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趴窗爬墙的家长们在呼唤街区制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9月5日 23点21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z
zhangyx2
接近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9月1日,新学季开学第一天,妈趴窗,爹爬墙,学校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终于盼到神兽归笼,朋友圈微博都貌似在过年。一些家长喜大普奔,终于白天自由而轻松了。老师们忍不住劝说,请家长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们还是要注意安全。一群家长在送孩子进校园后,出于担心而到爬墙向里窥探。家长们有的蹲下身从围栏的缝隙中观察,有的攀上栏杆从上方往里看。
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妈妈,我会努力的!可以看出来,趴窗爬墙的家长们,在得到了稍微放松的放飞之后,更多的还是打内心里对自己孩子的不舍与担心。我们把我们的孩子送到了哪里?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都有一种黑箱之感。是啊!人家密封了的大院的门一关,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自己一无所知,能不担心吗?趴窗爬墙说白了还不就为了能透过密封的大院围墙,时不时的偷窥一番孩子的情况?问题来了,如果是实行街区制,幼儿园学校的情况我们一览无余,又何须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
何谓街区制?城市建设布局中不设围墙没有院子,道路边上就是房子。街区制下,建筑高度一般都相对不是很高而减少了建筑给人的压抑感;街道尺度科学宜人,生活氛围浓厚;居住单元BLOCK化;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以及富有情调的景观构筑一站式城市生活
。街区制,其优点在增加公共道路路网密度,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综合质量和消除贫富差距;其缺点是居住区楼下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加了老人小孩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了居住区噪音干扰,降低居住舒适度与生活品质。大院制PK街区制!何以兼顾公共交通与居住品质?
2016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意见》部署了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
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等。
何谓BLOCK街区?B-Business(商业)、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
Crowd(人群),K-Kind(亲和),BLOCK也即,将街区与国际化、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将人们从传统的“大院制”“小区”、“社区”封闭围合式居家中引导出来,极大丰富了人们对新型居住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更适宜居住的标准与模式。
对街区制的某微信问卷调查,共收集517个样本,其中男性比例为47.7%,女性比例为52.3%。37.7%的受访者对街区制政策表示反对,25.9%的受访者对街区制表示支持,34.4%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实施与否各有好处。男性持支持态度的要远高于女性,女性持反对态度的高达42.2%。高档小区受访者对街区制支持率最低。1969年及以前出生的受访者
,对于街区制的支持率较高;1970年到1989年出生的受访者反对率较高。居住于平房区的受访者支持率最高,为64.7%;高档小区的受访者支持率最低,为18.8%;其他类型小区的受访者支持率基本在20%~25%之间。街区制的积极作用中,“公共交通变好”最受
认可,认为变好的比例高达52.4%,42.2%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使城市融入感更强,41.2%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更便利, 32.3%的受访者认为心态更开放。街区制负面作用中,认
为街区制后“治安变差”的比例高达82.6%,73.7%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使噪音变大,63.8%的受访者认为停车会更难, 59.8%的受访者认为交通会变得不安全,57.8%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会变差。
动辄就单向五车队双向十车道,我们的老人们还有否能力过马路?我们城市建设的野蛮,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主动脉PK毛细血管!是要一条条主动脉,还是有数不清的毛细血管?街区制在增加公共道路路网密度也即毛细血管之同时,自然也就减少了主干道也即主动脉的宽度。同时,街区制让原来大院制中的空间回归全社会公共空间,更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而建设全社会和谐。不言而喻的还有,大院制消亡,街区制建立,悠闲诗意活力友善,不知觉间融合于商居行为中。全社会和谐了,整体运作效率大增,原来大院制需要一百个保安的地区,也或街区制下仅仅需要一个人。也即前述微信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对街区制的优点看得远远不够,而我们对街区制的缺点却是远远的放大了。
当然,街区制与社会之和谐度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社会和谐度,街区制不可能实现;街区制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度必然会进一步提升。新学季开学第一天,妈趴窗,爹爬墙,学校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何苦来哉?国外的各级各类学校政府都没有院墙,正如人家们已然实行了的街区制。而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政府动辄就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问题是,即便如此,我们大家都找到安全感了吗?趴窗爬墙的家长们在呼唤街区制!
归根结底,安全感出于和谐度。万物全息,没有了整体和谐度,设十八层防御也几乎全是摆设。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9月1日,新学季开学第一天,妈趴窗,爹爬墙,学校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终于盼到神兽归笼,朋友圈微博都貌似在过年。一些家长喜大普奔,终于白天自由而轻松了。老师们忍不住劝说,请家长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们还是要注意安全。一群家长在送孩子进校园后,出于担心而到爬墙向里窥探。家长们有的蹲下身从围栏的缝隙中观察,有的攀上栏杆从上方往里看。
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妈妈,我会努力的!可以看出来,趴窗爬墙的家长们,在得到了稍微放松的放飞之后,更多的还是打内心里对自己孩子的不舍与担心。我们把我们的孩子送到了哪里?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都有一种黑箱之感。是啊!人家密封了的大院的门一关,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自己一无所知,能不担心吗?趴窗爬墙说白了还不就为了能透过密封的大院围墙,时不时的偷窥一番孩子的情况?问题来了,如果是实行街区制,幼儿园学校的情况我们一览无余,又何须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
何谓街区制?城市建设布局中不设围墙没有院子,道路边上就是房子。街区制下,建筑高度一般都相对不是很高而减少了建筑给人的压抑感;街道尺度科学宜人,生活氛围浓厚;居住单元BLOCK化;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以及富有情调的景观构筑一站式城市生活
。街区制,其优点在增加公共道路路网密度,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综合质量和消除贫富差距;其缺点是居住区楼下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加了老人小孩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了居住区噪音干扰,降低居住舒适度与生活品质。大院制PK街区制!何以兼顾公共交通与居住品质?
2016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意见》部署了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
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等。
何谓BLOCK街区?B-Business(商业)、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
Crowd(人群),K-Kind(亲和),BLOCK也即,将街区与国际化、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将人们从传统的“大院制”“小区”、“社区”封闭围合式居家中引导出来,极大丰富了人们对新型居住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更适宜居住的标准与模式。
对街区制的某微信问卷调查,共收集517个样本,其中男性比例为47.7%,女性比例为52.3%。37.7%的受访者对街区制政策表示反对,25.9%的受访者对街区制表示支持,34.4%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实施与否各有好处。男性持支持态度的要远高于女性,女性持反对态度的高达42.2%。高档小区受访者对街区制支持率最低。1969年及以前出生的受访者
,对于街区制的支持率较高;1970年到1989年出生的受访者反对率较高。居住于平房区的受访者支持率最高,为64.7%;高档小区的受访者支持率最低,为18.8%;其他类型小区的受访者支持率基本在20%~25%之间。街区制的积极作用中,“公共交通变好”最受
认可,认为变好的比例高达52.4%,42.2%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使城市融入感更强,41.2%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更便利, 32.3%的受访者认为心态更开放。街区制负面作用中,认
为街区制后“治安变差”的比例高达82.6%,73.7%的受访者认为街区制使噪音变大,63.8%的受访者认为停车会更难, 59.8%的受访者认为交通会变得不安全,57.8%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会变差。
动辄就单向五车队双向十车道,我们的老人们还有否能力过马路?我们城市建设的野蛮,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主动脉PK毛细血管!是要一条条主动脉,还是有数不清的毛细血管?街区制在增加公共道路路网密度也即毛细血管之同时,自然也就减少了主干道也即主动脉的宽度。同时,街区制让原来大院制中的空间回归全社会公共空间,更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而建设全社会和谐。不言而喻的还有,大院制消亡,街区制建立,悠闲诗意活力友善,不知觉间融合于商居行为中。全社会和谐了,整体运作效率大增,原来大院制需要一百个保安的地区,也或街区制下仅仅需要一个人。也即前述微信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对街区制的优点看得远远不够,而我们对街区制的缺点却是远远的放大了。
当然,街区制与社会之和谐度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社会和谐度,街区制不可能实现;街区制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度必然会进一步提升。新学季开学第一天,妈趴窗,爹爬墙,学校围墙上长满新鲜的家长。何苦来哉?国外的各级各类学校政府都没有院墙,正如人家们已然实行了的街区制。而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政府动辄就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问题是,即便如此,我们大家都找到安全感了吗?趴窗爬墙的家长们在呼唤街区制!
归根结底,安全感出于和谐度。万物全息,没有了整体和谐度,设十八层防御也几乎全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