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读高中,被Top20录取”

b
bbzz
楼主 (未名空间)

今年申请季,可太刺激了!前有UCLA/JHU翠拒了大半个中国,后有埃默里、WUSTL甩起
大黑脸,BU、西北更是不藏着掖着了,大大方方地扔起拒信...能够在被称为玄学的申
请季拿到心仪学校offer,实属不易。今天学霸君邀请到了两位在美高就读的同学:即
将入读圣路易斯华盛顿的晨希同学和即将入读乔治华盛顿大学的Edward同学,谈一谈他们申请季的心得和体会。

小小年纪奔赴异国读书,对于C同学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谈到美高生活的时候,C同学表示她从初中就来到美国了,刚步入美国,对她来说最紧
急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英语。

虽然她很快适应了日常交流的节奏,但想要申请顶尖私立高需要很好的托福成绩,所以她把大把时间,都花在攻克托福中....

准备托福成绩的过程也可谓是道阻且长。

面对大量的阅读和语速过快听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完了整个TPO的阅读,听力和
口语内容。

在做题目的时候,无论是在哪种题型遇到陌生的单词,她都会记录下来,并且积累。

不知不觉,在这过程之中,她已经成功背诵了不少单词了。

而刷完题之后,C同学的成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她总是觉得哪里差了一点。

于是她决定沉下心来,先提高英语的基础能力。C同学选择在假期精读英文小说 Crime and Punishment和Wuthering Heights。遇到不会的单词时她也会进行查看和跟读,但
是不会特意去背诵。

“毕竟长篇小说单词还是很重复的。”除去小说外,她也广泛阅读科学类等其它类型
文章。

在经过这些充分准备之后,再去考托福,她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分数也得到了提高。

最终C同学申请大学时,拿到了托福117分的好成绩。

除了英语外,异国生活最大的难关则是文化融入。

在学校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个中国人,所以英语语言环境很好。而初到学校,C同学觉
得美国同学们人都很好。当然,刚认识的时候也会觉得尴尬,不知道要怎么去深交。

C同学给出了两种交友建议。她鼓励大家多参加社团和别的活动,不过有些社团浪费时
间还没有用处,要擦亮眼睛辨别。还有就是加入学校的体育校队,也能结识志同道合和有趣的朋友。

不过她在美西的学校还是很包容的,最终C同学还是在活动和校队中结识了自己的好朋
友们。

“我觉得我不能算是融入了美国文化,我和朋友吃饭有时候会强迫她们陪我喝奶茶去亚洲饭店。”

与此同时,在美高,晨希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游泳。当时考虑到申请大学可能需要体育
,并且朋友想和她一起,她就进了游泳队。

她经常听到的一个建议是,不要为了申请去做事情,但是她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

她认为可以把申请大学当做一种能让自己去参加很多活动去发掘自己的动力。

在Junior的时候游泳队周一到周五7-9点训练,兼顾游泳,学习和各种比赛,她那段时
间其实是有点缺觉的。

如果训练第二天有考试她会在游泳训练结束之后回家复习到凌晨,然后早上5点半起来
再次复习。周末她也不会出门,基本都在写作业。但C同学说她从没有觉得后悔,只要
足够热爱一件事,就能坚持下来。

谈到申请季,C同学说选校的时候会偏向看地理位置,专业排名和总排名,在挑选ED校
的时候,她也有看了很多YouTube上的视频,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很支持双专业,也符
合她本人暂时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的情况。

将来她也许会学环境科学,在一篇文书中,她也解释了想学这门科目的原因:她住在北京,小时候因为雾霾有过停学的体验,那个时候同学们就带了N95,她就觉得自己应该
为这种情况做点什么,后来自学了AP环科之后发现对这个研究领域很感兴趣。

对于Edward来说,去美国读书,是因为美高更自由的学校生活和更多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

Edward 同学就读于西雅图的一所私立高中,目前收到了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大学,UCI, UCSD 和普度大学的offer。

Edward说当时选择西雅图是冲着西雅图”航空城“的名号,而他恰巧喜欢和航空相关的东西。高中的四年,他也一直在西雅图的航天航空博物馆当志愿者,给参观的游客们讲解展览中的各种飞机和航空器。

但Edward和航空的缘分不仅止于此,他还通过偶然的机会成为了拥有600万粉丝的某航
空微博账号的编辑。通过这个渠道,向更多的人普及航空知识并分享他对航空的热爱。

“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坚持” 的想法也成为了他申请季的初衷,对国际航空法的研
究让他接触到了“国际关系”这个小众却特别的专业。

这个结合了政治、经济、法律并培养学生多元和国际化视角的专业符合Edward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的规划:他希望能加入NGO或者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来帮助建立更完善的国
际制度和法规。

说到申请季的经历,Edward说因为疫情,他被迫成为了一名“无托福、无标化”的申请者。但面对“最难申请季”,他的态度却十分“佛系”:确保申请的学校既有难度大的也有匹配和保底,看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样对录取结果就不会有不实的期望和太大的落差。

在申请的主文书里,Edward讲述了他对美国的“幻灭”与和解。

四年美高求学的经历让他发现了“书本上的美国和真实的美国之间的落差”:相反于美国宣扬的包容与多元,他觉得他许多美国同学看待世界的视角挺狭隘甚至民族主义的。但也因为如此,他学会了正视自己和别人思考方式中的偏见,并学会客观地评判美国的好与不好。

Edward在高中的模拟政府里担任了秘书和议长的职位。他们辩论时政和当下的热点话题:从政府的财政政策到去年的总统选举。这也让他对国际关系的复杂和实时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反全球化浪潮“是他专业文书的选题:在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的隔阂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全球化的走向在多大程度上会被逆转,是国际关系中重要议题。

Edward在拿到的几封offer中,打算选择乔治华盛顿大学。GW国际关系的课程也兼具深
度和广度:大一是基础的专业课程,而大二则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学术研究,大三大四则有海外交换和实习的机会。

从C同学和Edward的采访中,学霸君发现对爱好的坚持都成为了他们申请季的“原动力
”,无论是游泳、模拟法庭还是航天航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他们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充实的美高生活,也让他们收获了名校的offer。

回看申请季,Edward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教科书级别的选手”,甚至吐槽自己的“
GPA挺菜的”,但就像学霸君“申请千面”试图展现的那样,Edward也觉得成功不应该
只有一种面貌。

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而不是一昧追求某一种狭义的认同。

而晨希觉得:申请季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很容易失去周围的信息,心情也会起起伏伏,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除了ED还有ED2,还有RD,这个过程中应该多跟自己而不
是别人比较。
f
funstock

上站次数:[14]
发文数: [226]

五矛,墙国不是崛起了么?不是平视美国了么?贪官污吏怎么还送孩子出来呢?
A
Angl

要说大家讲真象中这个酷刑展对人有什么刺激,我告诉大家,你们表现的是正面的,能量也是正的、慈悲的,绝不会使人有什么不好的刺激。”“很多人他就相信媒体讲的,多数人平时信息来源也都是从媒体上得到的,那么这种信息工具对于你们救度世人和证实法是很有利的,实际上在讲清真相中真的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