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之“漂”与“炒”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曾几何时,有亲朋好友问起孩子在哪发展,答曰北上广深,那都是一件自家孩子“有出息”而倍有面的事儿。可那些个“漂”一族青年在北上广深所吃的千般苦受的万般罪,又有谁人知晓谁人在乎过?过万月薪羡煞小县城青年,问题是其过半就交了房租,吃喝用度也是小县城的数倍,北上广深数年“漂”下来也未见得能多存几个瓜枣。更不用说每日起早贪黑的赶地铁跨越大半个城区,生活节奏之快小县城青年无以想象。

  只有留在大城市发展才叫人生,一定程度而言是对的。虎在深山,龙在大海,小池塘养不了大鱼。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城乡差别大城市小城市的差别日渐缩小,昔日只有大城市才有的数十层高楼如今小县城也有了,一个行业信息传到小县城可能要数天数月数年之往昔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行业企业之官方还是民间发布,大城市与小城市甚至乡村的人们,几乎都是同时接收到信息。而至于大家接收到信息所作出的反应,就与周匝环境个人素养等大有关系而大不同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至少可以说,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点,小城市有小城市的长处。

  在事业于生活之间真需要选择吗?常常听到说某某名人因事业而耽误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云云,而其实,生活与事业从来都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因事业放弃生活,因生活放弃事业,等都是不应该发生的故事。你读个博就不能恋爱了不能结婚了吗?人家读本科还都可以恋爱结婚的。也或与我们严格金字塔层级之行政化相对应,房地产将我们的城市分了一二三四直至十八线以下之乡村。如今各级城市间差距在逐渐变小,传统农耕文明之乡村空心化而渐趋于消亡。未来的情景已然若隐若现:城市即是乡村,乡村即是城市,大城市貌似小县城,小县城貌似大城市。住房医疗教育层面,财富人才文明层面,全国范围内趋于均质化!

  前三十年拼命挣钱,后三十年拿钱保命,一辈子的折腾命又何必?如今二三线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入中小城市走到基层。何谓生活?20分钟路程就能回家,周末和小伙伴聚会逛街,原来的北上广深漂仅仅是活着,如今才是在生活。收入虽然没有北京高,可在火锅和小吃的滋养下,我觉得整个人活过来了。我离开了。每天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加公交上班,回到家是晚上九点,躺在我租住的小屋里,外面繁星一片,这里的高楼大厦似乎跟我没啥关系。要不为何叫“漂”一族呢?2020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名单已经出炉,排前十位的分别是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在人们映像中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北京和广州却位于倒数第二名和倒数第一名。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二三四甚至十八线城市就业,既能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又更好地兼顾到了生活质量。一方面是内因于生活居住成本畸高以致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是外因于经济环境恶劣所致百业凋敝失业连连。

  如今时髦“逃离”北上广深,搞的北上广深洪水猛兽似得。而其实,“漂”更应该对应于“炒”,也即昨天你让我“漂”,今日我将你“炒”,方显公平。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质推进,为年轻人到非特大城市就业生活创造了更好条件。而更多年轻人选择到二三线或更基层地区就业,有利于全国人才分布的优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转型,从而孕育更大的生机活力。如今年轻人就业意愿已由过去对待遇户口等之追求,转变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更高关注。故而,营造适宜企业成长人才发挥之整体社会环境,方为均质化建设重中之重。

  一线之北上广深,不是你说留就能留下的;十八线之家乡,也绝不是你说回就可以回去的。据说,23%的人会在“炒”掉北上广深之后的15个月里再次回来。因回去以后
才发现,虽然没加班了,但常有酒局应酬,隔三岔五陪领导同事打牌,淡忘了读书学习,荒废了业务能力,远离了业界新技术,进步的除了酒量就是牌技。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城市,有好几万都跟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需处理复杂的人情关系。而“漂”在大城市,你只需要干好自己的事,没有人管你多大结婚,每个月挣多少钱。居住环境变差了,但生活自由度提高了。

  昨天你让我“漂”,今日我将你“炒”。万物有度,自由是相对的,没人管你也正说明你存在感极低。上海及时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北上广深之“漂”与“炒”,重在强调主动之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