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molen (molen) 的大作中提到: 】 思路不错,但是感觉有些错误。 1)炎汉炎汉,汉朝当然是火德。色尚红。官服都是红色。你看老三国电视。比较符合 历史。 皇帝用黄色好像是明朝开始的。反正绝对不很早。 2)明朝也是火德。 3)我大清是色尚青,官服底色是青色,不是黑色。黑色的是秦朝和唐朝。 我大清得木德而兴。木在东方,紫气东来。前几年沈阳城还庆祝了紫气东来四百年。
【 在 *****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天人感应”的理论,朝代的属性应主要来自于其名称,例如“共”字按说法就是“林木”,所以本朝理当属木。。。当然兵服往往又是很重要的参考。
之所以通常要看兵服,也就是以军装为准,是因为迄今各朝代相互都是武力取代,也就是相克,克则用武、用军,这是不用说的。
元朝,取名来自于《易》,“大哉乾元,乃统天”,可能正好还是第一句,也就是落在乾这一卦。乾元属金是没有问题的,金克木。另外宋的另一个老对头,金,看名字就知道了。
元军是什么服色?—— 白色,确实也是金的本色。。。
明、清、民也都正好一一对应。比如国军服装都是土黄色,克的是“我大清”。清,名字带水不说,“清人尚黑”,兵服也是黑颜色。。。
2
但除了最近的五个朝代,宋或之前则与服色大多没有较鲜明的对应关系。
所有朝代里面,如果按名称汉朝是唯一一个有点对不上的,但恰恰中间“人为”改过德运。。。
你如果看过《大秦帝国》这样的片子,就知道与清相同,秦人也是黑服,也就是属水(注意秦字下面是“禾”而不是木)。汉的前期也是这样,但似乎从汉武帝开始,改成了黄服、土运,从此就属土了。
宋之前,隋属水、唐属土,从名称都一目了然。晋即“金”,兵服也是一片白色,隋、晋之间有很多小朝代,总起来为火正合,即南北朝。。。之前晋克的则应该是主木的魏、三国,这里包括东汉可能是唯一看起来有点混乱的。再前当然应该“木克土” —— 前面说过,汉虽然名字带水,中间改成黄、土了。
从秦往前,中间没有什么小朝代,周火、商金、夏木,这样到了“黄”帝的时候,正好是土。。。
3
所以有人如果进行这样的“研究”,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共军必亡于一支白军。
但这个结论还有点过早。。。
比如六四的时候,看当时的纪录片,尤其是到那些俯拍的镜头,很多人可能会有同样的印象,即下面是白茫茫的一片。当然,原因并不难找到,因为是夏天的缘故,很多人穿的都是白色衬衫或T恤。
白服的六四并没有推翻共朝,当然你也可以认为 —— 象很多这种时候惯常的说法,土共“气数未尽”。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4
很明显,共朝是有“高人”指点过的,至少在其建立之初是这样。。。开国大典选在下午三时,而不是一般的上午,如果按很多人早已指出过的,时间、时刻就有相当重“安排”的痕迹。。。
其实比较关键的是,除“衣着”外,旗帜、旗帜的颜色。清末将国旗定为黄龙旗,黄为底色,但显然土克水,效果上看起来确实不久就亡掉了。。。
所以,有共既然木属,在“以绿为衣”的同时,木生火,红旗不仅确实是正解,而且看起来属于非常“高明”的设计。。。因为同时火能克金,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化解前面讲到过的“白服”,单纯白衣军就难以奏效了。
当然,这只是这方面理论里的一些看起来尚显自洽的“推导”,至于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中共统治者们的思维是否真的受到这些“先进哲学”的影响,或者是不是真的六四打出一面“玄旗”、即黑旗来就赢了 —— 再或者,“我大宋”屡屡败亡居然是因为没有选正绿装、红旗。。。都只还是属于理论持有者们单方面的观点。
更新、目录索引: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250609.html
1)炎汉炎汉,汉朝当然是火德。色尚红。官服都是红色。你看老三国电视。比较符合
历史。
皇帝用黄色好像是明朝开始的。反正绝对不很早。
2)明朝也是火德。
3)我大清是色尚青,官服底色是青色,不是黑色。黑色的是秦朝和唐朝。
我大清得木德而兴。木在东方,紫气东来。前几年沈阳城还庆祝了紫气东来四百年。
皇帝用黄色不说明任何问题,一个人的影响通常较小,一般来说要很多人的那种。
明朝从红巾军发家、名字带日,领导人还姓“朱”,是非常明显的。
兵服可能比较权重,而且官服往往比较杂,主贴里面改了一下。不过说清得木德而兴、属木,这就失去了理论上的一致性、什么都可以往上面凑了。
一般都是没上台之前,拼命利用这个学说,而一旦把握政权,就会拼命搞乱这方面的言论,故意把自己的朝属掩盖起来。比如清其实就是后金,得木德这也太牵强了。反而金生水,都不如说背后有点什么金德更合适。
当然这也不一定有太大意义,因为朝属看起来是本质的、确定的,除了武帝改运可能比较特殊。比如本朝“尚红”,但不足以影响“木德”。。。
所以颜色很大程度也只是参考,只能说弄错了就不太顺,可能类似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