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表扬,龙芯真是太争气,打破英特尔、ARM的垄断

l
licai
楼主 (未名空间)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中力量攻破海外技术垄断的过程中,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各显神通,已经实现了多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还点名表扬了自主研发CPU的龙芯中科。据了解,龙芯中科旗下的
自主指令系统架构的基础架构,已经通过国内第三方知名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


而且,目前支持该机构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成功流片,基于新架构的完整操作系统,也已经在3A5000计算机上稳定运行。

这意味着,CPU架构的国产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十分争气的龙芯,有望打破英特尔、ARM的垄断。

资料显示,一种CPU指令系统,承载着一个软件生态。基于此,国外CPU厂商凭借指令系统的垄断来控制软件生态,如果中国企业需要研制与海外指令系统相兼容的CPU,就必
须要获得授权。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难以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生态。想要脱离掌控,只能自主研发指令系统。


龙芯中科就是一直在为此奋斗的企业之一,即便长期遭受着国内外的舆论压力。

历经二十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龙芯中科推出的龙芯架构有着近2000条指令,并且拥有完全自主、技术先进和兼容生态三大特点。

笔者了解到,龙芯架构在硬件方面,更易于高性能低功耗设计;在软件方面,则更易于编译优化和和操作系统以及虚拟机的开发。


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龙芯架构有完全自主等优势,但相比其他基于ARM架构来对抗
英特尔的国产CPU,龙芯CPU在消级市场和行业市场处于劣势。

目前,基于ARM生态的国产CPU鲲鹏和飞腾等,都成为在政府采购和行业市场中龙芯的竞争对手。

而在消费级市场,还有早已形成垄断的英特尔和AMD在压制国产CPU的发展。


可以说,龙芯在市场化转型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能不能得到商用市场的认可,能不能拿到更多的订单,将成为龙芯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对于龙芯,笔者有信心。虽然龙芯公司及其产品有部分缺点,但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加速建设,为龙芯提供了比以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希望,二十多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的龙芯,能够借助挂牌上市等契机稳步向前,最终如龙芯领导人胡伟武所期望的那样,建立中国的Wintel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