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应维护待员工的“体面”人生

z
zhangyx2
楼主 (未名空间)

虽说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工作时间安排,乃至对员工的考核,都属于企业和员工的“家
事”,但把这些现象,综合在一起来看,或并没那么简单。企业如果遇到问题要裁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只是,当“996”工作制、函数考试被“光明正大”地推出来,
可能得警惕一种隐性裁员现象。“996”工作制的说法,两三年前就已在互联网圈盛传,
只是极少有企业正式提出作硬性规定。虽说加班在互联网企业算是常态,但是,它被企业郑重提出,必然需要被更严肃地看待。

  有多少员工会因为忍受不了存在违法之嫌的工作突然加码而离开?又有多少会被合
理性存疑的函数考试给难倒,从而被以考试不合格的理由给“淘汰”?在评估当前社会的就业状况时,这些不是“裁员”的裁员,不应该被忽视。当然,经济形势变化,必然会传导到具体的企业,并最终体现到每个个体的工作环境上来,这几乎是必然的。但是,即便如
此,企业在处理上,也应该是开诚布公的,以种种手段甚至小聪明来“逼”员工“就范”,丝毫不考虑是否侵犯劳动权益,这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也涉及法律边界。而当这种现象成为常态”,其实也就成了社会整体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单纯以互联网企业作为观察对象,这里面也折射出一种行业性的问题。互联网
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以新业态的姿态和定位出现的,但这些公司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未必就真的代表新方向。比如,将加班当作企业文化,将“996”作为行业特色加以炫耀,这未尝不是一种价值观的退化。当然,这种退化不是互联网企业的原罪,更不是无缘无故的。 一定程度上说,这些问题虽然表面看属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主题,但它也未尝不是进入
“下半场”的互联网行业,问题与危机的一种外露。有问题必须面对,没有人可以完全置之事外,但是,在企业可以做到的范围,在被法律保护的权益范畴,企业在对待员工上不能丧失应有的“体面”乃至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