进行了修改。特别提到了要在简历中突出你贡献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而不是罗列你的工作职责。还送给了我一本求职指南。他们Career Center 编写的。 我回去后把这本求职指南的每一个字都
读了一遍,收益匪浅。当然这本指南主要是针对马上要毕业的学生的,但对我也有很大帮助。(PS 新人不让发URL 链接,所以大家有需要的,自己搜一下吧,是UCLA的一本
求职指南,名字是“ UCLA Career Preparation Toolkit")

3.4 2019年11月-大量海投,开始面试

经过Career Center 的老师指导,再次开始修改简历,并大量海投。国内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好像最疯狂的是一天投了约200封求职信,记得当时有一键投递的。在美
国的这些求职网站上没有发现,所以只能一个一个投,并且好多都是要到他们公司专门的主页去填写信息的。两三个小时下来,能投二三十封就不错了。我翻看了一下在
Indeed的申请记录,四个月下来,也就投了不到200封的简历。如果再加上到公司专门
的网页上投的,总共不会超过300封。不知道是简历修改的更好了,还是求职目标调整
合适了,或着两者一起奏效了。总之不断收到了电话面试以及正式的面试邀请。感觉这真的是广撒网,才能捞到鱼啊!总共投了300封左右到简历,收到了约10个左右到电话
面试,5个正式面试,拿到两个offer,选择了一个工作。大概就是这样的概率情况。

3.5 2019年12月--开始收获,接受offer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面试的几家公司的经历,总共面了5个公司,按面试的先后顺序:

公司A,中等规模,是我现在就职的公司。11月中旬收到了该公司的面试邀请,稍微还
是有些紧张的,毕竟第一次在美国面试。到了后,面试官很nice,除了面了生产经理,还分别跟质量经理和工程维护经理见了面,他们也问了一些问题。当时心想我是面试生产部门的,为什么质量经理和工程维护经理也要面呢!后来表明这样做显然是有好处的,对公司和个人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因为差不多一个月后第二次去面试的时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工程维护部门的职位面试邀请,跟工程维护经理面完后,又见了生产运营的VP。就这样入职了这家公司的工程维护部门。显然第一次面试的时候,生产经理没看上,反而被工程维护经理相中了。面试完,第二天早上HR就打电话给了Offer。

公司B,中等规模,第一个给的offer。面了很久,聊了很多,差不多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吧,还见了公司的CEO。面试完出公司后,心里感觉极其荒凉,个人感觉是没
戏了,因为整个过程没有那种愉悦顺畅的感觉,关键是自己也没有看上这家公司,但是就算这样的公司,你想去,人家也不一定看的上你,所以心情就格外沉重,没想到他们第二天下午居然给了offer。然而内心并不激动,似乎还很平静。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美国公司如果想要你,给offer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尽管当时手头没有offer,但是对这家公司各方面都感觉不满意,犹豫了很长时间,还是婉拒了。后来不断的面试后,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甚至想过回头再联系HR经理。当时如果再没有offer的话,尽
管不满意,估计真要回头联系HR了。在仅有一条生路的时候,尽管我们知道前方会有很多困难,痛苦和挫折。但是能怎么样呢?就这一条路,还是要走下去,要不然就无路可走。

公司C,一家小公司,面试的时候,公司B打来电话给offer,我挂了一次,又开始响了
(悲催的是,忘了把手机调静音。因为开车过去要用导航,下车后就忘了调静音),面试官也示意我去接,就出来接了这个电话,可能因为接的时间太长了,或者就不应该在面试的过程中接这个电话。总儿言之,后来这家公司就黄了。

公司D,一家Top500,面试公司D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亮点,但是技术应用还是印象深刻的,特别是在生产车间里一排排的3D打印机,让我很是心动。后来接受了公司A给的
offer后,公司D还打电话来让参加二面,就直接拒了,没去。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去一趟的,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人就是这样的不满足,有了好的,想要更好的。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公司A的offer已经让我相当满意了。

公司E,一家小公司,希望面试时间定在早上6:30,确实够奇葩。我问为什么,他们说
你到时候上班时间就是这个点儿。上班点儿我没问题,可是面试的话又没必要非得这么早吧。我查了一下公司在Indeed上的评分才1.3, 我当时就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是我查
过的所有公司里评价最低的一个公司(我原来东家评分3.9呢,作为参照,苹果是4.2,满分5分)。但是怎么办呢?这也是一次机会呀,手上当时还没有满意的offer,所以6
点半也去。可见当时的心态上是怎样的。面试回来后,还心想,给offer就去上班。

4.小结

以上就是我一个双非机械硕士,国内学历,国内工作经验,如何在洛杉矶找到一份工作的经历。从投出第一封简历到拿到满意的offer历时约四个月。现在回顾,似乎不是很
长,但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一段煎熬的岁月。因为来美之前,国内工作都顺风顺水,各方面都非常满意,舒服,发展前景也很好。怎奈作出了来美的选择,总要去面对。当时同事说,好样的,为了家庭,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放弃了。然而当时自己并没有对在美国的路有过太多的想象,只是告诉自己,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自己,对家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是。然而完全没有想象的到,接下来在美求职是怎样的艰辛路程,事非经过不知难呀!在这段求职历程中,多少次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放弃国内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来到异乡重新开始,特别是作为一个30多岁的男人?为什么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要面对这样的焦虑?难道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许吧,但这个答案可能本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这里的生活也已经慢慢步入了正轨,孩子在学校也很开心,家庭经济压力也不再那么大了,工作也在慢慢熟悉。这段求职历程也算画上了句号。

然而时不时回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总是不断提醒自己,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要珍惜,要努力。让我们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吧,尽管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依旧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或许比这段旅程还要艰辛,然而不管怎样,都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来面对。

5.FQA

以下是我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碰到的相关问题,及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5.1找什么样的工作?
来美之前,就开始困惑并且也不清楚自己到美国之后,能干什么工作,想干什么工作,又有什么工作在等着我。本人一直学的是机械设计,之所以选这个专业,是因为本人一直对发明创造有浓厚的兴趣,本人有很多改善日常生活的小点子,所以到美之后,准备简历的方向就是机械工程师(Mechanical Engineer)甚至是画图员(Drafter),个人觉得这些职位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所有相关的职位都投
了一个遍,却依然是石沉大海。所以就只好放弃了梦想,开始靠近现实。我就调整了求职方向,因为本人国内做过Process Engineer, 自己也还比较感兴趣,感觉做的也还不错。当我读求职网站上的那些职位要求和描述时,发现所列的各项工作我都非常了解熟悉,也都亲自实践过。(顺便说一句美国有叫Process Engineer的,但更多是叫
Manufacturing Engineer)依然是将Indeed,linkedin等网站上投遍,依旧杳无音讯,连一个电话面试都没有。最后只能再次调整方向,生产管理。本人国内最后一个职位跟生产管理运营相关。虽然在国内做到了Manager Level了,但是在美国没有那个信心投
Production Manager 或者Operation Manager。所以投的更多的是Production
Supervisor/Lead。还别说经过几次求职目标的调整,才发现美国的人才市场跟我比较
匹配的职位是Production Supervisor/Lead。因为调整后,电话面试和实际面试机会才逐渐多了起来。
小结一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你不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很多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生活所迫,生计要紧,只好先暂时放下自己的梦想,去面对现实,去尽快找到一份能够挣钱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只是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从事跟自己梦想相关的职位或工作了。

5.2EAD卡没有到手,能不能投简历?
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在申请EAD的过程中,就不断的投简历
了。后来有过来人分享说,TA接到电话面试,问TA EAD 有没有下来,TA说没有,HR便
非常生气,好像就中断了电话面试。个人虽然在EAD卡没到手之前也投了很多简历,但
因为没有接到过电话面试,所以也没碰到这种情况。就个人观点而言,EAD只是能不能
合法工作的证明。没有EAD并不妨碍投简历,参加面试。但是有人提到HR开展招聘流程
时,需要候选人有EAD,要不然就是不合法的。本人持怀疑态度。欢迎更多人来讨论求
证。拿的两个Offer过程中,HR都没有特别提及EAD的事情,只是自己要知道必须在
Onboard之前拿到EAD。

5.3要不要进行学历认证?
因为自己的本硕学历都是国内的,来到美国后,听大家说,美国公司不怎么认可国内的学历,需要进行学历认证。我就在网上找了家看着网页还算专业的公司,花了两百多刀,把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都认证了一下,认证结果是跟美国当地的本硕学历相当。我的理解是国内大部分正轨的大学学历在美国认证应该都是这个结果。但你如果找美国三大认证机构认证的话,不仅贵,时间长,还要求邮寄原件,甚至还要求国内的相关机构给寄一些文件,这就费老鼻子劲了。好像移民入籍或留学有指定到这三大机构的认证,具体不是特别清楚。就找工作而言,一般的认证公司应该是足够了。然而整个求职过程中,甚至入职的时候,公司都没有要求提供学历证明。只是拿到认证后,自己在简历上进行了备注说明,这样也增加了自己求职面试的信心。所以如果有时间和金钱的话,可以准备一下。

5.4在哪些求职网站投简历?
刚开始投简历的时候,一头雾水,不知道美国哪些求职网站好。Google了后,才有了大概的了解。主要经历还是放在了Indeed和LinkedIn上,Indeed是老牌的求职网站,很多评论及推荐都把Indeed放在首位。LinkedIn呢,因为在国内都没怎么用过,来美后,又新建了一个账号,整个求职过程下来,LinkedIn上也就不超过10个好友,可能是自己不擅长Social吧。后来还听朋友说到GlassDoor,也在上面做好了Profile。单就准备这三个网站的Profile,就花去好多时间和精力,还需要不断的修改优化,以便使自
己更加突出。然而从始至终,所有的电话面试和面试邀请都是来自Indeed上投的简历。所以本人对Indeed也是倍加推崇。或许因为求职方向都是一些传统制造行业,所以
Indeed上机会多一些吧。

5.5简历如何准备?
整个求职过程中,简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很多精力和智慧。由于是用英语书写,则是更增加了一定难度。回顾整个求职过程,感觉一直在不断的修改,优化简历。可能是由于个人比较喜欢追求完美吧,总之在不断的更改。能够分享的就是尽量突出重点,强调一些成就,而不是罗列一些工作职责,最好能够数字化和量化。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而言,突出工作成就比把专业和学历放在前面更为重要。如果可以的话,找一些专业的人帮忙看看语法和句子书写,效果会很好。

5.6 需不需要每次都附带Cover Letter 和Recommendation Letter?
刚开始投的时候,每次都附带CoverLetter。还自作聪明的把Cover Letter 改成
了适用于任何一个公司和任何一个职位的样式。并且还投递了许多。后来经人指导才知道Cover Letter是需要针对每个公司,每个职位单独写的。英语叫做“tailored the
position and the company.”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专门针对自己心仪的公司和岗位花时间写了几封,由于没有收到成效,后来就不再写了,投职位的时候也都不附带了。后面接到的这些电话面试和终端面试都是没有附带过Cover Letter的。本人来美之前,让前公司大老板写了封Recommendation Letter,每次投的时候,都会附上。个人感觉
这个还是很有用的。有次面试,面试官居然专门问了有没有Recommendation Letter,
我当场就掏出来一份给了他。个人理解这个Recommendation Letter 就是让面试官快速了解到别人对你的看法,特别是你这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成就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因为简历说白了是自己在夸自己,而这个Recommendation Letter是别人在夸你。感觉老美
他们还是挺重视的。
n
nvs

Good! and congratulation.
g
gjg

恭喜恭喜!

【 在 wuhandong () 的大作中提到: 】
: 1.写在前面:
: 2019年8月初抵达美国洛杉矶,因老婆在此读博后,带着女儿从国内来到这里。到美后
: ,开始申请J2的EAD(注:也就是所谓的工作许可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
: ,拿J2签证的人需要有这个才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从8月初到美,10月初拿到EAD,
: 11月底拿到第一个Offer,12月中旬收到第二个Offer,也就是现在的工作。整个过程历
: 时小半年,其中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心里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有好几次失眠
: 。一直都想把这段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因为网上相关的J2 EAD找工作的经验
: 分享较少。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写这么长的经验分享,文笔水平有限,还请大家多多指
: 教。
: 2.个人情况:
: ...................

R
RobinCrusoe

非211,非985硕士一枚,学的是机械设计。五年的上海工厂经验,从工程师做到小主管
到后来的副经理.
这英语水平尚可如何理解?面试都没压力。非211,非985硕士一般英语听说都很差,毕业后五年工厂做到副经理应该也很忙,应该没时间练习英语听说,工厂还涉及专业英语用词,怎么就能英语听说水平面试都没压力???
r
rogue1

外企的话至少邮件都是英文

【 在 RobinCrusoe (RobinsonCrusoe)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211,非985硕士一枚,学的是机械设计。五年的上海工厂经验,从工程师做到小主管
: 到后来的副经理.
: 这英语水平尚可如何理解?面试都没压力。非211,非985硕士一般英语听说都很差,毕
: 业后五年工厂做到副经理应该也很忙,应该没时间练习英语听说,工厂还涉及专业英语
: 用词,怎么就能英语听说水平面试都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