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中国人从未"丧失"过信仰!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6日 22点4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l
lucycc
大约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这些年我经常听到有一些人哀叹,说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来自于信仰的丧失,说我们中国人丧失了信仰等等,我对这个说法非常的不认同,因为一个人他不可能丧失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就像鲁迅所说的,很多人解释他现在的窘迫是因为失去了"祖上曾
经阔过的财富",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一直很穷。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汉文化是一个世俗文化,是信仰的天然绝缘体!你说汉文化有没有宗教呢?有,但是一直是边缘化的,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在中国都是边缘化的思想,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而儒家是一个世俗性的道德体系,是坚决反对宗教的。孔子就说要"敬鬼神而远之",以及"子不语乱力怪神",就是儒家虽然提出了一些道德条令,但是这个条令不来自神,而只是一个礼教(周礼)。用俗话说,就这么一个规定,你必须遵守。所以儒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而是一个行为条例。
什么叫做信仰?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相信,一个是仰望。仰望什么呢?就是仰望一个伟大的、崇高的对象(神),然后去遵循他!相信钱、相信权力、相信老大哥,都不叫信仰,只有相信伟大的存在(类似于神)才叫信仰,所以信仰只能来自于宗教,来自于宗教里的神。几乎所有的宗教都禁止崇拜人,因为人的缺点实在太多,无法仰望!
人类的道德来自于宗教,由于儒家思想提供道德,所以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儒教。但"儒
教"没有神,这就很麻烦!孔子想了很久,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君子!就是把儒生神
圣化,从小读圣贤书的君子(加以科举考试的认证)会拥有高超的道德,可以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但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迂腐的孔乙己们,能让人民群众"仰望"吗?不可能呀,所以中国人其实一直没有神圣感,只看重权力和金钱的力量。更麻烦的是,这些被推上神坛的"君子"一个个装腔作势,以遮掩自己的丑恶,反而更加败坏了民众的道德。几千年的下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情感,就是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缺乏底线。我可以这么说,很多国人他确实做出了遵循底线的行为,但他内心并没有遵循底线的情感,他是不得不那么干,如果诱惑再大一点,或者压力再大一点,他就有可能突破底线。
人类的情感培育需要一个对象,父爱需要有一位父亲,母爱需要有一位母亲,在狼群中长大的人,他只会拥有狼(野兽般)的情感,所以一个文化能孕育出崇高伟大的情感,就需要一个伟大的对象,这就是神的作用。比如无条件的爱与付出、遵守承诺、诚实、勇敢等高贵的情感,并不人天然的情感,只是一种潜能,绝大部分的人最终都很难实现这种潜能。
所以,只有当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被"仰望"的对象,"仰望"的情感才可能被培养。汉文化虽然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但在树立"可仰望性的对象"方面始终不足。比如我们看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历史书<三国演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那么多聪明人,但他们中有一个伟大的、可悲仰望的人吗?没有,他们所为的无非就是权力和富贵吧,没有正义和怜悯,最高的情感就是"久食汉禄,不为汉贼"。在三国里最讲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其实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关羽也好,张飞也好,都杀了很多无辜的人,比如张飞喝酒之后经常以鞭打,甚至杀戮部下,有谁说过张飞是恶人呢?他们本人和我们后来几千年的读者,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啊,不都尊称其为大英雄吗?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都没有怜悯之心。怜悯之心只有在宗教情感里才能培养出来,世俗性的社会里很难培养出来这种情感!
宗教具有对一个民族最深层情感的塑造功能,所以人类划分文明类型时往往就是以宗教信仰来划分。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什么国家,只要你是信奉这种宗教,你就在民族性上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你的情感,你的道德是相似的,你做事的方式是相似的,你的底线是相似的。
信仰是一种能力,一种文化性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所形成的!汉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形成这种传统,也没有获得这种传统所塑造出来的情感,所以也就没有获得这种情感所驱动的行为习惯。现在很多人哀叹中国人缺乏什么工匠精神、缺乏契约精神、缺乏诚实自律的精神、缺乏感恩精神、缺乏探索精神、缺乏对宇宙的好奇……等等,其实这些情感都是来自于宗教的孕育,主要是基督教的。像印度教、萨满教也没有培养出啥工匠精神、契约精神来。
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更有高贵的一面。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潜意识主要是恶,也就是暴力和性冲动(弗洛伊德的观点),所以人的美好的情感是需要特别培养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培育,自然的人性是以恶为主的!如果文化中没有一个美好的神作为对象,美好的情感就发展不起来,人性就会逐渐被欲望和恐惧所吞没。
所以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我们才能看清现实,信仰这种精神能力以前就没有形成过,现在没有也不可惜,我们没有必要为我们"失去了"不曾拥有过的东西而感到惋惜。
信仰的培育都是以千年为单位的,而我们现在就很需要,那么怎么办?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谦虚,向其他的文明进行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他们所拥有的情感,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拥有美好的情感,同时也要承认我们在情感能力上有某种缺失,然后去补这一堂课,比如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补这个课。我们可以不通过宗教的形式(太慢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来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情感。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情感能力的不足;其次,我们要去学习美好的情感是如何培养起来的?最后,我们要审视我们现在有哪些行为、哪些愚蠢的做法正在败坏我们的情感,然后加以改正。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这些年我经常听到有一些人哀叹,说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来自于信仰的丧失,说我们中国人丧失了信仰等等,我对这个说法非常的不认同,因为一个人他不可能丧失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就像鲁迅所说的,很多人解释他现在的窘迫是因为失去了"祖上曾
经阔过的财富",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一直很穷。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汉文化是一个世俗文化,是信仰的天然绝缘体!你说汉文化有没有宗教呢?有,但是一直是边缘化的,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在中国都是边缘化的思想,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而儒家是一个世俗性的道德体系,是坚决反对宗教的。孔子就说要"敬鬼神而远之",以及"子不语乱力怪神",就是儒家虽然提出了一些道德条令,但是这个条令不来自神,而只是一个礼教(周礼)。用俗话说,就这么一个规定,你必须遵守。所以儒家不是一个信仰体系,而是一个行为条例。
什么叫做信仰?它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相信,一个是仰望。仰望什么呢?就是仰望一个伟大的、崇高的对象(神),然后去遵循他!相信钱、相信权力、相信老大哥,都不叫信仰,只有相信伟大的存在(类似于神)才叫信仰,所以信仰只能来自于宗教,来自于宗教里的神。几乎所有的宗教都禁止崇拜人,因为人的缺点实在太多,无法仰望!
人类的道德来自于宗教,由于儒家思想提供道德,所以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儒教。但"儒
教"没有神,这就很麻烦!孔子想了很久,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君子!就是把儒生神
圣化,从小读圣贤书的君子(加以科举考试的认证)会拥有高超的道德,可以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但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迂腐的孔乙己们,能让人民群众"仰望"吗?不可能呀,所以中国人其实一直没有神圣感,只看重权力和金钱的力量。更麻烦的是,这些被推上神坛的"君子"一个个装腔作势,以遮掩自己的丑恶,反而更加败坏了民众的道德。几千年的下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情感,就是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缺乏底线。我可以这么说,很多国人他确实做出了遵循底线的行为,但他内心并没有遵循底线的情感,他是不得不那么干,如果诱惑再大一点,或者压力再大一点,他就有可能突破底线。
人类的情感培育需要一个对象,父爱需要有一位父亲,母爱需要有一位母亲,在狼群中长大的人,他只会拥有狼(野兽般)的情感,所以一个文化能孕育出崇高伟大的情感,就需要一个伟大的对象,这就是神的作用。比如无条件的爱与付出、遵守承诺、诚实、勇敢等高贵的情感,并不人天然的情感,只是一种潜能,绝大部分的人最终都很难实现这种潜能。
所以,只有当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被"仰望"的对象,"仰望"的情感才可能被培养。汉文化虽然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但在树立"可仰望性的对象"方面始终不足。比如我们看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历史书<三国演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那么多聪明人,但他们中有一个伟大的、可悲仰望的人吗?没有,他们所为的无非就是权力和富贵吧,没有正义和怜悯,最高的情感就是"久食汉禄,不为汉贼"。在三国里最讲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其实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关羽也好,张飞也好,都杀了很多无辜的人,比如张飞喝酒之后经常以鞭打,甚至杀戮部下,有谁说过张飞是恶人呢?他们本人和我们后来几千年的读者,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啊,不都尊称其为大英雄吗?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都没有怜悯之心。怜悯之心只有在宗教情感里才能培养出来,世俗性的社会里很难培养出来这种情感!
宗教具有对一个民族最深层情感的塑造功能,所以人类划分文明类型时往往就是以宗教信仰来划分。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什么国家,只要你是信奉这种宗教,你就在民族性上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你的情感,你的道德是相似的,你做事的方式是相似的,你的底线是相似的。
信仰是一种能力,一种文化性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所形成的!汉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形成这种传统,也没有获得这种传统所塑造出来的情感,所以也就没有获得这种情感所驱动的行为习惯。现在很多人哀叹中国人缺乏什么工匠精神、缺乏契约精神、缺乏诚实自律的精神、缺乏感恩精神、缺乏探索精神、缺乏对宇宙的好奇……等等,其实这些情感都是来自于宗教的孕育,主要是基督教的。像印度教、萨满教也没有培养出啥工匠精神、契约精神来。
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更有高贵的一面。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潜意识主要是恶,也就是暴力和性冲动(弗洛伊德的观点),所以人的美好的情感是需要特别培养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培育,自然的人性是以恶为主的!如果文化中没有一个美好的神作为对象,美好的情感就发展不起来,人性就会逐渐被欲望和恐惧所吞没。
所以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我们才能看清现实,信仰这种精神能力以前就没有形成过,现在没有也不可惜,我们没有必要为我们"失去了"不曾拥有过的东西而感到惋惜。
信仰的培育都是以千年为单位的,而我们现在就很需要,那么怎么办?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谦虚,向其他的文明进行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他们所拥有的情感,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拥有美好的情感,同时也要承认我们在情感能力上有某种缺失,然后去补这一堂课,比如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补这个课。我们可以不通过宗教的形式(太慢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来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情感。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情感能力的不足;其次,我们要去学习美好的情感是如何培养起来的?最后,我们要审视我们现在有哪些行为、哪些愚蠢的做法正在败坏我们的情感,然后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