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乐人物到精神榜样

z
zhangyx4
楼主 (未名空间)

娱乐圈每一天都不缺少新闻,甚至每个月都会蹦出大新闻。不过4月中旬,某个普普通
通的人从监狱里走出来,突然发现自己被十几家网红经纪公司看中,不惜以百万高价签约时,他肯定一头雾水。四年前,这个人因为偷盗电瓶车入狱。他恐怕已不记得自己在一个法制电视节目里说过什么“俏皮话”,更不会想到自己因为这些话名噪网络,而且因为形象与古巴名人切格瓦拉相似,得到一个外号“窃格瓦拉”,成为许多人娱乐恶搞的对象,甚至有了网红公司炒作的材料。

人民网敏锐地捕捉了这种怪奇现象,“网红营销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一位刑满释放人员还是要谨慎些。这个人的个人经历其实可以有一些厚重的话题探讨,但现在却有变成单薄的娱乐符号,被营销套路平面化的倾向”。

流量明星、网红人物早已不再是新事物,甚至“窃格瓦拉”都不是孤例,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过一个例子。同样是狱中囚徒,同样是新闻采访、同样是令人捧腹的言辞——甚至同样是犯罪背后折射出的令人产生同情的生活际遇。这个外号“大力哥”的人,出狱以后同样被网红经纪公司看中,并且成为了一名网红。而大力哥后续的故事也和人民网的评论完全一致:大力哥完全成了一个单薄的符号,大多数人只是去看一个热闹。没有真材实料的大力哥也只能拙劣地重复自己的形象给观众们取乐,而拿一个人的污点来取乐,无疑是下流的。大力哥成为网红之后还没真的富裕,曾与他断了联系的父亲和前妻却又“闻讯而来”,真是更是好一出人间真实。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感叹“现在怎么了”,为什么锒铛入狱的罪犯都能被捧成网红,为什么流量明星的粉丝追星愈演愈烈,甚至“一个学生花3000块钱买1000份专辑理所当然”,并感觉娱乐至死,世风日下。不过我倒觉得网络时代的宏大流量在光速创造新焦点的同时,也更快速地将很多答案揭露出来——“大力哥”热度过去,回归一个平凡的小主播;“窃格瓦拉”更加难得,拒绝所有签约执意回家种地陪伴老人;至于某些更为出名的偶像明星,更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大新闻中暴露出本来面目。其实现在和过去大众对待名人偶像的态度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一个明星可以因为一部作品红极一时,但是想要历久弥新还是要靠真才实学、努力付出、自我修养。指望网络时代捞一波流量赚一笔的,注定不能长远。

人们追捧娱乐人物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优秀精神营养的追求。只是过去因为媒介的种类和方式,人们接触优质内容并不轻松。而如今网络直播便捷,名人大家如果积极“触网”并持续一展所长的话,同样是可以成为热门明星的。远如军事评论家张召忠退休后积极参与网络宣传,如今仍是大家喜爱的“局座”;近的如法学教授罗翔,他授课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连不学法律的路人都从他的视频里增长了法律知识。他最近才受邀正式入驻网络站点,粉丝量立刻超过五百万;疫情期间人人敬佩的医生张文宏,最近也刚刚成为“网红”。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大众的喜好并非真的只有娱乐至死。

轻松娱乐是大众的精神需求,知识精华同样是大众的精神需求。感谢信息网络,它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简单地获取两者,又可以迅速地获取信息,分辨那其中好的、与坏的。也许对于只看报纸第一版、只看网络热点第一页的人来说,似乎娱乐领域总是充斥着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如果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看,人民的眼睛倒是比以往更加雪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