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观念在年轻一代中“逝去”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中秋节又到了,但节日里的那种走亲戚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现在的80后、90后逢年过节都不愿意走亲戚是一种普遍问题,大人的说辞是孩子亲情意识淡薄、性格孤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全国各地普遍如此,那这种现象就不应该是个人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靠两点来维系:感情、利益。严格来讲只有一种:利益关系。

父辈时代,大村庄、同姓村比比皆是。隔壁左右生活的都是几十年的邻居亲戚。从玩泥巴、劳动、学习朝夕相处、甚至都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关系。平日里可能都经常出现在隔壁家的饭桌上。逢年过节更是你家送一碗肉,我家拿一袋米,和和睦睦相亲相近。所以就算有一天各奔东西,但心里都会常常思念远在他乡的那一家人。

除了感情因素,还有着丝丝缕缕的利益交互。在上几辈,传承了几千年的宗族的影响力可能更大于法律。广东地区更是如此,村庄粮食、教育、婚嫁、医疗等各类资源分配支持都由宗族支持。遇到了困难,都是依靠宗族的亲戚帮衬。人际关系,其实也是利益关系的捆绑。

村里李三没了,孤儿寡母的都是靠着自家亲戚的帮衬度日。王家的男人病了,隔壁家的亲戚搭手帮着把地里的庄稼收了。。。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错综夹杂的利益、感情关系造就了节日里热情交互,节日更像个感情的表达。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居住体系。根源在哪?就在改革开放和城市化。2000年的城市化率是36.2%,现如今已达到了63%。村里的人在20年间大量搬迁到了各个城市,相互生活的人各奔东西。80后、90后、更别说00后都出生在这个时间段内。那种相互扶持的亲戚、邻居关系在搬迁中逐渐解体。

老一辈的可能一年内还能见上几次,可孩子们呢?你说让你家孩子过节去他三奶奶家拜访,可能他连什么叫三奶奶都不知道,为什么奶奶还有三这个说法都不理解。回去非要他和以前隔壁家的表弟玩,他连表弟叫什么可能都不太记得。玩什么呢?感情的陌生怎么相处呢。

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的重大变化不仅仅是城市化,还有无数的机遇,机遇让人群阶层发生了改变。以前所有人生活、话题、境遇都处于同一阶层。随着改革开放,大学扩张,给予了大批寒门学子、聪慧伶俐的年轻人巨大的舞台,改变了人生的命运造就了很多企业家、机关领导、教授,这些人也许还对以前的亲戚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他们的后代呢,可能都没有见过农田、没见过二大爷、三奶奶、五表弟。变成了一种不见面、不来往的局面。

这种局面其实更是一种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现象,是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遗憾。父辈不应该苛责年轻人对亲戚情感的漠视,要明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自家孩子的问题。

到最后,只希望社会发展到趋于稳定,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能够共同生活中恢复以往我们所怀念的亲情。
a
aywl

姐的生活中没那么节日,也可以说天天都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