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兵变和日本帝国体制

Y
YXLM
楼主 (未名空间)

一、宪法BUG
  皇道派的诉求,是天皇亲政,这就涉及了到了日本帝国的宪法BUG。

  日本帝国宪法是仿照德意志帝国宪法制订的。表面上看,天皇的权力极大。但日本帝国的构架与德意志帝国不同。
  德意志帝国皇帝身兼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而普鲁士对帝国政策还有否决权。此类安排导致德国皇帝虽然缺乏中国皇帝那种制度支持,但也不太容易被架空。

  中国皇帝的统治,一开始是依靠“朝廷”,在朝廷上,皇帝与群臣在信息方面平等。后来则有了内阁和军机处,皇帝开始依托于小班子统治。而且,皇帝一般还会接受奏折甚至秘奏,这些内容导致皇帝比所有其他人都拥有信息优势。
  日本天皇的统治,是群臣商议结束以后由天皇首肯。虽然天皇有最后决定权,但这种制度安排明显对天皇不利。天皇没有私人的统治结构和统治渠道,无法亲政。

  在天皇无法亲政的条件下,宪法规定属于天皇的大权,就很容易被某些人窃居,形成了宪法BUG。

二、226兵变的诉求,天皇的反应
  皇道派发动226兵变兵变,要求天皇亲政,虽然涉及到了宪法BUG,但也不打算解决。作为明治维新政权的一部分,皇道派肯定不会主张采取中国式的帝制。虽然皇道派也曾被指为或自诩为法西斯或纳粹,但在法西斯和纳粹体制下,同样没有天皇的地位。皇道派之“天皇亲政”,也只能是“我们要掌权”的委婉说法。
  注:在法西斯意大利,国王充其量只是配角;而在纳粹德国,希特勒拒绝皇帝复辟。

  由此,天皇对226兵变的极端反对态度,就很自然了。

三、天皇的态度决定了兵变的结果
  226兵变要想成功,只能是获得天皇认可或默许。结果却是,天皇坚决要求镇压,
这样一来,兵变必然失败。在日本帝国体制下,天皇缺乏统治手段是一回事,天皇直接行使其宪法权力就是另一回事了。
  
四、兵变是否有可能成功?
  226兵变要想成功,只能是劫持天皇,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人民就范。考虑
到陆军同情兵变的态度,只要日本人足够不要脸,这个事倒也有成功的机会。
  兵变方不这么干,可能有如下原因:
  1、对天皇的激烈反对估计不足;
  2、参与兵变的大部分官兵甚至部分领导者未必敢劫持天皇;
  3、兵力有限,如果要捉拿天皇,所有其他行动可能都必须取消,而所有因此幸免的高官,又都肯定会积极反对兵变。
  
  我以为,总的来说,兵变成功的可能性甚微。

五、兵变的实质和后果
  我以为,兵变的实质,就是陆军内部的争权夺利,是西南战争的又一次体现。不得志的武士和军人,以天皇和更为激进的对外政策为幌子,向既得利益阶层争权夺利。
  我知道我这个说法很不厚道,呵呵。人们评价他们不关心,藐视甚至敌视的对象时,很容易用到上述口吻。

  所以我得解释一下:总的来说,明治维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就是在冒险,而且到了最后,还就是因为过度冒险而翻了车。在此背景下,你让我怎么评价那些要求加大冒险力度的人?
  我要是板起脸来,指责他们的政见加速了日本的冒险和毁灭进程,难道就厚道?

  至于后果。
  其实也没啥重大后果。
  皇道派打击了日本政府,但军部利用宪法BUG,辖制政府的态势早已形成。日本政
府不受此打击,肯定也无法翻身。
  皇道派的自我暴露,被清算,理论上可以减轻日军中下级胡作非为的倾向。但从结果上看,清算力度显然不够,这种倾向仍然明显存在。考虑到日军积重难返,要杜绝这种倾向,大概需要像红军大清洗那样的力度。
  最后,日军依惯性前进,直到撞在美军枪口上,是日本长期政策的必然结果,跟兵变也没什么关系。

  一次失败的,直接影响也不大的兵变,得到如此评价,应该也很自然吧。
g
ghnc

日德要是不去挑战美苏,现在至少东北是日本的
Y
YXLM

  战前日本的问题,是它的工业潜力太差,既远远落后于美国,也远远落后于苏联。

  日本侵略东北,国民政府不承认,仅此一条,日本就没法了事。如果日本征服中国,这个事就太大了,美国苏联绝不会坐视到底;如果日本不征服中国,这个事就永远不了,并随时可能把美国苏联卷进来。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挑战美苏的问题。
【 在 ghnc (ghnc)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德要是不去挑战美苏,现在至少东北是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