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遭遇战变持久战,准备抗疫8年吧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月28日 3点49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z
zhangyx2
接近 4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尽管此次市人代会全程请假,市人大代表、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还是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围绕新形势下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张文宏指出,人类社会长期受到传染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因为传染性疾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巨大。当前,全球疫情蔓延,进入冬季后,全国多地发生散发和暴发疫情。“新冠病毒从自然界的新发病毒逐渐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常驻病毒,下阶段抗新冠将进入持久战。”张文宏说。
他认为,为了将上海市建设成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上海必须具备在新冠之后有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袭击。未来防疫挑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如果疫情之初我们和病毒比的是意志,通过非医学干预方法控制住病毒的话,那么今后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
长期抗疫必须依赖于公共卫生体系
张文宏指出,基于当前的新形势和医疗防控体系特点,推进公卫20条建设时不我待。在他看来,目前本市的公共卫生临床体系覆盖面尚不足以应对持久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在新冠疫情的应对上总体上表现优秀,通过凝聚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效地应对了国内与国际的输入性疫情。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应急于一时,而不能应对长期化的疫情和后续常态化的抗疫。就长期抗疫而言,必须依赖于全市性均衡配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将抗疫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才能保障整个城市对传染病侵入的敏感性和常态化的传染病控制,以保障城市的安宁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
除了疾控中心的体系需要强化以外,当前上海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学科体系的三级医院只有华山、中山、瑞金、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五所,二级医院仅有普陀区中心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三所。一旦全球开放,疫情进入常态化,目前这种局面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加大建设力度,才能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和常态化,并确保公共卫生预警体系的敏感性和救治体系的完整性。
张文宏指出,当前我国的感染病学科体系陈旧,还有待于体系的更新发展,以应对感染病疾病谱的变迁和新发传染病的挑战。面临城市老龄化与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风险的不可控风险,未来我国感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真菌病的挑战,以及院感控制与细菌耐药的应对等艰巨任务。在这种新形势下,要真正做好健康中国战略的保障,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临床体系的建设,即感染病学科体系的现代化,实施多学科协作,建立整合感染病、传染病、疾病控制、新诊断技术与药物研发的立体化的现代感染学科体系和研究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战胜疫情和迎接未来公共卫生的挑战,最终还是靠科技力量。”张文宏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对整体科技攻关的布局,建设一个与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强大的防治网络,为疫情的常态化预警和救治提供支撑。高标准建设上海市国家传染病防控应急平台、各类应急检测实验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菌毒种库、生物样本库、基因检测与生物信息平台、疫苗临床试验中心等重大设施。实施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等。打造一个以科技赋能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成为上海这座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的特点。
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
针对这些问题,张文宏建议,要将上海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建议对上海目前疾控体系进一步进行梳理,明确短板,进一步补足各级疾控体系在技术上的短板和体系建设的短板。在医院的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则必须将感染与传染学科的建设标准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推进分层级、分区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善救治网络,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市级诊治中心-区域诊治中心-区级诊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医疗机构”构成的感染病临床诊治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制度。
同时他建议,要将公卫以及感染病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结合,加大对疾控体系和临床感染及传染病救治体系人才的建设与储备。当前医院内的感染与传染病学科人才流失严重,收入与同等的内外科比较相差极大。感染与传染体系的工作量分布在传染性疾病的救治、院感的防控、抗生素临床应用管控等方面,这些工作往往不是医院业务工作量不能以医院的绩效来衡量,而是应该作为公卫体系的一部分给予适当的扶持。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公共卫生任务考核情况,由同级政府按照相应预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
此外,张文宏表示,还要切实强化公共卫生科技攻关能力的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平时与战时结合、预防与应急结合、科研与救治防控结合,针对“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公共卫生体系科技攻关和应急能力的建设,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产品、药物及疫苗研发、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基础、临床以及产业化平台,发挥中医药原创与科学化的研究优势。聚焦公共卫生发展需求,对已经布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公共卫生协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要有适当的投入,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核心,提升科研攻关与应急支撑能力,切实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地。同时,要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助力公共卫生产业转化的转化中心建设与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疫苗、检测产品和医疗器械等的应用,加快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技术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推广。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尽管此次市人代会全程请假,市人大代表、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还是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围绕新形势下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张文宏指出,人类社会长期受到传染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因为传染性疾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巨大。当前,全球疫情蔓延,进入冬季后,全国多地发生散发和暴发疫情。“新冠病毒从自然界的新发病毒逐渐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常驻病毒,下阶段抗新冠将进入持久战。”张文宏说。
他认为,为了将上海市建设成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上海必须具备在新冠之后有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袭击。未来防疫挑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如果疫情之初我们和病毒比的是意志,通过非医学干预方法控制住病毒的话,那么今后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
长期抗疫必须依赖于公共卫生体系
张文宏指出,基于当前的新形势和医疗防控体系特点,推进公卫20条建设时不我待。在他看来,目前本市的公共卫生临床体系覆盖面尚不足以应对持久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在新冠疫情的应对上总体上表现优秀,通过凝聚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效地应对了国内与国际的输入性疫情。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应急于一时,而不能应对长期化的疫情和后续常态化的抗疫。就长期抗疫而言,必须依赖于全市性均衡配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将抗疫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才能保障整个城市对传染病侵入的敏感性和常态化的传染病控制,以保障城市的安宁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
除了疾控中心的体系需要强化以外,当前上海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学科体系的三级医院只有华山、中山、瑞金、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五所,二级医院仅有普陀区中心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三所。一旦全球开放,疫情进入常态化,目前这种局面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加大建设力度,才能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和常态化,并确保公共卫生预警体系的敏感性和救治体系的完整性。
张文宏指出,当前我国的感染病学科体系陈旧,还有待于体系的更新发展,以应对感染病疾病谱的变迁和新发传染病的挑战。面临城市老龄化与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风险的不可控风险,未来我国感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真菌病的挑战,以及院感控制与细菌耐药的应对等艰巨任务。在这种新形势下,要真正做好健康中国战略的保障,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临床体系的建设,即感染病学科体系的现代化,实施多学科协作,建立整合感染病、传染病、疾病控制、新诊断技术与药物研发的立体化的现代感染学科体系和研究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战胜疫情和迎接未来公共卫生的挑战,最终还是靠科技力量。”张文宏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对整体科技攻关的布局,建设一个与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强大的防治网络,为疫情的常态化预警和救治提供支撑。高标准建设上海市国家传染病防控应急平台、各类应急检测实验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菌毒种库、生物样本库、基因检测与生物信息平台、疫苗临床试验中心等重大设施。实施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等。打造一个以科技赋能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成为上海这座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的特点。
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
针对这些问题,张文宏建议,要将上海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建议对上海目前疾控体系进一步进行梳理,明确短板,进一步补足各级疾控体系在技术上的短板和体系建设的短板。在医院的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则必须将感染与传染学科的建设标准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推进分层级、分区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善救治网络,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市级诊治中心-区域诊治中心-区级诊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医疗机构”构成的感染病临床诊治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制度。
同时他建议,要将公卫以及感染病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结合,加大对疾控体系和临床感染及传染病救治体系人才的建设与储备。当前医院内的感染与传染病学科人才流失严重,收入与同等的内外科比较相差极大。感染与传染体系的工作量分布在传染性疾病的救治、院感的防控、抗生素临床应用管控等方面,这些工作往往不是医院业务工作量不能以医院的绩效来衡量,而是应该作为公卫体系的一部分给予适当的扶持。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公共卫生任务考核情况,由同级政府按照相应预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
此外,张文宏表示,还要切实强化公共卫生科技攻关能力的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平时与战时结合、预防与应急结合、科研与救治防控结合,针对“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公共卫生体系科技攻关和应急能力的建设,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产品、药物及疫苗研发、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基础、临床以及产业化平台,发挥中医药原创与科学化的研究优势。聚焦公共卫生发展需求,对已经布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公共卫生协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要有适当的投入,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核心,提升科研攻关与应急支撑能力,切实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地。同时,要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助力公共卫生产业转化的转化中心建设与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疫苗、检测产品和医疗器械等的应用,加快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技术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