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名校学子与国足比贡献?看着好比,实则不然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7月16日 21点2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z
zhangyx2
接近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北大某著名学者还是教授说,中国足球对社会的贡献为负值,就算拿个世界杯冠军又如何,那也比不上清华北大学子对国家的贡献。
我不是球迷,对足球特别是中国足球无感,不存在帮谁说话的问题。反而我还算是个读书人,虽然学校不值一提,而国足成绩又那么“稳定”,立场应该站在教授这边才对。单就这番言论来说,个人觉得值得商榷。
教授一番话让我立马想到那句流传千年但可能也误导千年的俗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求学已是高等之事,更别提清华北大这种顶级学府,那基本就等同于古代的进士第一甲,可谓天之骄子,不说非富即贵和飞黄腾达,将来也必定是予以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现实中也是,只要听说是清华北大出来,先不论其他,一般都要高看一眼,暗生钦佩,就凭这两张亮晃晃的文凭,走遍天下都不怕。头条也经常看到三十左右的青年才俊跻身政府要职,一看履历,清华北大硕士或博士,那难怪了,学而优则仕。就连北大毕业的卖猪肉都跟别人不一样,更不用说从北大毕业留校任但又敢于辞职的俞敏洪创建了新东方国内最大的教育培训品牌。 从不否认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和国家,都离不开,教育兴国和科技兴国任何时候强调都不过分。但若是论贡献大小,非说高级知识分子就一定强过踢足球或者其他行业从业者,以学校的品牌或学历的高低来衡量人的社会价值,是不是有点偏颇和狭隘了?按北大教授的逻辑,上世纪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容国团,第一个夺得奥运冠军的许海峰,那又怎么说?前一个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若是没有贡献的话,断然是不可能的。说到乒乓球,还有一个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冷战背景下小球推动大球的精彩外交案例,谁敢说乒乓球运动员的贡献比不上别人。 上面说的都是过去,若是没有可比性,那就不妨说现在。抛开国足的不争气和国脚的一些劣迹,二十多年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起码也为促进经济拉动内需贡献了力量。特别是零二年首次闯进世界杯,我当时正读大学,听说有同学凑钱都组织去外面看球。当然那一届的国足论精气神和各方面跟现在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现在的国足运动员操着白斩鸡的身材拿着动辄千万的高薪,我也不敢轻易否定人家的努力和贡献,没法衡量,有时不是说非要辛苦锻炼提升球技进了几个球那才叫一定贡献,少帅前半生潇洒挥霍,后半生陷于囹圄,就那一个月搞了个西安事变,这个“贡献”就足以名垂青史。
若是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价值决定价格,还真不好说清华北大的教授跟国足球员,到底谁贡献更大?这也是当今社会饱受争议的一个焦点所在。但有一点我还是很肯定,像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样的国之栋梁,不管是不是清华北大毕业(其实很多都是),贡献一定是我们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但你要说只要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贡献就一定大过国足,不敢苟同。据说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是出国,而回国率又不大理想,甚至还有反过来帮着外国研发导弹对准自己祖国的。那又怎么说呢?说得再什么一点,清华北大再牛,也不过一所大学而已,毕业出来一样跟我们工作,可能干的事情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那又如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颁给没读过大学的底层劳动人民呢!
归根到底,社会在进步,分工也更细,也没法比,知识和文化带给我们理性思考和物质生活的改变,体育和娱乐带给我们感性冲动和精神上的刺激,其实都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我们也不要自视过高,地球离了谁一样都是转。真正做出大贡献的人物,就跟前面提到的两弹元勋一样,往往都悄无声息低调务实,自己都不用说,历史和百姓自有公论,也会感恩和记得。民国时期大师辈出的清华北大,都没见谁在比贡献,现在只有大楼没有大师的时代,还是算了吧。
g
guyang
接近 5 年
2 楼
清华北大拿了国家那么多钱,最大的贡献是给美国培养了各种民工,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应该是西工大这些学校。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北大某著名学者还是教授说,中国足球对社会的贡献为负值,就算拿个世界杯冠军又如何,那也比不上清华北大学子对国家的贡献。
我不是球迷,对足球特别是中国足球无感,不存在帮谁说话的问题。反而我还算是个读书人,虽然学校不值一提,而国足成绩又那么“稳定”,立场应该站在教授这边才对。单就这番言论来说,个人觉得值得商榷。
教授一番话让我立马想到那句流传千年但可能也误导千年的俗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求学已是高等之事,更别提清华北大这种顶级学府,那基本就等同于古代的进士第一甲,可谓天之骄子,不说非富即贵和飞黄腾达,将来也必定是予以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现实中也是,只要听说是清华北大出来,先不论其他,一般都要高看一眼,暗生钦佩,就凭这两张亮晃晃的文凭,走遍天下都不怕。头条也经常看到三十左右的青年才俊跻身政府要职,一看履历,清华北大硕士或博士,那难怪了,学而优则仕。就连北大毕业的卖猪肉都跟别人不一样,更不用说从北大毕业留校任但又敢于辞职的俞敏洪创建了新东方国内最大的教育培训品牌。 从不否认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和国家,都离不开,教育兴国和科技兴国任何时候强调都不过分。但若是论贡献大小,非说高级知识分子就一定强过踢足球或者其他行业从业者,以学校的品牌或学历的高低来衡量人的社会价值,是不是有点偏颇和狭隘了?按北大教授的逻辑,上世纪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容国团,第一个夺得奥运冠军的许海峰,那又怎么说?前一个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若是没有贡献的话,断然是不可能的。说到乒乓球,还有一个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冷战背景下小球推动大球的精彩外交案例,谁敢说乒乓球运动员的贡献比不上别人。 上面说的都是过去,若是没有可比性,那就不妨说现在。抛开国足的不争气和国脚的一些劣迹,二十多年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起码也为促进经济拉动内需贡献了力量。特别是零二年首次闯进世界杯,我当时正读大学,听说有同学凑钱都组织去外面看球。当然那一届的国足论精气神和各方面跟现在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现在的国足运动员操着白斩鸡的身材拿着动辄千万的高薪,我也不敢轻易否定人家的努力和贡献,没法衡量,有时不是说非要辛苦锻炼提升球技进了几个球那才叫一定贡献,少帅前半生潇洒挥霍,后半生陷于囹圄,就那一个月搞了个西安事变,这个“贡献”就足以名垂青史。
若是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价值决定价格,还真不好说清华北大的教授跟国足球员,到底谁贡献更大?这也是当今社会饱受争议的一个焦点所在。但有一点我还是很肯定,像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样的国之栋梁,不管是不是清华北大毕业(其实很多都是),贡献一定是我们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但你要说只要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贡献就一定大过国足,不敢苟同。据说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是出国,而回国率又不大理想,甚至还有反过来帮着外国研发导弹对准自己祖国的。那又怎么说呢?说得再什么一点,清华北大再牛,也不过一所大学而已,毕业出来一样跟我们工作,可能干的事情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那又如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颁给没读过大学的底层劳动人民呢!
归根到底,社会在进步,分工也更细,也没法比,知识和文化带给我们理性思考和物质生活的改变,体育和娱乐带给我们感性冲动和精神上的刺激,其实都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我们也不要自视过高,地球离了谁一样都是转。真正做出大贡献的人物,就跟前面提到的两弹元勋一样,往往都悄无声息低调务实,自己都不用说,历史和百姓自有公论,也会感恩和记得。民国时期大师辈出的清华北大,都没见谁在比贡献,现在只有大楼没有大师的时代,还是算了吧。
清华北大拿了国家那么多钱,最大的贡献是给美国培养了各种民工,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应该是西工大这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