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开战的概率很小

n
nihaofei
楼主 (未名空间)

近一个月以来,中文海外媒体和微信上各种关于中印冲突、战备的帖子很多,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笔者看了这些,总要写点什么。首先,双方在边界的各系一侧加强军备属于正常之举;其次,我不希望中印为了边界上那点事儿爆发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三,爆发这种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几率很小。

双方军备的加强有几方面的原因。关于印度一方,虽然不断有人取笑印度的军工实力落后,它也确实是落后,落后于美俄中,但是,印度的人口规模、科技实力、和机械制造业产能几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实力的,一方面自己造,一方面外购,它的军事装备实力也是在发展中。在此基础上,印度加强在印中边界上的军事部署,特别是山地作战能力,不是虚的。关于中国一方,中国自然有完整的、产能巨大的军工生产能力,无需多言。中国在西部战略方向的兵力部署在不断增强,除了西部战区的空军、火箭军和陆军合成作战单位之外,投送能力和战争潜力都是历史上的最好状态。特别是经过此次军改,进一步优化了指挥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出动几个合成旅到高原上去演习、部署,都属于正常。

基于双方的实际军事能力的竞相提高,双方都没有在此地区形成明显的相对优势,更何况都是手里攥着原子弹。这是一种恐怖平衡,谁也不愿意打破。

中国和印度没有世仇。相反,在历史上有许多节点上还是有不少友好交往的,不值得因为西藏问题交恶到势不两立的程度。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国方面为什么主动后撤?那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什么旁观者清,正确的概念从来是只有当事人才有可能占有最全面的资料、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印度是有在边界上蚕食的毛病,适当的对峙和阻止是必要的,只要中国边境线控制严格,它想要蚕食也不那么容易,仅此而已。

中国现在的国际局势或者困局在苏东坡以后没有大的改变,仍然是以和美国的对垒为主。一方面尽量从和平的一面与美国合作,经营好自己的买卖。经济全球化也是包括美国的全球化,不是排除美国的全球化,更何况中国还远没有达到不求人的地步。但是这是次要方面。而主要方面是要对付美国的步步紧逼。从美国的‘重返亚太’、‘印太战略’的不断演变中,唯一不变的是对中国的全面施压在一步步增强。关于这些,只要稍微关心一点国际局势的人都看得很明白。但是笔者为什么还要写上这一点呢?因为不可把中国的主要精力被动地投向西部。两年前,在洞朗危机时,不管西部的‘战况’(炒作的,不是真的)如何,应该关注的是中国位于中部的陆军战略预备队是否有向西部投放的迹象,因为当时中国也是面临着潜在的两线作战,朝鲜半岛上美韩一直在军演。最后结果是中国仅仅用西部的力量最后搞定了洞朗,东部的小金无恙,还开始了访华。笔者在小金造访北京的同一天,还飞到三八线上浏览一番。为什么?只要布局的当,战争和武装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合纵连横,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现在的地球村其实并不比《东周列国志》里边的博弈更热闹。阳光之下并没有新事。中美博弈的热点在东方,在东南方的台海、香港和南海上,中印边境开战或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的几率很小。
当然,小的几率并不是零几率,再小也总是一个正数。出现武装冲突的几率会是前线指挥官的一时冲动和军队指挥链的断裂,也可能是当舆论界的主战呼声压倒了最高决策者的和平决心,还可能是主政者需要一场局部战争或者武装冲突还转移国内矛盾的时候。如果发展到这种局面,就不是单靠和平的盾牌可以阻止了。

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出现过多次。1931年的918沈阳事变根据后来的澄清,是前方
的日军将领主动挑起,随后日本军部才追认了这次违纪事件,并扩大了事端进而占领了整个满洲。1985年代中越南沙海战,据说也是前线的中越海军开了战,最后高层等于是承认了战果。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违抗军令即便是得了胜利,也不是可以完全免掉惩处,就看抗命的后果有多严重,比如岳武穆,后世人都说他冤,真是冤吗?起码高宗赵构不这么看。扯远了!

回到中印边界。目前双方的高层都在降温,说明都认识到战争不是任何一方的最高需求。这就够了,足够控制意外出现的武装冲突的规模。

本站合作媒体: QL 留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