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新技术成为老年人的拦路虎

m
meimi
楼主 (未名空间)

新技术带来了大便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地区,多数国人都享受到了红利,为之骄傲、满意。

现在新技术正在攻克最后一公里,曾经以跑断腿著称的窗口办事业务,也在迅速地互联网化,简单来说,就是不用跑了,几乎所有重要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本来就不愿跑的年轻人,对此自然喜闻乐见,然而对于跑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却突然迎来了他们一生中最大幅度的改变。

为了提高安全性,智能业务需要相对繁琐的验证过程,至少包括:下载安装APP、身份
证实名注册、绑定银行卡手机号、刷脸验证等等……这对于年轻人行云流水的常规操作,对老年群体可谓寸步难行。

人老了,不仅意味着步履蹒跚,吸纳新技能的本领也大大退化,他们面对的门槛,就好比小学生面对复杂的四则运算。不同的是,小学生有老师一点点调教,有好几年的时间一点点练习,而老年人,什么都没有,只有突然竖起的鸿沟,运气好的,可能有一个不耐烦的儿女,老人不敢轻易去打扰的大忙人。

人无再少年,他们永远不可能熟练地掌握智能设备了。目前多数老年人唯一能普及的智能工具就是微信而已,而且也仅仅停留在聊天、转发、送祝福层面,连发个红包都不敢收,因为他们不会绑银行卡。每学会一个微小的功能,对他们来说都不容易,也没勇气,担心银行卡上的钱被偷了去。他们还是会习惯地揣上现金去购物、把钱存到银行里,几十年的习惯会让他们安心,甚至ATM他们都不愿去碰,宁可在柜台前排队。

他们的保守是有理由的,如果他们敢自行操作网银和ATM,就真的会有骗子收割他们。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反复强调,购物场所不得拒收现金,办事窗口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我们并不需要追求全量的科幻化场景,让后台便利、前台随意,也是新技术服务大众的很好体现。

然而,目前各地办事机构有激进倾向,在迅速推进智能办业务的同时,一刀切取消了传统服务方式,赶鸭子上架,让老年人无所适从。很多人被迫学习绑卡、刷脸,才能继续办理社保、养老等重要业务,就算他们去了办事大厅,工作人员却让他们回家,用手机办。

昨天一则#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 的视频引发强烈共鸣,很多年轻人突然看到了
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正在家乡默默地遭遇为难。过去,他们或许还会通过实体材料来沟通,磕磕巴巴办完事项。而今天,面对工作人员在手机上的比比划划,只能望屏兴叹,谁也不可能从头教他,这跟过去柜员指导他在哪里签名等沟通方式来说,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

但这样冷血的场景,并不能完全让基层工作人员背锅,他们之所以拒绝了实体业务渠道,绝对是遵从上峰指令,背后肯定有一些好大喜功的领导,在用推倒棚户区的大刀阔斧来推进智能化,成为自己政绩的一部分。

还是有必要从上至下立规矩:办事窗口必须保留传统渠道。电子化开门的同时,实体化不能关门。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所有的信息输入,所有的验证环节,可以由本人操作,也可以在验证身份后由柜员代劳。关键是领导考虑的细不细,有没有犯懒政毛病。高科技时代一样有懒政,办事APP弄得一塌糊涂的有的是,各种反人性操作,有BUG也常年不理会,年轻人都要骂。

当然,基层人员也有责任。有些并不是关键业务,也并没有谁强令统一,譬如进公园、进车站、进医院、进超市验个健康宝等等,也会因懒惰而给老年人造成困扰。虽然这些单位的人力确实紧,有了省事的法儿,就不愿浪费人工填报,可以理解,但这真不行。老年人必须出门遛弯、必须买菜看病,这不仅是生活所需,也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可不能被锁在家里慢慢枯萎。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无障碍,从实体社会过渡到互联网时代,这个标准不能变。实体世界中有盲道,到了智能时代反而没有了道,这是倒退而不是进步。

希望无论是公家单位,还是私营场所,一起努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互联网与现实可以对接,高科技与人性化可以对接,我们不能自设藩篱,让技术的进步变成了人性的退化。从设计规则的高层领导,到执行规定的基层人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