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惨案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了惨案。
  将惨的是陈建新。
  浙江高考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
  教育考试院通报——
  日前,网上流传今年我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
  为做好每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我省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评卷工作细则》与《评卷教师工作规则》。
  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
  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我查了下,他的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是——
  既担任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书、开设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既做教练员又当裁判员”。
  《生活在树上》,一个39分,两个55分,到了作文组的最终判定里,却变成了60分。
  说句实话,我觉得,陈组长是相当有魄力的。
  换了别人,有争议的卷子送了过来,取个折衷不就行了?
  这不是和稀泥的问题,而是,它确实就存在争议啊。
  有人觉得比较好,有人觉得很一般,
  结果你一锤定音——
  十分好。
  这算什么事?
  审慎二字怎么写?
  那两个打55分的老师,只怕要大跌眼镜吧?
  然则,用考试院的话来说,“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
  行吧,这也算是组长的自由裁量权。
  这点权力都没有,让我干组长,我也不干……
  满分作文曝光之后,我就写了篇文章,《读了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才知道自己是文盲》,发在公众号里。
  有朋友回复——
  文章藏暗语,阅卷者明白;
  当时我还说,这就有点阴谋论了。
  现在细想,我还是太天真太善良了。
  在察举推荐制的时代,就猫腻不少。
  汉桓帝、灵帝时有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后来,就算有了科举,又怎么能防得住那些作弊的呢?
  诚如很多电视里的,写在大腿上,写在衣服内,都是小儿科的。
  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还是考官们与自己交熟的举子们的默契。
  或做记号,或熟悉行文风格……
  历朝历代,为了打击科场搞鬼,真是下尽了功夫。
  还记得《宰相刘罗锅》里一个情节吗?
  刘墉和朋友,跑到贡院,朝匾上甩了两张纸——
  贡院就变成了卖完。
  清朝对科场舞弊案完全零容忍,哪怕是个大学士,脑袋也说掉就掉。
  当然,现在文明了,脑袋是不会掉了,但那些露骨的,比喻,用耳机传信息之类,应该会要坐牢吧?
  可怕就怕高级的啊,阅卷老师一看文字,就知道是谁的。
  但你又证明不了他这叫作弊……
  所以,也只能从外围攻破,查他别的方面。
  据说,陈老师已是退了休的。
  所以,他会惨到怎样的程度?
  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阵子,失眠加恐惧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