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不过周人最可疑还有天干地支都是复音。 (转载)

T
TheMatrix
楼主 (未名空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不过周人最可疑还有天干地支都是复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7 12:05:26 2020, 美东)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1]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 在 GetHer (外星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蛋, 天干地支是殷商早就有的。
: 周王族不用天干地支。
: 鲁国人瞎编的伪史,别信。

s
sansudaoist

这应该是最早的天干地支了吧? 比商朝还要早。

商朝已经在用甲乙丙丁了。。。

有的人就老想自己攀点洋亲戚。
洪秀全就说自己是耶稣弟弟。 没有道理可讲的。
b
bobolan88

马亲王的摄提格来自古巴比伦语?LOL
d
didadida


【 在 TheMatrix (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lubbock12 (非老非小将),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Re: 不过周人最可疑还有天干地支都是复音。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7 12:05:26 2020, 美东)
: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
: :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
: 渊献。 [1]
: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
: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那是因为原始汉藏语系是复音的,‘习大大’的大大就是一个例子

说的很有道理:

zz

而汉语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汉语由原始藏汉语演化而来。原始藏汉语大概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语言。汉语成型的第一个阶段是上古汉语,即商朝至秦汉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中古汉语,大致上就是魏晋到宋元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近现代汉语,就是明清到民国五四之前时期。汉语的这三个时期大致上就是由孤立语演化成为分析语的过程。这种演化的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原始藏汉语是没有四声的。目前可以肯定商周时期汉语有四声。而且商周时期的上古汉语有复音节。比如“各”读Klok。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汉语中“格”读Ge而“洛”读Lo。“仑”读Gruan,演化为“论”lun和“纶”读Guan。“孔”Klong演化为现代汉语的“窟窿”Kulong. "角"kdao演化为“疙瘩”geda。上
古汉语演化为中古汉语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上古汉语有词前缀(著名法国语言学家马伯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举个栗子:中古和近代汉语中“登”读deng。但是在上古汉语时,“登”动词做使动用法时要加前缀:sdeng。这种词随着
词性的变化在中古汉语时期已经演化成了声调变化。比如我们古文里“语”做动词是三声变四声。而中古汉语时期最辉煌的朝代就是晋和唐。这两朝的贵族皆有鲜卑族血统,如果真如你所说北方方言是胡音,那么这种影响应该早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但是如今中古汉语音韵的标准恰恰都是唐宋时期制定的!

上古汉语中还有少一部分有大舌颤音的字的发音最后简化了,大舌颤音消失了。比如
“八” :Brat。到了中古汉语就成了 "八" Bat。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 "八" Ba。上古汉语还有其他的“入声”发音,比如”二“读:snis,最后到了现代汉语,只有上海话和藏语还读”ni“,普通话已经成了”ar“。上古汉语的”大“读:Dades,现在
演化成了Da,而只有陕北方言还习惯用复音节把”大“说成”大大“,其中第一个”大“对应于Dades第一个重音音节,后面的轻音”大“对应Dades的韵尾音节des。

今天唯一还把”八“说成Brat的语言就只有缅甸语了。藏汉缅三种语言构成了藏汉语系三大语族。就和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凯尔特语族,希腊语族,波斯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印地语族一样。

中国现存的任何一个汉语方言都是中古汉语演化而来的,谁都不比谁正统。而且上古无唇齿音,要是拿这一条作为标准的话,按照你们这群地域愤青的逻辑,是不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语言都是胡语?广东话湖南话都是不是都是唬胡人的语言?(历史上,唇齿音确实是魏晋后才出现在汉语里的,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

b
bobolan88

古代大部分屁民不识字,方块字怎么影响口语把一个字的复音变成单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