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度好不好看实效 对新选制要有制度自信

h
h20102010
楼主 (未名空间)

  完善选举制度后的第一场选委会选举顺利举行,选民投票踊跃,接近九成的整体投票率,部分界别分组投票率更高达十成,反映选民在新选制下的投票热情。投票情况顺畅、秩序井然,候选人落力拉票,彼此尊重,2019年区议会选举期间的混乱、谩骂、破坏完全绝迹,显示出新的选举文化、新的选举气象。

  对于这次选委会选举,外界一个关注点放在投票率高低之上。主流意见认为高投票率反映选民对新选制的支持,但一些乱港分子却借题发挥,声称投票率高反映选举是“小圈子选举”云云,甚至借当日维持选举秩序的警员数目来抹黑选举。

  新选制彰显选举初心

  首先,警方大力动员维护票站秩序,请问有什么可质疑之处?“黑暴”期间的区议会选举,混乱情况早已有目共睹,乱港势力至今仍然死心不息,不断在社会上煽风点火,有暴徒借机发难并不是奇怪的事,再加上“七一刺警案”的教训,警方大力动员是为了选举畅顺,也是为了广大市民安全着想,难道要中门大开,任由暴徒搞事就是正常?

  对于投票率,选民踊跃投票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必将投票率高低看得太重要。乱港势力及其喉舌最喜欢借投票率做文章,澳门立法会选举投票率较低,他们立即上纲上线指是因为DQ了乱澳势力。然而,那些人根本不符合“爱国者”要求,DQ他们是合理合法合情。况且,在疫情之下,不少选民未能回到澳门投票,自然对投票率有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事。岂能因为投票率较低就质疑选举缺乏认受性?

  回到选委会选举,投票率高固然是好事,但对乱港势力及其喉舌来说,不论投票率高低,他们都会找到攻击点、抹黑的理由。对于这些别有用心的评论和攻击,没有必要被他们转移焦点。这些评论本身就是带有政治目的,是立场先行,没有必要被其主导舆论。相反,社会更应看到新选制的优势,了解其初心和目的,从而增进对新选制的制度自信。

  这套新选制的优势是什么?国务院港澳办四月发表的文章说得很清楚,完善选举制度就是要达致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是有利于促进香港良政善治。三是有利于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是有利于发展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

  这“四个有利于”就是评价新选举制度的依据,制度好不好,要看能否及发挥实效,真正做到这“四个有利于”,也要看这个制度能否产生出有能力的爱国者,真正为民做事的代议士,而不是选出“揽炒”分子、反中乱港分子、政治搅局分子。过去香港选举制度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这套选举制度产生了一批“揽炒”议员,产生了大批以颠覆政权,甚至鼓吹“港独”为职志的议员,这样的选举绝不是好的选举,而是有害的选举,是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选举,这样的“民主”就算在形式上有多“民主”,都不能保留,必须修改。

  新选制正是充分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在选举制度上的一次拨乱反正,既重视民主的形式,更重视民主的实质,并确保“爱国者治港”原则在选举全面落实,这是一套深思熟虑的制度,也是一套为香港度身订制,符合香港利益的制度。对于这样的一套制度,社会各界应有足够的制度自信,不必被乱港势力的舆论误导。

  遏止“泛政治化”歪风

  对香港的新选举制度而言,投票率高低、有没有乱港分子参选、得不得到一些西方媒体的认同,都是无关宏旨。完善选举制度,出发点是为了重塑香港政治生态,遏止“泛政治化”歪风,真正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从而在香港推动良政善治。这才是衡量新选举制度的标准,而不是投票率多了还是少了,这些都是旁枝末节。

  只要不戴有色眼镜,相信都会承认今届选委会选举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参选人都高度认真,做足功课,政纲、文宣、落区、论坛,一样不缺;参选人不只面对业界选民,更主动走入社区面对全港市民;选举是政纲、理念的比拼,“泛政治化”、政治攻讦全面杜绝。当选的选委不但爱国爱港,更要做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出的“五个善于”,聚焦破解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各种政策问题,而不是以往的非蓝即黄、政治挂帅。

  这样的转变从何而来?就是从完善选举制度而来,选委会选举的新风格新气象,正表明这套制度是可行、有效、真正为港选贤,这就是新选制的制度自信,有了这样的自信和底气,还需要跟着一些舆论的指挥棒起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