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的“战略错误”

Y
YXLM
楼主 (未名空间)

一、地理形势
  意大利的地理形势是罗马城居中,而汉尼拔没有足够兵力攻城。这样一来,汉尼拔就必须选择攻略意大利南部还是北部。
  其结果很容易变成:汉尼拔不在的那边,罗马人控制几乎全部;而汉尼拔在的那边,罗马人控制一半。综合算下来,汉尼拔连四分之一也控制不了。(因为罗马城及其附近地区当然都由罗马人控制。)
  虽然汉尼拔也算占领了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让原本全部被罗马人控制的区域,有一部分归顺了自己;但这充其量这也只有消耗战的意义,即通过消耗罗马共和国的实力,让整个战局对自己有利。

  然而,消耗战整体上对汉尼拔不利。因为他的老巢实际上是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战争距离迦太基比较遥远的情况下,迦太基那帮人是不可能全力援助他作战的;而罗马则派兵去攻略西班牙。
  这种“换家”式的打法,绝对对汉尼拔不利。归根到底,西班牙不过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迦太基和汉尼拔对西班牙的统治,绝对不可能像罗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那样巩固。一旦在汉尼拔拿下意大利之前被罗马人先拿下了西班牙,汉尼拔就彻底输了。

二、血税及可能的战略
  罗马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血税)使它在战争中非常有弹性,也是汉尼拔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罗马兵役制的缺点是人们亦兵亦民,很难长期脱产外出作战。汉尼拔贸然闯入意大利本土,恰恰让罗马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发挥最大的效果,让罗马公民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参战。

  试想一下:如果汉尼拔不入侵意大利,而是从外围攻略罗马(罗马有很多外围领土或势力范围),又会如何?
  对此,汉尼拔肯定仔细考虑过。

  汉尼拔不突入意大利,有一个极大的地理问题:从西班牙经法国南部沿海至意大利,这条路线上没多少值得攻略的外围目标,攻略了也没意义。考虑到受高卢人的威胁,以及阿尔卑斯山的天险,汉尼拔占领法国南部沿海不足以作为攻略意大利的后援,有跟没有没区别,如果执着于占领并巩固这一地区,反而一定会丧失入侵的突然性。
  除了这条路线,就只有海路了。然而到了这一阶段,迦太基在海上已经弱于罗马,而汉尼拔本人在这方面更没什么优势。
  注:后来,汉尼拔受命指挥安条克的舰队,在锡德战役被罗马的盟军击败。

  所以,单纯从军事上讲,汉尼拔获胜几率最大的办法,恐怕是发动一场看起来不知所云的战役,不是征服罗马,而是征服高卢。在这场战役中,罗马人肯定会出来干预,不会坐视汉尼拔征服高卢。但汉尼拔也有很大几率打败他们,这总比在意大利打败罗马人容易。而一旦汉尼拔彻底征服了高卢,再去攻略罗马,胜算就大得多。
  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实际进展看,汉尼拔如果指望从迦太基获得援助,就应该在意大利南部作战;而如果指望从西班牙得到援助,则应该在意大利北部作战。而无论在哪边,必有另一边会被耽误了。反过来讲,如果汉尼拔索性只以西班牙和高卢为基地,就从北边步步为营打过去,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问题是,有多少人会支持汉尼拔打这种不知所云的战役呢?
  这就如同十字军东征的正确战略应该是从西向东席卷北非,最后攻克圣地,这才是稳赢的战略。然而,这种仗是打不成的:有太多人想死在圣地,却几乎没人想死在北非。
  《战争论》认为:君主亲率的军队和一般统帅率领的军队,战略是不同的。因为君主可以自行决定一切,而其他人不行。第二次布匿战争和十字军东征,都不是由一位君主全权主导的,这就会使它很难根据最佳战略行事。
  
三、罗马的同盟城市
  罗马的同盟城市没有积极相应汉尼拔,这当然是汉尼拔不能胜利的“根本原因”,但我以为这根本不是原因。很多情况下,受到欢迎并不是胜利的原因,而只是胜利的结果;反之亦然。

  罗马和迦太基的统治,对于其同盟城市来说,差别不大。总的来说,双方都比较尊重其同盟城市的自主权。相比较而言,迦太基比较喜欢征税,而罗马人则更希望同盟城市能尽军事义务。
  这点差别实在是不重要。在战争中,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不能站错队,站错队的损失,可能是全城被杀或沦为奴隶,这完全不是多交点税或多执行点军务能相提并论的事。

  所以我认为,罗马的同盟城市很少响应汉尼拔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根据战略上的判断(与我上述判断类似的判断),不相信汉尼拔能赢得最后胜利。
  二是罗马人和汉尼拔都是“冷酷而有分寸的”,就是说,他们不会将敌人“一律屠城”,也不会轻易放过背叛者。结果导致了:站队问题不是对等的二选一问题,背叛的风险要比坚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