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中国的90后养老?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等你老了,向往何种退休生活?衣食住行有专人服务,看病就医不用排队挂号。退休金连年上涨,跑得赢房价的通货膨胀。如果只有这些,还是格局小了。

看看美国老头,在地球上扑腾,已经满足不了他们“退休”后的愿望。人家要“上天”。

先是1964年出生的贝索斯,7月5日刚正式卸任亚马逊CEO。20日,这位“退休前首富”
就要登上“新谢泼德”号飞船前往太空。人家还言之凿凿,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因为这天是“阿波罗11号”登月57周年。

看看人家退休的好梦一日游,直接做到天上去了。没承想,高大上的“好梦”还被人截胡了。年逾七旬的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抢先一步“升天”了,他搭乘的还是自家维珍银河航空。

有钱人的“退休梦”,怎么做都不为过,普通人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30年前,村头刷满宣传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20年前,口号变成“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10年前,国人“未富先老”,官媒释放“养老不能全靠政府,趁早增加个人投入”的信号。

7月11日,央视报道揭露养老真相,“中国9成老人居家养老”的话题被推上热搜。“居家”看着两字太扎心,曾经的宣传口号呢?那些不信“养儿防老”,乖乖“只生一个”的老年人,又能指望谁来养老?

看到一位知乎博主回复,“要体面的少年生活?没有!因为鸡娃;要体面的青年生活?没有!因为996;要体面的中年生活?没有!因为房贷养家。到了老年,怎么会突然变
得体面呢?”

这话让人细思恐极。

“9073”养老格局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化人口已达2.64亿,占比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一个残酷的真相,不是“当你老了,养老不能全靠国家”,而是国家“老”了,爸妈也老了,他们都在指望你来养老。

藏在90%老人居家养老背后的,是另一组数字。全国有近4000万失能老人,却只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养老院,剩下的老人只能居家养老。

几天前,人民日报发了一则新闻,四川遂宁,101岁的杨奶奶患有阿兹海默症,记忆被
困在了3岁,会对着女儿喊妈妈。点进去看,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也可能是个催生广告。

因为,“百善孝为先”的不是一个女儿,而是姐妹三人。杨奶奶生于1920年,照顾她的是三女儿,生于1958年,从视频来看,头顶也是白发一片。也因如此,养大“三个孝女”的杨奶奶,才有“小”可啃。

三个孩子分摊养老,才让白发人养白发人,被解读出一丝尽孝的美好。如果让独生子女长期面对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的失能老人,“准老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承受不了。网上就有60岁的老人哭诉,“家中失能老人毁了我的后半生,我希望她早点走。”

想当初,三孩政策伊始,政策就明确了旨在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虽说,80后、90后自诩韭菜,认为“一对夫妻,养4个老人,拉扯3个娃,带9个孙辈,
生产队的驴也不是这个用法”,但反过来倒推,9个孙辈陪护一对老夫妇,赡养压力是
否瞬间减少?

就个体而言,多子多福未必成立。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年轻人是老龄化社会唯一的解药。

“以老养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善人口结构,需要几代人“床”上的努力。眼下,中国式养老的尴尬之处,是白发人养白发人、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在中国古代,百年浑似梦,七十古来稀。1785年,好大喜功的乾隆,耗费民脂民膏,办了场规模盛大的“千叟宴”。入选文武官员的年龄门槛才60岁,7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携带一名家属。

谁能想到,繁文缛节的仪式、舟车劳顿的典礼,竟让不少参加千叟宴的老人,返乡后不久就去世了。从中也可窥见,古代60岁的人如此经不起折腾,大概率因为他们已经“躺平”养老,不用再挨生活的锤。

随着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60岁的现代人可达不到“老”的标准,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人也不少。

最近,看到一份判决,罪犯正是70岁的老“打工人”。

2020年,年近70岁的刘志会为了挣点养老钱,在安徽马鞍山的一家养老院做护工,负责一整层楼约10名老人的起居,经常忙不过来。某天他用绳子捆绑一位89岁的老人,以便腾出手照顾其他老人,疏忽之下,89岁的老人因被捆绑窒息而亡。

今年4月,刘志会被控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3年9个月有期徒刑。在这家出事的养老
院中,4位护工基本都是六七十的大龄老人。他们年轻时几乎都是农民,或靠打工为生
,没有太多知识,更别提专业的护理培训。

这哪是“以老养老”,这就是老无所养的真实写照。

社会学家蓝佩嘉提出过一个概念“孝道的市场转包”,用以称呼那些代子女履行孝道、照顾老人的一线养老护理员。按这个逻辑,同样是花钱买服务,家属选择保姆、育儿嫂时都要挑正值壮年的,谁愿意让快赶上爹妈岁数的老人替自己尽孝道。

现实很骨感。当金牌月嫂已飙涨到每月几万还求不到,多地养老护理工,不仅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端,收入也原地踏步,三四千块的工资低到让人难以想象。养老院留不住年轻人,只有生计无着的老人,才愿意干这份“又臭又脏”的职业。

养老院究竟有“恐怖”?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吴心越曾在“一席”做过一期演讲,她的标题是,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形容养老院的生活。在她的讲述中,75岁脑梗老人老韩,认为“养老院里面的生活看起来衣食无忧,却不让老人满意,就像花了钱来劳改。”

长寿不是诅咒

当然,进养老院的多是失能、失智老人。那些老当益壮的大爷大妈们,拿着退休金成天游山玩水,生活质量比谁都高。有位长沙大爷,60 岁退休开始旅游,足迹走遍神州,
还去了五大洲的 27 个国家,年近90仍期待下一场旅行。

这些年流行的抱团养老、社区养老、候鸟式养老、回乡养老和老年大学养老,也让看到不同的可能性,没必要非把晚年生活吊在子女身上,老人组团也能玩得很好。

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中,信浓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都要进山,传言可得道升仙。儿子背着老母进山,才发现满山累累白骨,原来只是把老人扔到野外等死。

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科技发展日行千里。古代送老人等死,前提是物质极不充裕,现在动动手指,外卖就能送到家里,长寿不该再被视为一种诅咒。

不过,也应当看到,现在的老人尚有养老金的保障,医保基金尚能正常运转。按现行老龄化速度,5-10年养老金可能出现8-10万亿的缺口(见2020年11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必须谨防既“后继无人”,又“后继无钱”,未来无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