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数据纪录的传统【虎扑转载】

s
stillearning
楼主 (未名空间)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应该因为三双泛滥而下降吗?

后厂村体工队

03-02 08:00
关注
67文:体工队特约作者小熊

现代是三双井喷的年代,SI杂志2017年一篇题为《三双泡沫》的短文总结:自1990-91
赛季2011-12赛季,年均全联盟能打出单场三双的不过34人次,从13-16赛季,暴增到年均52.3次,而17赛季,在威斯布鲁克和哈登的带领下,预计将逼近140次三双!(实际
为常规赛116次+季后赛9次)。在那一年,威斯布鲁克也正是靠复刻“大O”奥斯卡-罗
伯特森赛季场均三双的稀罕成就加分,成功斩获了当季常规赛MVP。

此后,全联盟的总三双次数居高不下,除去20年缩水赛季的92次三双外全部破百。本赛季刚开始不久,已有三人数据接近场均三双,截止3月2日的数据是:威斯布鲁克(19.7+9.8+9.9),东契奇(28.5+8.4+9.0),约基奇(26.7+10.4+8.5)。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三双如此之多,自然就泡沫破灭。现在场均三双疯狂贬值,到处都能看到球迷调侃:“威少三年三双,一人之力打低了大O历史地位。”

但是反过来想想,三双这个几乎好像定义了大O和威斯布鲁克生涯的数据模型,它本身
真的就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同样是三双,大O的劳模型三双和魔术师的全能型三双是一回事吗?威斯布鲁克的大包
揽型三双和基德的经济型三双是一回事吗?如此之多风格不同能力不同的球员被简单粗暴地扔进“三双”的标签里,仿佛只要做到三双就是同一个标准线的水平,这种迷信又是从何而起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三双”这个说法的来源开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三双”这个概念其实诞生的很晚,甚至可以说和当年场均三双的奥斯卡-罗伯特森毫无关系

“最近五六年以来,我才听人吹起来场均三双赛季”。奥斯卡-罗伯特森在一篇2002年
的访谈中如此说。“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数据表,注意到每个数据都是两位数。我打球那会从不看数据表”

而在之后一年出版的自传中,奥斯卡-罗伯特森干脆把“三双”这个概念的出现推前到
80年代,他表示,在魔术师竭尽全力(去刷)却依然做不到场均三双之后(魔术师最接近三双的一次是1981-82赛季,场均18.6+9.6+9.5),媒体才突然开始觉得这概念很有
意思而且十分重要,于是这才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奥斯卡-罗伯特森的62赛季大吹特吹。

对此,大O轻蔑地引用棒球传奇威利-梅斯的话来表达态度:“我要早知道这是个大事,我可以亲手做到它很多次。”

大O的确有资本这么说,新秀赛季大O离场均三双只差0.3个篮板,他整个生涯有四个赛
季的数据距离场均三双只差1个以内的篮板或助攻,生涯前五年,他的场均数据是离谱
的30.3分10.4篮板10.6助攻,但却只有一个赛季完成了场均三双,换句话说,他的确压根没有去刻意刷过这个数据。

那,大O的说法是真的吗?“三双”真的是在他退役后才形成的概念?

80年代的体育杂志上的话可以为他提供佐证。比如1982年总决赛,魔术师最后一场拿下13+13+13+4抢断,以全能表现奠定了FMVP的归属,但《体育画报》在整篇报道中却没有出现一次“三双”这个词。反而不遗余力地称赞他“蓝领风格的职业精神”,恭喜他以此彻底洗清了这一年赶走教练韦斯特海德带来的坏名声,赢回球迷的爱。

而直到1983年初,《体育画报》给NBA写上一个赛季总结时,“三双”这个词才第一次
出现,而原文赫然写着:

“(魔术师)有十八场比赛在篮板,助攻,和抢断(事实是打错字了,应该是得分)达到两位数之后,季后赛的MVP约翰逊发明了一个新数据:‘三双’。”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三双”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80年代中期才由魔术师而起,并借由他的形象开始广为推广,最终才逐渐成了衡量其他球员全能程度的标准的。

而如今(或者说在威斯布鲁克之前)作为三双代名词的大O,其本人的形象也是在魔术
师之后才渐渐被异化为所谓的“三双之神”——事实上很少有人注意到,罗伯特森从一大票名人堂中锋手里抢下MVP的那个赛季,实际上并不是他的场均三双赛季。而那个MVP赛季,罗伯特森的数据距离场均三双差了场均0.1个篮板。

大O带着下颚骨固定装置打比赛,隔壁队友眼眶是青的,这很古典NBA

所以,大O奥斯卡-罗伯特森的生涯地位,显然不是来自于所谓“场均三双”的“神迹”,而是他真的做到了在一个中锋的蛮荒时代,以后卫的身份和技术打出了超越时代的统治力,要知道在罗伯特森获得MVP后的15个赛季里,NBA的所有MVP都是中锋(结束这个
垄断的是1981年的J博士),而在罗伯特森(身高1.96米)之后,第一个身高2米以下的MVP更是要等到1988年的乔丹。

在30岁之前,罗伯特森场均30.3分10.6助攻(当然还有9个篮板),命中率是那个时代
后卫想都不敢想的48.7%,在长期缺少足够多优秀队友支援的情况下,他几乎每年都带
领球队和拉塞尔和凯尔特人和张伯伦的76人厮杀到最后一刻,其中在63年和66年他距离击败拉塞尔的凯尔特人都只有一步之遥……

在场外,他更是领导了球员工会与资方的恶斗,为后来包括自由球员转会、球员养老金、交易否决权等以及一系列球员福利的存在打下了基础。

而这一切,显然不会因为日后有人能比他更轻松的刷出三双而有丝毫改变。

s
stillearning

大O的媒体形象一般般

还有不少被排挤的谣言

可能也因为是球员觉醒的先驱
s
stillearning

记得当时联盟吹捧邓肯的时候,20/10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数据

大前锋这个概念也是非常风靡

现在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