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如此新闻回应 让寒潮更寒一层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1月8日 8点35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z
zhangyx2
4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1月6日,一段“抚顺老人坐公交不会弄健康码被司机赶下车”的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因当地疫情防控需要,乘公交车必须要出示健康吗,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求登记身份证乘车,司机拒绝,要求老人必须下车。老人拒绝下车,司机把车熄火停在路上,引起车上乘客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老人其下车。
该视频曝光后迅速引起网络热议,因当日正值北方大幅度降温,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8摄氏度,老人被赶下车的一幕强烈刺激到网友的神经,许多人感慨如此做法太过让人寒心。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司机行为表示了理解,因为防疫事关重大,确实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仅过一天,此事又有了新的进展。此新闻发酵后,抚顺市委宣传部新闻工作人员立刻出面回应,认为公交司机做法是在执行防控指挥部要求,并表示公共交通不是唯一出行方式,老人还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出租。此回应一出,不但没有平息网络情绪,反而更加激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乘坐出租车需要高额费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担负得起,此外乘坐出租车与乘坐公交车一样,按照防控要求同样需要健康宝,老人仍可能被拒载。对于老人而言,室外将近零下三十度的气温,只能选择步行出行显然太不近人情。因此网友对抚顺宣传部“公共交通不是唯一出行方式,老人还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出租。”这一回应产生强烈质疑和反感,认为政府的回应太过形式化,并没有站在公众关注的点上给予答复,而有应付差事、推卸责任的嫌疑。这个回应与其说是在给公众一个交代,不如说是给本就对此事质疑的公众情绪上更添了一层堵,无形中成为舆情继续发酵的催化剂。
作为政府发言人,抚顺宣传部的本轮操作不可谓不有失体统,这背后显现出的是对自身职责认识的模糊、是对舆情把握的偏差。宣传部门是政府的代言人,也是信息发布的权威,其工作的目的是沟通思想、解疑释惑、疏导情绪、解决问题,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而本次事件中的抚顺宣传部不但没有找到网络舆情矛盾的根源,更没有同公众把问题解释清楚,最后反而适得其反、引火烧身。归根结底是他们没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没有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出发,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回看11月中旬,曾发生与此类似的一个事件。当时,网上热传一段“宜昌一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的视频,短时间引发广泛关注。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紧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50条具体措施,用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此方案一出,网上可谓掌声一片,认为是老年人的福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两个类似事件,两种不同反响,归其原因是政府的回应否真正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焦点,是否真正掌握了舆情背后的深层次矛盾,进而做到对症下药。
再回到事件本身,抚顺公交这件事看似是防疫的事,实则是管理服务的事,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出台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为解决老人“数字鸿沟”寻找更多解决方法,如“亲友带查”“双线并行”“证件登记”等方式,让老年人不被智能手机困住生活。这件事看似是老人的事,实则是所有人的事。就像网上说的,每个人都会老,今天这位老年人遭遇或许就是你家人的遭遇,或许就是明天自己的遭遇。一个小小的事件,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危机感不适感,才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这才是政府发言部门需要回应的所在。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1月6日,一段“抚顺老人坐公交不会弄健康码被司机赶下车”的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因当地疫情防控需要,乘公交车必须要出示健康吗,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求登记身份证乘车,司机拒绝,要求老人必须下车。老人拒绝下车,司机把车熄火停在路上,引起车上乘客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老人其下车。
该视频曝光后迅速引起网络热议,因当日正值北方大幅度降温,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8摄氏度,老人被赶下车的一幕强烈刺激到网友的神经,许多人感慨如此做法太过让人寒心。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司机行为表示了理解,因为防疫事关重大,确实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仅过一天,此事又有了新的进展。此新闻发酵后,抚顺市委宣传部新闻工作人员立刻出面回应,认为公交司机做法是在执行防控指挥部要求,并表示公共交通不是唯一出行方式,老人还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出租。此回应一出,不但没有平息网络情绪,反而更加激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乘坐出租车需要高额费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担负得起,此外乘坐出租车与乘坐公交车一样,按照防控要求同样需要健康宝,老人仍可能被拒载。对于老人而言,室外将近零下三十度的气温,只能选择步行出行显然太不近人情。因此网友对抚顺宣传部“公共交通不是唯一出行方式,老人还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出租。”这一回应产生强烈质疑和反感,认为政府的回应太过形式化,并没有站在公众关注的点上给予答复,而有应付差事、推卸责任的嫌疑。这个回应与其说是在给公众一个交代,不如说是给本就对此事质疑的公众情绪上更添了一层堵,无形中成为舆情继续发酵的催化剂。
作为政府发言人,抚顺宣传部的本轮操作不可谓不有失体统,这背后显现出的是对自身职责认识的模糊、是对舆情把握的偏差。宣传部门是政府的代言人,也是信息发布的权威,其工作的目的是沟通思想、解疑释惑、疏导情绪、解决问题,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而本次事件中的抚顺宣传部不但没有找到网络舆情矛盾的根源,更没有同公众把问题解释清楚,最后反而适得其反、引火烧身。归根结底是他们没有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没有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出发,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回看11月中旬,曾发生与此类似的一个事件。当时,网上热传一段“宜昌一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的视频,短时间引发广泛关注。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紧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50条具体措施,用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此方案一出,网上可谓掌声一片,认为是老年人的福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两个类似事件,两种不同反响,归其原因是政府的回应否真正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焦点,是否真正掌握了舆情背后的深层次矛盾,进而做到对症下药。
再回到事件本身,抚顺公交这件事看似是防疫的事,实则是管理服务的事,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出台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为解决老人“数字鸿沟”寻找更多解决方法,如“亲友带查”“双线并行”“证件登记”等方式,让老年人不被智能手机困住生活。这件事看似是老人的事,实则是所有人的事。就像网上说的,每个人都会老,今天这位老年人遭遇或许就是你家人的遭遇,或许就是明天自己的遭遇。一个小小的事件,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危机感不适感,才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这才是政府发言部门需要回应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