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一厢情愿

q
qqlingling
楼主 (未名空间)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能感觉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唯一的钢琴,宇宙间的全部谐波都发生在它身上。

美国的中国政策,就是这样的一架钢琴。在二战之后,马歇尔元帅以为他挥手之间就能够弭平国共内战;在朝鲜,杜鲁门以为他可以说服毛泽东不要跨过鸭绿江;在越南,约翰逊以为中国会不敢卷入越南战争。但是他们都错了,中国人的决心比他们的决心大,他们的期望落了空。

自从尼克松和基辛格开始对中国实行开放政策,他们就对改变中国抱着热切的希望。他们以为随着中美之间的外交的、商业的、文化的联系的加深,中国的内部发展和外部行为就会转向,美国的威力和霸权会把中国陶冶得类似美国。

为了把中国赶上美国指定的轨道,美国递出了不少的胡萝卜,2000年,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2001年,中国加入WTO,等等。在同时,美国也挥舞了不少次大棒,1993年,银
河号事件,1999年,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等等。但在川普之前,中美的主旋律是正面的,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迅速增加。

然而,胡萝卜和大棒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动摇中国。外交和商业接触并未带来充分的政治和经济开放。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地区平衡都没有阻止北京寻求取代美国主导的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由国际秩序未能如预期般强大地吸引或束缚中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过程中违背了美国的一系列期望,走了自己的路。为什么美国的中国政策会失败?学者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条。但是最基本的一条来自认识论。美国只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中国。没有看到中国才是主导中国的力量。它成了一架孤芳自赏的钢琴。

川普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按照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的说法,川普行事非常鲁莽,
“没有任何战略性思维”,“无知地扑向中国是对中国和东亚有关状况的误解”。川普此人最大特点是做一件事时不想第二步,他在决定对华政策时没有考虑中国的反应,没有考虑中国的因素。

那么,如果拜登上台会怎么样?拜登看到了川普的主观和仓促,他发誓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拜登说,他的重点不是改造中国,而是恢复美国。拜登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联盟,在全球重新捍卫民主,而特朗普已经削弱了民主。拜登倡导对美国工业和研究的投资,部分目的是为了与中国竞争。他还认为华盛顿和北京可以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比如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和防止核扩散。

显然,拜登的政策要客观一点。他看到了中国是中国的行为主体,如果希望中国发生改变,美国只能起一个配合的作用。美国必须为此而改变自己,而不是只强迫中国做出改变。

中国有没有不知轻重地企图去改变美国的思想和行为?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没有这样做,估计在最近的将来也不会做这种愚蠢的事情。那么,希望美国也能改变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在考虑美国的事情时,以美国为主;在考虑对华政策时,把中国看成行为的主体。这样想,这样做,会减少失败,增加成功的概率。

本站合作媒体: 蓝矢车菊 留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