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小学生“新基因对癌细胞影响”研究获全国大奖受质疑 (转载)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7月15日 9点29分 PT
共 (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g
guagua1220
接近 5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agua1220 (guagu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小学生“新基因对癌细胞影响”研究获全国大奖受质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1:09:19 2020, 美东)
https://news.sina.com.cn/s/2020-07-13/doc-iivhvpwx5111332.shtml
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
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有网友指出,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背后肯定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呼吁严查。”
7月13日,云南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对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表示
,已经注意到舆论对于陈同学基因研究的关注。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科技创新大奖
上游新闻记者核实发现,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在线展示栏目中,展示了来自云南代表队生命科学类的小学组参赛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官网显示,该研究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简介介绍,“本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高原哺乳动物低氧适应受选择的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并称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发现C10orf6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2/M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0orf67可以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小学六年级的陈同学认为,这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陈同学的研究成果展示页面,还公布了相关实验记录。
相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陈同学在指导教师、盘龙小区教师吕冬梅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同年1月9日,陈同学表示老师们给了他“一个基因”,随后陈同学“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在实验记录上,陈同学手写了“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的笔记。1月10日实验记录中,陈同学表现出了困惑,直言“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译成蛋白后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到了2018年1
月13日,陈同学就表示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等,了解了为何通过荧光强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达水平。
评论称参赛项目科研水平与博士相当
陈同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网络上曝光之后,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网友们认为,作为一个小学生,根本不可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用于研究生物科学的相关课题。
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玲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刚开
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在水木社区论坛里,网友跟帖评论,“牛,直接进中科院读博士吧。这得从小在实验室做实验,听报告长大的。关键是要有狂热的兴趣才能实现。”“这一看就是父母研究这一块的啊,这篇大概是个医学硕士生的水平了。”
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评论说,“纵观整个获奖项目,不论是项目的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上游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陈同学关于《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课题在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之前,还代表盘龙小学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的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指导老师是吕冬梅。
获奖学生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网络上有传言称,陈同学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的两位研究员,陈同学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课题研究。
有科研人员发文表示,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9年发表了一份研究
成果,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根据这篇论文的介绍,C10orf67是一个受到正选择的与低氧耐受相关的基因,可以减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凋亡率,并认为C10orf67或许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潜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论文的作者,正是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两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位
研究员的办公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相关采访邮件截止发稿时也未收到回复。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对方表示对于相关情
况应联系云南赛区组委会。云南赛区组委会则称,接受采访的权限在云南省科协。
云南省科协负责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相关的舆论讨论,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去年比赛时陈同学的答辩通过了,云南这边就把他的项目推荐到了全国赛。”
对于公众关心的相关比赛中是否存在学术造假等问题,云南省科协相关人士没有正面回复。
g
guagua1220
接近 5 年
2 楼
https://news.sina.com.cn/s/2020-07-13/doc-iivhuipn2787409.shtml
近日,云南昆明一小学生因“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一事,引发人们关注。7月13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
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小学生已经达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陈某某应该是位神童。还有网友质疑称,该项目或许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都是家长为了给孩子铺路”。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项目简介声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本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从常人判断来看,确实很难将这样的研究,和一个小学生联系在一起。当然,现在的小学生做出不少优秀的研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人们在意的是,小学生不论参与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体现出何等程度的研究水平,一定得是真实水平,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取得,而非利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和资源。
小学生陈某某在实验记录本提道,“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和杨翠萍。而据网友怀疑,陈勇彬与涉事小学生或存在亲戚关系。更巧合的是,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这位小学生被质疑的项目内容有重合。
此前网友的诸多怀疑,也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声明中找到了回应。这难免不让人产生联想。
有了这样的基础事实、现实疑点和证实了的亲子关系,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就具备了一定合理性。需要明确,这样的调查,是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开展,并非单纯基于对当事人的无理怀疑。
如果孩子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在父母提供的正当便利条件下,进行深入学习,并非不可以。对于家庭来讲,这也是完全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引导之举。但其中的度,就得严格审慎,须得保证,孩子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其个人能力所得,而非假借家长之手。
从网友质疑的声音来讲,当下社会,确实存在个别家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送去参赛拿奖的事件,媒体也对此类升学“隐形加分”乱象有过报道。而这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挂名式科创”对人才培养只会产生负面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个别事件还可能牵涉学术腐败,牵涉人人关心的教育公平。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疑点重重就该查查。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调查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既为当事人证清白,也能释去人们的质疑。当然,如果确如网友质疑的那样,严肃处理,也是调查应有之义。与此同时,类似事件不能光靠舆论曝光,相关比赛的审核机制和程序,当需更加主动作为,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不给任何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钻的空子。
c
cellcycle
接近 5 年
3 楼
他在哪儿做实验??
【在 guagua1220(guagua)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agua1220 (guagua), 信区: Military
g
guagua1220
接近 5 年
4 楼
furoci (伊千枝)
12 24.* 7/15/20, 01:24:24 (60245')
你们看获奖名单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AttachFile/2019/7/1011000105/636996970331745590.pdf
得一等奖的都很正常
得三等奖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爹妈给干的,
所以组委会也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给你一等二等
stardrift (春江水月刀)
13 70.* 7/15/20, 02:10:22 (50259')
7/15/20, 02:11:7 (50259'), 70.*
离开生物领域多年 没想到居然看熟人上了热点。 此人叫陈勇彬 上海生化所毕业 博士期间论文造假 被全院通报批评 但居然神奇的毕业了 后曾在西南医学中心做博后 为人傲慢
无礼 刻薄狡诈 为人所不喜 属于身高160 打篮球还经常把人故意弄伤那种。 后试图海归生化所 因当年造假事件 生化所不予接收 故而海归昆明动物所。 奈何恶性不该 大
概是当年造假惩罚力度不够 甚至或许得了实利 故态萌发
g
guagua1220
接近 5 年
5 楼
发信人: gc01 (gc0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华中科技大学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5 11:49:04 2020, 美东)
云南小学生争议后 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2020-07-15 21:54:25 来源: 时间视频举报
4465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奖# 网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幼
儿园组选手)
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奖 何时出现幼儿园组选手?(来源:~)
近日,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爆料称,两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效果。网友称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此事正在核实调查。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agua1220 (guagu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小学生“新基因对癌细胞影响”研究获全国大奖受质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1:09:19 2020, 美东)
https://news.sina.com.cn/s/2020-07-13/doc-iivhvpwx5111332.shtml
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
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有网友指出,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背后肯定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呼吁严查。”
7月13日,云南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对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表示
,已经注意到舆论对于陈同学基因研究的关注。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全国科技创新大奖
上游新闻记者核实发现,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在线展示栏目中,展示了来自云南代表队生命科学类的小学组参赛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作者是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官网显示,该研究项目获得了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简介介绍,“本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高原哺乳动物低氧适应受选择的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并称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发现C10orf6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2/M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0orf67可以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小学六年级的陈同学认为,这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陈同学的研究成果展示页面,还公布了相关实验记录。
相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陈同学在指导教师、盘龙小区教师吕冬梅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同年1月9日,陈同学表示老师们给了他“一个基因”,随后陈同学“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在实验记录上,陈同学手写了“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的笔记。1月10日实验记录中,陈同学表现出了困惑,直言“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译成蛋白后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到了2018年1
月13日,陈同学就表示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等,了解了为何通过荧光强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达水平。
评论称参赛项目科研水平与博士相当
陈同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网络上曝光之后,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网友们认为,作为一个小学生,根本不可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用于研究生物科学的相关课题。
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玲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刚开
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在水木社区论坛里,网友跟帖评论,“牛,直接进中科院读博士吧。这得从小在实验室做实验,听报告长大的。关键是要有狂热的兴趣才能实现。”“这一看就是父母研究这一块的啊,这篇大概是个医学硕士生的水平了。”
知名医疗媒体账号“丁香园”评论说,“纵观整个获奖项目,不论是项目的立意,还是后期具体的实验设计,都和一个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般无二。”
上游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陈同学关于《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课题在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之前,还代表盘龙小学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的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指导老师是吕冬梅。
获奖学生父母被指是中科院研究员
网络上有传言称,陈同学的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的两位研究员,陈同学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课题研究。
有科研人员发文表示,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9年发表了一份研究
成果,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遗传机制的个性和共性特征,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根据这篇论文的介绍,C10orf67是一个受到正选择的与低氧耐受相关的基因,可以减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凋亡率,并认为C10orf67或许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潜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论文的作者,正是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两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被指为陈同学父母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位
研究员的办公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相关采访邮件截止发稿时也未收到回复。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组委会,对方表示对于相关情
况应联系云南赛区组委会。云南赛区组委会则称,接受采访的权限在云南省科协。
云南省科协负责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相关的舆论讨论,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去年比赛时陈同学的答辩通过了,云南这边就把他的项目推荐到了全国赛。”
对于公众关心的相关比赛中是否存在学术造假等问题,云南省科协相关人士没有正面回复。
近日,云南昆明一小学生因“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一事,引发人们关注。7月13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
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小学生已经达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陈某某应该是位神童。还有网友质疑称,该项目或许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都是家长为了给孩子铺路”。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该项目简介声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本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从常人判断来看,确实很难将这样的研究,和一个小学生联系在一起。当然,现在的小学生做出不少优秀的研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人们在意的是,小学生不论参与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体现出何等程度的研究水平,一定得是真实水平,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取得,而非利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和资源。
小学生陈某某在实验记录本提道,“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和杨翠萍。而据网友怀疑,陈勇彬与涉事小学生或存在亲戚关系。更巧合的是,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这位小学生被质疑的项目内容有重合。
此前网友的诸多怀疑,也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声明中找到了回应。这难免不让人产生联想。
有了这样的基础事实、现实疑点和证实了的亲子关系,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就具备了一定合理性。需要明确,这样的调查,是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开展,并非单纯基于对当事人的无理怀疑。
如果孩子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在父母提供的正当便利条件下,进行深入学习,并非不可以。对于家庭来讲,这也是完全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引导之举。但其中的度,就得严格审慎,须得保证,孩子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其个人能力所得,而非假借家长之手。
从网友质疑的声音来讲,当下社会,确实存在个别家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送去参赛拿奖的事件,媒体也对此类升学“隐形加分”乱象有过报道。而这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挂名式科创”对人才培养只会产生负面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个别事件还可能牵涉学术腐败,牵涉人人关心的教育公平。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疑点重重就该查查。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调查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既为当事人证清白,也能释去人们的质疑。当然,如果确如网友质疑的那样,严肃处理,也是调查应有之义。与此同时,类似事件不能光靠舆论曝光,相关比赛的审核机制和程序,当需更加主动作为,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不给任何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钻的空子。
他在哪儿做实验??
【在 guagua1220(guagua)的大作中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agua1220 (guagua), 信区: Military
furoci (伊千枝)
12 24.* 7/15/20, 01:24:24 (60245')
你们看获奖名单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AttachFile/2019/7/1011000105/636996970331745590.pdf
得一等奖的都很正常
得三等奖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爹妈给干的,
所以组委会也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给你一等二等
stardrift (春江水月刀)
13 70.* 7/15/20, 02:10:22 (50259')
7/15/20, 02:11:7 (50259'), 70.*
离开生物领域多年 没想到居然看熟人上了热点。 此人叫陈勇彬 上海生化所毕业 博士期间论文造假 被全院通报批评 但居然神奇的毕业了 后曾在西南医学中心做博后 为人傲慢
无礼 刻薄狡诈 为人所不喜 属于身高160 打篮球还经常把人故意弄伤那种。 后试图海归生化所 因当年造假事件 生化所不予接收 故而海归昆明动物所。 奈何恶性不该 大
概是当年造假惩罚力度不够 甚至或许得了实利 故态萌发
发信人: gc01 (gc01),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华中科技大学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5 11:49:04 2020, 美东)
云南小学生争议后 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2020-07-15 21:54:25 来源: 时间视频举报
4465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奖# 网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幼
儿园组选手)
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奖 何时出现幼儿园组选手?(来源:~)
近日,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爆料称,两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效果。网友称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此事正在核实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