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村女孩的博士论文后记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一个人,如果没有父母,便没有来处。巍巍太行,潺潺清漳。我生在红色老区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那里一下雨便云雾缭绕,美如仙境。波光粼粼的清漳河从小村前缓缓流过,而这条河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泛滥,将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小路冲断,致使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进不来。我的父母一共养育了四个孩子,以前感受不到他们到底有多辛苦,直到自己做了母亲,才知道,生育一个孩子就辛苦不已,更何况是四个。母亲最喜欢漂亮衣服,可她从来不舍得买一件,父亲最爱吃肉,可也总是素食果腹,泥土爬满身。所以,可以说,在我们能独立生活之前,他们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由于生计所迫,父母并没有给我们多少温情的陪伴,他们要么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要么就是扛起锄头,拎起镰刀形色匆匆地离开家。

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进行了劳动教育,因为农事繁忙,家务杂多,我们总是被“破格启用”,在每个年龄段都从事多种类型的劳动,做饭、洗衣服、缝补衣服、带孩子、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养猪喂鸡等都不在话下,我时常约着邻居小妹背着各自的小弟,去山里捡一捆儿柴禾,之后回家烧火做饭。当然也常会“光荣负伤”,比如,因够不到高高锅台的我被滚烫的开水浇到腿上,两个月无法走路,大姐也因为力气小把锅打翻而烫伤脚腕,疼到昏迷。这些“劳动实践”培养了我们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长大后,不管遇到什么艰难的环境,我都能够把自己和身边人照料的不错,不管遇到多么不顺心的事,也能告诉自己:“总会过去的”。回过头来看,父母从来没有对我们施加过任何功利化的教育,一切由孩子自由地发展。这种“散养”方式,充分保证了我们自由和快乐的童年。父亲最擅长的就是鼓励别人,他很喜欢历史,尤其精通三国,他总是能找到相应的历史人物来化解孩子们的忧虑,激发我们前进。高中期间,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我在物质条件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考上了心怡的大学;在选择读博士的时候,也是父亲给了我最坚定的支持;在攻读博士期间,父亲也常常给我打气,促使我顽强地坚持到了最后。

欲养亲不待

我最怀念和感恩的,是我的祖母,她占据着我心底最柔软的位置。父母常年在外劳作,我们成为了由祖母亲自照顾的“留守儿童”。父母对我们有生育之恩,她对我们则有着事实上的养育之恩。在我心里,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生育和养育了九个子女(其中三个夭折),亲手带大了六个孙子和孙女,并协助照料了十几个外孙。她一辈子都很瘦弱,手和脚都很小,但是在看似琐琐碎碎的小事中,在忙忙碌碌的身影中,她耗费了数不尽的心血。遥想那些年,祖母总是守着一个简陋的小厨房,围着一个小灶台,一边往噼里啪啦的灶火里添柴,一边转来转去地给我们做这样那样的小锅儿饭。晚上我们围绕着祖母,在一个大炕上互相倾诉知心话,然后便进入甜美的梦乡。
我们长大后到外地求学,她总是牵挂着,没有一天是把心放下的。每次放假回家,她总会远远地迎接我们,我们离开家的时候,她又恋恋不舍目送很远。她一辈子都过得清苦,但是,哪怕是打补丁的衣服也总能保持干净整洁,她性格温和,但腰板永远挺得直直的,不许我们占别人一点便宜,如果发现我们做错事,她一定会严厉指出来,并要求我们改正。后来祖母病倒了,恶化到连自己的孩子们都不认识,由于学业繁忙,我并没能在床前照顾,她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这也成为我终生的遗憾。祖母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六年多了,但是每次碰触关于她的记忆,我还是会泪水决堤。正是她让我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么,她的逝去留给我的是永久的离别和无尽的思念。

爸爸徒手盖起的小房子

我还要感谢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岁月。由于家里物质条件匮乏,我的求学生涯并不轻松。没有自行车,在到处是鹅卵石的茫茫河滩上,步行到二三十里外的小镇上读初中,这一走就是三年;因交不起学费,多次被老师赶回家拿学费,我总是一路哭泣着走回家,再两手空空地哭泣着走回学校,那条蜿蜒的小路该不会被这个小女孩的泪水洒满了吧?!父亲也会在被逼急的时候怒吼:“让羔儿们再念书!要把老的累死了!”初中时期的我因为拖欠学费辍学过,因为长期没菜吃得过夜盲症(每星期只有五元的生活费),因为没有热水喝,扁桃体经常肿得说不出话来,由于没有自己的衣服,我只能时而穿的像小孩,时而穿的像大妈……就这样,我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高中要开学了,因为交不起住宿费,又付不起房租,不服输的父亲在苦苦借来的一小块地基上,单枪匹马地在几天内盖起一座几平米的小房子(材料都是父亲从很远的拆迁工地,用自己的肩膀一趟趟拉回来的)。屋里几件必需的家具都是父亲用木板简单搭成的。

这个“小房子”却将全家人凝结成了最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姐姐买了一小块布,挂在窗户上,开心地宣布我们有新家了;为了微薄的工钱,父亲要么在寒冬钻到地下去夯实楼房的地基,要么在炎炎烈日下被高高地挂在高墙上垒砖和沏墙缝,趁着别人回家过年,父亲就去看管工地,简易房里四面透风,父亲只好全身都缩在那件军大衣里;母亲每天都去马路边一个油条摊儿上帮人夹油条,凛冽的寒风和滚烫的炙烤轮番折磨着她,每天能有五块钱的报酬;年迈的祖母从老家赶来给我和弟弟做饭洗衣,让我们能按时吃饭和上学;为了节省买菜钱,父亲总是挑个空,骑着摩托车回七十里外的老家往小房子里运菜,省掉中午饭,一天能打个来回;我一个远方的老舅,每年都寄来几大包衣物,这保证我们全家人有衣穿;再勤奋的同学也总要午休一会儿,而我三年来的所有中午都在书桌前度过;弟弟则由“玩泥巴小子”变成了用功的读书郎……正是在这个黑漆漆的小房子里,我考上了心怡的大学,后来有幸到顶级学府求学;弟弟也读完了初中,直到读完硕士。

因为生活的无奈,妹妹刚出生就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二十年间受尽苦楚(好在妹妹顺利地从天津大学硕士毕业);根据父亲的建议,姐姐放弃已经取得的入学资格,将学费留给了弟弟和我(这导致了她后来的人生悲剧)。这么多年来,正是姐姐在父母身边照顾,才有了我在千里之外的安心求学。

在远方等待妈妈的孺子

我的孩子和丈夫也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等待着我。博士开学时,孩子刚六个月,还在哺乳期,我就这样狠心地“抛弃”她,来到北京求学。三四年间,由于潜心于学术研究,我很少回去看她,并非做妈的我心肠硬,而是要想实现心中理想,就必然要忍痛割爱。每次离开家,还未到小区门口的桥头,我就已泪如雨下。我每次回去,她都不认识妈妈,她要么围着我不停地转圈,重新回忆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要么对着我傻笑而叫不出“妈妈”。不知道多少次,根据印象中妈妈的样子,她抓住路边戴眼镜的长发阿姨喊妈妈。后来,她会在太想妈妈的时候打电话给我,也会生气地说:“你不是我妈妈,因为我总见不到你!”
此外,我的丈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我除了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向我伸出了一只有力的手。多年来他为我付出着,这付出虽然“有怨有悔”。他经常对我说:“找了你真是亏大了”,但还是陪伴我考上研究生,守候我读完硕士,又读完博士。他承担起家庭责任,不让我为生活琐碎影响学业,客观上为我提供了稳定“大后方”。我还要感谢我先生的父母,他们来到异地他乡帮我们照顾孩子,这一照顾就是五年时间,虽然期间对我多有斥责,但还是用实际的辛劳保证了我学业的顺利完成。

党圆了穷家孩子读书梦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要把最美的山歌唱给党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党和祖国母亲给了我数不清的关爱。我读小学时,国家推出的乡村贫困学生扶助工程曾为我无偿捐赠衣物和学习用品。我读初中时,乡政府曾允许父亲用自己种的大米顶替拖欠的学费。高考结束后,我因成绩优异而被国家西部助学工程资助,这保证我大学期间能够安心求学,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国家提供的生活补助,以及多种奖学金,都为我的学业保驾护航,为我的未来插上了七彩的翅膀。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咱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穷苦人,过去的年代,你们老爷爷和爷爷都只能住在半山腰的土窑子里,还有个老爷爷因为饥饿难忍跳了崖。在旧社会,咱们这种出身的人只能给有钱人家为奴为婢,哪还有条件读书哩?!是共产党给咱们翻了身,你们穷家孩儿一样有机会上大学。本来觉着得要攒大学学费,得加紧受呀,结果国家还资助贫困山区的娃。你们读了那么多书,找到了好工作,活的像个人样子,咱家也越过越好啦,所以一定要记住党的恩情呀,没有党,就绝对没有咱家的现在!!!”

我是幸运的!我品尝了人生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时代早已将那些过往抛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却历久弥新。正如楼宇烈先生在《感恩词》中所言——民胞物与,仁民爱物,天地万物,同体共生。天地大德,生命之源,生而不有,长而不宰;父母养育,慈爱辛劳,无微不至,无私奉献;师长教诲,传道授业,解惑启发,润物无声;同胞一体,相依相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同学相聚,缘结当下,珍惜欢喜,互勉共进。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也如启功先生的教导: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我将以今日为新起点,重新起航,虚心求学问,潜心寻真理,如果日后能有幸将自己铸造成器,为苦难者造福,那将会是我莫大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X
Xiren

感激涕零感谢强奸自己的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