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菜不是问题,“没得选”才是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这两年,只要一家人下馆子,不管到得多早,父母都会坚持等我到场再开始点菜。这不是因为我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点菜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服务员满脸堆笑地迎上来,热情地向父母介绍,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桌角的二维码就可以点菜。“很方便哦!”他们还不忘加上这句话。可是,一来,老人操作手机可不像年轻人那么熟练;二来,手机屏幕的尺寸毕竟有限,对上了年纪的人并不友好。

  好几次,我都忍不住问服务员,就不能提供一下纸质菜单吗?服务员再次堆积起笑容,开始长篇大论,摆出花式理由,反正结论就一个:没有。

  为啥越来越多的餐馆推行扫码点菜?原因不难理解。不再用纸质菜单,节省了成本;服务员不用在菜单上核对菜品,省事了;用软件统计菜品,也减少了错误率。总之,经营者有理由张开双手拥抱扫码点菜。

  然而,本该被当作“上帝”的顾客,却被商家光明正大地“遗忘”了:顾客理应有选择权,不愿意扫码点菜的可以人工点菜,这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不仅如此,消费者也确实有理由对扫码点菜不感冒。扫码,可不是扫一扫就完事了,“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点餐”似乎已经成了点餐的标准流程。且不说关注一大堆无用的公众号带来的麻烦,消费者们授权的信息到底去了哪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如今,我的手机三天两头响个不停。打开锁屏,并没有什么重要信息,不是收到商家推送来的广告,就是各种促销活动。烦心之余,还不禁担心,注册了那么多商家的会员,我的个人隐私会不会泄露?

  今天,南京市消协表示,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餐厅要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这样的表态无疑会得到公众的拥护,但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我拒绝了扫码点菜,我还能点菜吗?同样的,我可以不向餐厅的公众号授权个人信息吗?

  在有些餐厅,我试过很多次。只要我点了“不同意”,手机就自动回到原始位置。为了破除这个死循环,我只好不情不愿地表示“同意”。于是,我的手机里又多了一个再也不会点开的公众号。

  扫码点菜当然有它的优点,我们也不该拒绝技术的进步。扫码点菜可以有,只是,扫不扫码,应该是属于消费者的自由。强制性的扫码点菜,和这些年的拒收现金现象本质上是一回事:把科技“以人为本”的宗旨丢掉了。

  南京市消协的表态,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希望,各地不仅都能响应这一倡议,更能拿出实际的举措,让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在下馆子时能更理直气壮地对强制性扫码点菜说“不”。

  其实,如果真的把顾客装在心里,碰到不想扫码的消费者,提供一份纸质菜单、送上一支铅笔,对商家来说没那么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