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东晋与宋朝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19年9月16日 7点34分 PT
共 (7)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c
chenmo339
接近 6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丢失半壁江山,皇帝大臣为首的朝廷被北方蛮夷一网打尽,妻女被淫辱,宗庙被践踏,祖陵被捣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自己作死自废武功。从这方面说晋朝和宋朝半斤八两。但是两朝面对的敌人实力不同。
晋朝北方失守后,面对的北方胡人是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五胡,这些胡人彼此之间也互相杀戮互相斗争,甚至有的胡人政权还要向南方的东晋寻求支持。即使前秦统一北方也是内部极不稳定的名义统一。所以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晋军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国土。
而南宋面对的是一个内部比较稳定、以女真族为主,加上渤海人、契丹人、北方汉人的统一国家,给原本就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南宋小朝廷极大的生存压力。南宋很长时间都是以金朝的附属国名义存在的,要向金朝称臣。南宋统治阶级对主战派大加排斥毫不手软,对北方金人却卑躬屈膝。前面看过一条评论,说如果东晋按照南宋的操作,淝水之战后的做法就是杀掉刘牢之谢玄,贬斥谢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p
ppday
接近 6 年
2 楼
西晋自己作死
p
ppday
接近 6 年
3 楼
八王之乱后期,再也无力统治那么大的领土,留下的政治真空被北方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p
pqwer
接近 6 年
4 楼
东晋以及后面的南朝,与五代时期的南方政权,以及后面的南宋,再加上现在偏安台湾的政权,乃至香港自诩独立城邦的这拨人都类似,自命正宗,偏安一隅,在政治上经常不具备独立性,又看不起北朝的粗鲁无文。
南人鄙视北人,称北人为北伧正是东晋南渡之后流行起来的。譬如:《晉陽秋》吳人謂中州人謂傖,陸機呼左思爲傖父,宋孝武比擬羣臣,目王玄謨爲老傖。《宋书.杜骥传
》:“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
伧这个字直到今天还在被粤语地区人群使用,本意并没有任何改变。网络用语的灿字,实际就是个错别字,应该就是这个伧字。北京人称人贫穷不体面为寒伧,也是同样的源头。
而这些南方偏安政权及其人群,大多自以为正宗,而实则腐朽堕落,宗族土豪势力泛滥,不思进取,徒有虚名,却并没有一种制度上的创新,包容,和新气象。贫富差距巨大,无能的士族或者地主垄断政府,中下层缺乏上升通道,最后下场都是亡于朴实,团结,善于向中下层或者多样性人群开放政府和相对平均分配资源的北朝。
【 在 chenmo339 (chemmo33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丢失半壁江山,皇帝大臣为首的朝廷被北方蛮夷一网打尽,妻女被淫辱,宗庙被践踏,
: 祖陵被捣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自己作死自废武功。从这方面说晋朝和宋朝半斤
: 八两。但是两朝面对的敌人实力不同。
: 晋朝北方失守后,面对的北方胡人是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五胡,这些胡人彼此之间也互
: 相杀戮互相斗争,甚至有的胡人政权还要向南方的东晋寻求支持。即使前秦统一北方也
: 是内部极不稳定的名义统一。所以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晋军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大
: 片国土。
: 而南宋面对的是一个内部比较稳定、以女真族为主,加上渤海人、契丹人、北方汉人的
: 统一国家,给原本就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南宋小朝廷极大的生存压力。南宋很长时间都
: 是以金朝的附属国名义存在的,要向金朝称臣。南宋统治阶级对主战派大加排斥毫不手
: ...................
Y
YXLM
接近 6 年
5 楼
前面看过一条评论,说如果东晋按照南宋的操作,淝水之战后的做法就是杀掉刘牢之谢玄,贬斥谢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楼主这个话很奇怪。这是“如果”吗?
383年12月淝水之战。385年4月,谢安即借口救援苻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
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同年病死。
这要算没正式受贬斥,也是谢安躲得快,死得及时。
谢玄也在388年病死。
实际上,这一时期门阀已经趋于衰落,政权落入宗室司马道子等人之手。
至于刘牢之,由于门第低微,在这一时期并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自然也没人打算杀他。多年以后,刘牢之也是自杀的,足见其人窝囊无力。
寒门的崛起还要等刘牢之身后。
m
molen
接近 6 年
6 楼
金国谈不上什么稳定的统一国家
那是江南人的想象,也是南宋人的想象: 金国好牛比。
先不说金国开始的时候,有用傀儡国过渡期。
有个西夏,后来和金国多次开战,打得昏天黑地,而且是西夏进攻,金国防守,其实金国面对西夏的表现还比不上北宋。 “唤英魂毅魄,长绕贺兰山” - 多少女真好汉,躺倒在抵抗“蛮夷”的战场上。
也因此以前就有人猜测,岳飞的《满江红》其实是金人伪造的,毕竟 “踏破贺兰山”
,这是金人诗词里面常用的梗。
还有西辽,金国开国的时候打西辽,就吃了大亏。 后来西辽猥琐了,蒙古部落又出现
了。金国开始修长城防备蒙古。
不过女真人毕竟比汉人多点血性,猥琐程度低一些,金国把长城修到今天的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去了。
h
houge
接近 6 年
7 楼
两个文人扯皮灌水的朝代。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丢失半壁江山,皇帝大臣为首的朝廷被北方蛮夷一网打尽,妻女被淫辱,宗庙被践踏,祖陵被捣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自己作死自废武功。从这方面说晋朝和宋朝半斤八两。但是两朝面对的敌人实力不同。
晋朝北方失守后,面对的北方胡人是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五胡,这些胡人彼此之间也互相杀戮互相斗争,甚至有的胡人政权还要向南方的东晋寻求支持。即使前秦统一北方也是内部极不稳定的名义统一。所以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晋军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国土。
而南宋面对的是一个内部比较稳定、以女真族为主,加上渤海人、契丹人、北方汉人的统一国家,给原本就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南宋小朝廷极大的生存压力。南宋很长时间都是以金朝的附属国名义存在的,要向金朝称臣。南宋统治阶级对主战派大加排斥毫不手软,对北方金人却卑躬屈膝。前面看过一条评论,说如果东晋按照南宋的操作,淝水之战后的做法就是杀掉刘牢之谢玄,贬斥谢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西晋自己作死
八王之乱后期,再也无力统治那么大的领土,留下的政治真空被北方的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东晋以及后面的南朝,与五代时期的南方政权,以及后面的南宋,再加上现在偏安台湾的政权,乃至香港自诩独立城邦的这拨人都类似,自命正宗,偏安一隅,在政治上经常不具备独立性,又看不起北朝的粗鲁无文。
南人鄙视北人,称北人为北伧正是东晋南渡之后流行起来的。譬如:《晉陽秋》吳人謂中州人謂傖,陸機呼左思爲傖父,宋孝武比擬羣臣,目王玄謨爲老傖。《宋书.杜骥传
》:“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
伧这个字直到今天还在被粤语地区人群使用,本意并没有任何改变。网络用语的灿字,实际就是个错别字,应该就是这个伧字。北京人称人贫穷不体面为寒伧,也是同样的源头。
而这些南方偏安政权及其人群,大多自以为正宗,而实则腐朽堕落,宗族土豪势力泛滥,不思进取,徒有虚名,却并没有一种制度上的创新,包容,和新气象。贫富差距巨大,无能的士族或者地主垄断政府,中下层缺乏上升通道,最后下场都是亡于朴实,团结,善于向中下层或者多样性人群开放政府和相对平均分配资源的北朝。
【 在 chenmo339 (chemmo33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丢失半壁江山,皇帝大臣为首的朝廷被北方蛮夷一网打尽,妻女被淫辱,宗庙被践踏,
: 祖陵被捣毁,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自己作死自废武功。从这方面说晋朝和宋朝半斤
: 八两。但是两朝面对的敌人实力不同。
: 晋朝北方失守后,面对的北方胡人是不同民族不同部落的五胡,这些胡人彼此之间也互
: 相杀戮互相斗争,甚至有的胡人政权还要向南方的东晋寻求支持。即使前秦统一北方也
: 是内部极不稳定的名义统一。所以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晋军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大
: 片国土。
: 而南宋面对的是一个内部比较稳定、以女真族为主,加上渤海人、契丹人、北方汉人的
: 统一国家,给原本就重文轻武以文御武的南宋小朝廷极大的生存压力。南宋很长时间都
: 是以金朝的附属国名义存在的,要向金朝称臣。南宋统治阶级对主战派大加排斥毫不手
: ...................
前面看过一条评论,说如果东晋按照南宋的操作,淝水之战后的做法就是杀掉刘牢之谢玄,贬斥谢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楼主这个话很奇怪。这是“如果”吗?
383年12月淝水之战。385年4月,谢安即借口救援苻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
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同年病死。
这要算没正式受贬斥,也是谢安躲得快,死得及时。
谢玄也在388年病死。
实际上,这一时期门阀已经趋于衰落,政权落入宗室司马道子等人之手。
至于刘牢之,由于门第低微,在这一时期并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自然也没人打算杀他。多年以后,刘牢之也是自杀的,足见其人窝囊无力。
寒门的崛起还要等刘牢之身后。
金国谈不上什么稳定的统一国家
那是江南人的想象,也是南宋人的想象: 金国好牛比。
先不说金国开始的时候,有用傀儡国过渡期。
有个西夏,后来和金国多次开战,打得昏天黑地,而且是西夏进攻,金国防守,其实金国面对西夏的表现还比不上北宋。 “唤英魂毅魄,长绕贺兰山” - 多少女真好汉,躺倒在抵抗“蛮夷”的战场上。
也因此以前就有人猜测,岳飞的《满江红》其实是金人伪造的,毕竟 “踏破贺兰山”
,这是金人诗词里面常用的梗。
还有西辽,金国开国的时候打西辽,就吃了大亏。 后来西辽猥琐了,蒙古部落又出现
了。金国开始修长城防备蒙古。
不过女真人毕竟比汉人多点血性,猥琐程度低一些,金国把长城修到今天的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去了。
两个文人扯皮灌水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