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坡地,摊丁入亩及小冰河期 (转载)

l
lgw
楼主 (未名空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gw (abcdef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红薯,坡地,摊丁入亩及小冰河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2 09:42:25 2019, 美东)

想了下还是自己开题,不顶了某人的造谣贴了。某人的帖子在最底部。没几句对的。借着话头说瞎侃几句。
1,"红薯、玉米在明朝中叶就引进了"
哪个历史告诉你红薯是明朝中期传入的?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1593)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这就是郭沫若“满江红”词中的“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

1593年距明朝建国225年,距明亡51年,这算明朝中期?说你蔫坏还不服?
另外啥叫“明朝末年才7000万人,照样饥民遍地”
明朝人口是在一亿到两亿之间,明末因为饥荒战乱掉到7000万人。有意无意在人口数目上做文章,你这不算蔫坏?

2,"另外你说清朝耕地面积多,那是因为清朝版图就大很多"
清朝耕地面积多和清朝面积大有屁关系。清朝耕地增加是指汉人十八省内。除了汉人十八省还有哪个省能种地?东北根本汉人进不去。我前面说了,增加的耕地都是坡地和贫瘠的土地,不适合种水稻小麦的耕地。不是南美来的作物,根本也种不了,这就是南美作物的作用。

3,“因为摊丁入亩才有了耕地暴涨”“因为人头税,因为没有摊丁入亩。你地都没有,上哪种红薯?”
这把摊丁入亩神话的,摊丁入亩始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好不。

看正税,啥时候都很低。不但低,还历代在下降,这种观察方式本身就是个笑话。

乾隆爷自己就说,他六十年孜孜以求,与民休息,一再减税免粮,白莲教这帮狂徒还要造反,简直丧尽天良。问题是,他减了,人家少交了吗?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减免税赋最多的皇帝,也是发赈灾钱粮最多的皇帝,没有之一,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始皇帝之后最爱民的皇帝,他一个人免的钱粮,超过整个明朝。

但农民照样起义,为啥?穷的。

4,明朝是倒霉,小冰河期来临加上自然灾害,皇帝也不给力,制度也不咋地,几件事
凑一块,造成了清代明这一偶然事件。

小冰河期除了造成自然灾害和北方游牧民族不安分而南下外,还一个作用就是南方气温下降,疫病大为减少,清军全年都能作战。宋末时,蒙古人到夏天就停战,需要有避暑基地,那个时期在大同、北京周围,后来在六盘山。

金人刚入长城也差不多,每年需要停战避暑,而明末,遇到小冰河期,满清的八旗兵不用每年退兵避暑。夏季也可以到南中国作战,不但汉八旗,真鞑也可以。

就是因为整体气温偏低几度,所以八旗兵不用避暑,一鼓作气顺利拿下了南中国,再差几年就够呛。

小冰河期从1650年开始退去,进入1650年代之后,清兵作战就吃力起来。女真人抗传染病的能力似乎远不如蒙古人,入关之后十几年,满洲旗丁人数跌到历史最低,比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时还少,病死了得有十几二十万人,八旗最少时只剩下不到十万丁。多尔衮还一度想逃回关外避痘。

说道这叹口气,就这样七八千万的汉人居然没把满清打回去。

---------------
你这种动辄就人身攻击的,都懒得理你。看在你不断顶贴的份上叔给你上上课。

明代的徐光启极力推广过红薯种植,但也没有挽救得
了明朝的覆灭。明朝末年才7000万人,照样饥民遍地,为什么?因为人头税,因为没有摊丁入亩。你地都没有,上哪种红薯?

另外你说清朝耕地面积多,那是因为清朝版图就大很多,而且人口多,垦荒多。归根结底,恰恰是因为摊丁入亩才有了耕地暴涨。清朝耕地面积翻一倍,却养活了5-6倍的人
口。

拿红薯说事,一是引入西方历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二是知识分子对满清有狭隘的抵触情绪,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欧洲过去没有啥农业,种麦子也不行。有了土豆才真正解决了粮食危机。

b
biye

有些道理,不过清代明是否偶然事件不好说
【 在 lgw (abcdef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lgw (abcdefg),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红薯,坡地,摊丁入亩及小冰河期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2 09:42:25 2019, 美东)
: 想了下还是自己开题,不顶了某人的造谣贴了。某人的帖子在最底部。没几句对的。借
: 着话头说瞎侃几句。
: 1,"红薯、玉米在明朝中叶就引进了"
: 哪个历史告诉你红薯是明朝中期传入的?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1593)我国
: 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
: ,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
: 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这就是
: ...................

l
lgw

偶然因素,好多时机可以逆转。最后一个逆转时机就是洪承畴。

李定国东征,清军被打了几顿,损失的只是兵力。当时满洲只有不到十万丁,顺治又冲动,主动提出议和,要划界而治,把云贵四川湖广全给永历。当时清廷觉得中国南北分治是大势。中国历史上分离统一时间差不多各一半,顺治时分裂大于统一。

还好古代通信慢,等皇帝的旨意下到洪承畴那里,李定国已经在广东陷入被动。洪承畴就没理睬皇帝,继续打,最后打赢了。

这事当时没啥,顺治帝暗中不爽,不断拿话刺激洪承畴,把他整出抑郁症了,后来死了,到乾隆也是讽刺挖苦,列入贰臣。

这还不是最后一次机会,前面机会更多。差一个选择清就代不了明。

满清有一点和其他蛮族不同,居然没内讧。努尔哈赤暴毙,按蛮族一般规律,他们就应该分裂火并了。多铎三兄弟凭啥承认你洪台啊,你算老几?没打起来。

洪台又暴毙,按说他们又应该火并了。豪格怎么说都有资格继位,凭啥让,向明朝借兵,打呗,居然忍了。服!后来豪格被迫害死了,两黄旗居然又忍了。

他们咋就不火并呢!!!看看人家匈奴突厥,为了屁大点事,就分裂,向中原求助。我们趁机把他们一顿打,多合适。

不过女真人一旦创业成功,马上互相戕害,这个传统倒是保留了,入关之后咔嚓一顿清洗。仅限于上层互相搞,哪怕搞死。搞死的少,一般是搞倒搞臭就行。

顺治帝短命,如果他活久一些,他会继续清洗不少人。他是明显偏向用汉人,打击满人亲贵,自己集权,但是手段稚嫩,为人冲动。顺治和郑成功谈判,被人耍的跟傻逼似的,底下人都看出来了,咋说他都不听。

顺治主动跟郑成功说,要不给你两个府,封个一等公,垄断贸易,海上事物全归你作主,成不?郑成功一听,啊,这么傻逼吗,我试试。就说老子兵多将广,四个府也不够养活啊。

顺治说那可以商量,还没谈好,先下令福建清军撤防了,郑成功兵不血刃,直接上去洗劫了几十个县。他本来也不想要地盘,就像撸一把,完了顺治责问,郑成功说他愿意剃发。顺治一下乐坏了,也不追究几十个县了。

顺治死了,很可惜。

【 在 biye (早点找到工作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些道理,不过清代明是否偶然事件不好说

m
molen


《金薯传习录》

有很浓的笔记小说味道,我见过一个考证,这是一个评书故事。

类似所谓的张骞带回的种子

其实史书原文只说张骞后来派出去的使团带回葡萄苜蓿两个种子,在皇宫附近种植。没说张骞第一次自己带回来。后来被不断附会,张骞成了植物学家,带回来几十种不同种子。只要是后人臆想为来自西方的,包括很多原产中国的,都附会到张骞身上。

其实考古证明,葡萄苜蓿确实是来自波斯,但是在秦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原了。使团带回来的只是在皇宫种植而已。

总值,红薯作用被夸大了

女真人要避暑更是扯蛋。金国没能灭宋和清能够一统的差别,不在气候,而在军事和政治。

l
lgw

红薯传入中国肯定不是明朝中叶,红薯记录没啥夸大的,单位产量高,坡地可以种,成熟快,可以渡荒。这作用大了去了,代价就是水土流失彻底完蛋。
蛮族夏季避战又不是假的,那么多史料。

【 在 molen (mol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薯传习录》
: 有很浓的笔记小说味道,我见过一个考证,这是一个评书故事。
: 类似所谓的张骞带回的种子
: 其实史书原文只说张骞后来派出去的使团带回葡萄苜蓿两个种子,在皇宫附近种植。没
: 说张骞第一次自己带回来。后来被不断附会,张骞成了植物学家,带回来几十种不同种
: 子。只要是后人臆想为来自西方的,包括很多原产中国的,都附会到张骞身上。
: 其实考古证明,葡萄苜蓿确实是来自波斯,但是在秦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原了。使团带
: 回来的只是在皇宫种植而已。
: 总值,红薯作用被夸大了
: 女真人要避暑更是扯蛋。金国没能灭宋和清能够一统的差别,不在气候,而在军事和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