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Fall 北美人文学科PhD申请经验谈

d
dailu
楼主 (未名空间)

先讲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本科、硕士都是历史学专业,专业的全国排名都是top 5
。我自己的研究主题是明清海交史,硕士论文涉及东亚祭祀礼仪和民间信仰交流。我日语过了N1,在日本交换过半年。鉴于自己的既往研究,也根据各校的院系设置和导师所属情况,我这次既申请了历史系,也申请了东亚研究/亚洲研究系。我一共申请了美国+加拿大共12所学校,最终被UBC Asian Studies录取,这也是我本次收到的唯一offer。

本文将分为以下7个部分:

1. 如何选学校、导师

2. 文书怎么写,怎么改

3. 标化成绩:托福,雅思,GRE

4. 推荐信

5. 关于套辞信

6. 申请期间的心态建设

7. COVID-19可能带来的影响

前面5个部分偏干货所以放在前面。然后就是一些申请之后怎么坦然面对申请结果的问
题。新冠肺炎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在近几年持续存在,所以准备申请21fall或者22fall的同学建议看到最后。

1. 如何选学校、导师
把这一条放在首位,确实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文书再漂亮,标化成绩再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要申请的院系、导师不搭界,一切都等于零。各院系的招生委员会在看申请材料的时候,最看重的也是申请人与院系的匹配度,即,院系现有的学术资源能为申请人的研究提供多少支持。

读了这么多年书,想必了解了一些自己相关领域在北美的学术重镇和知名学者了吧。这样列学校、导师清单是最稳妥的,因为能确保自己和对方的匹配度。但很多时候其实匹配不了那么多,为了扩大申请面,只要不太离题万里,可以适度扩张一下。基本上我基本上把所有美国排名前30学校的做Late Imperial China的老师都看了个遍,最终挑出
来14个,然后加拿大又挑出来一些。

至于在一个院系内,基本不用纠结该选谁的问题,因为基本上最合适自己的老师也就那么一个。如果自己的篮子里此刻有十几位老师,碰巧他们都没退休,第二年不on leave,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2. 文书怎么写,怎么改
人文学科博士申请材料里面,最应当重视的莫过于Statement of Academic Purpose (
SOP),其次是Writing Sample (WS),然后才是CV。有些学校可能会让你写一份
Personal History,那个随意就好。

1) SOP

SOP是申请人向committee展示自己与对方院系的匹配程度的最重要的文书。这个匹配程度不仅在于研究方向的匹配,也是既有研究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匹配。所以SOP一定
要好好写。

一般来讲,SOP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
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不用太多,三五行字就行。然后介绍自己既往的学术经历,即如何对这个研究方向产生兴趣,然后自己又做了些什么。例如,自己本科上过什么样的课,本科论文写的什么,学的小语种,交换经历如何起作用,(如果有的话)自己发过的期刊,开过的会。

写到这里,最好少于篇幅的三分之一,因为接下来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计划了,这将花费相当的笔墨。最终写出来的博士论文未必会沿着研究计划的路子来,但是在申请文书里呈现的研究计划一定要有说服力,一定要体现出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既往研究,没有讨论的问题比较了解,也有自己的大致设想,并且这得是一篇博士论文能装得下的体量。所以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研究计划的创新点,学术价值在哪里。

如果还有篇幅的话,就写点关于所申请院系如何匹配自己的研究。例如,想跟哪个老师,还有哪些其他老师能对自己有帮助之类的。具体要不要写,参照各系招生页面要求。总体说来,篇幅控制在3页(12号字,双倍行距),随各校要求增减即可。

2) WS

WS基本上就是用来展示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申请人的。committee将通过WS来观
察申请人拥有怎样的学术素养,包括对论文设计领域的学术史的把握,运用一手史料的能力,是否有自己独到的argument等等。格式的话,基本上就找一篇自己领域的英文期刊,照着那个格式来就行。我比较建议找自己硕士论文里写得比较成熟的一个章节,或者自己之前写过的比较满意的作业改编翻译出来。现写一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申请阶段其实时间非常紧张,请量力而行。最好预先准备出来20页的量,然后再根据各校要求增删即可。基本上各校的上限要求会在10-30页之间。我最开始准备的20页,到后来都
是在删,基本没有学校的下限在20+,不得不多写的情况。WS的页数并不是越多越好,
committee的每个人都很忙,能凑在一起都不容易,更不会有闲情逸致细细品读每一页
的。

SOP和WS一定多改几遍。如果WS是先用中文写的,中文版论文建议先找自己导师过一遍
再翻译。自己写好的这些英文文书,可以找一个和自己领域相近,互相熟悉的北美高年资博士生帮自己再看一遍。

3) CV

CV只想提醒一点,Be Professional. 对于没用英文写过CV的中国同学来说,不专业的
行为包括放证件照、校徽、性别、民族、年龄等。与学术无关的个人信息,只留下邮箱地址、通讯地址就够了。另外,学术简历里面,非学术经历能少写就少写,往后放,毕竟这不是在找工作。

3. 标化成绩:托福,雅思,GRE
对于文科生而言,语言能力还是蛮重要的,因此有很多学校对文科生的英语成绩要求比理工科要高。托福建议至少100+,雅思 7+。有些学校的标化成绩是硬条件,达不到的
话,申请材料甚至在研究生院就被筛掉了(这也就是我没报芝大的原因。托福小分要4
个26真的是变态)。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结合文书等其他材料综合考量。所以说语言成绩不够,其实可以用文书的表现来补救(当然成绩也不能太离谱)。

至于是考托福还是雅思,这真是复杂的问题。这两个我都考过,总体而言他们各有千秋。雅思的备考难度相对较小,大多数是纸笔考试,听力环节生活和学术场景并重,写作有简单的数据分析,口语有考官。托福全机考,偏学术,基本没有生活场景,口语是自己对着电脑说。如果是以申北美为主的话,我建议考托福,因为确实存在有学校不承认雅思的现象。但是如果申请了加拿大的学校,我建议再考一个雅思,并且小分上6。这
个对日后办签证有好处。

GRE成绩真的是一言难尽……尤其是作文,真的太差了,我也搞不清楚GRE太低会不会是这次美国全军覆没的原因之一。不过好在有些学校并不要求GRE成绩,另外加拿大学校
是不用GRE的。不过总体而言不建议为了高分刷好几次,如果考了三次还是差不多水平
的话,真的就算了。像我这样,托福和GRE第二次考得比第一次还差的,就果断放弃了。

4. 推荐信
推荐信除了其中一封必须是自己导师之外(虽然这不是明文规定,但没有的话,对方会怀疑你们的师生关系),其他的老师最好是上过课的,因为推荐信老师和自己的熟悉程度也是比较重要的。最好不要找那种只在讲座、会议上见过面的,巨佬也不行,因为人家和我不熟。另外,最好找英语能力比较好的老师,年纪不要老到连电脑都不会用。推荐信最好是老师自己写,如果有老师提出要学生自己写好然后老师署个名,虽然要感谢老师的信任吧,但这样的推荐信,我个人感觉会有点不太自然。但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没办法啊是吧。

因为自己要申十几所学校,每个学校三篇推荐信,所以我找了5个老师,这样可以排列
组合一下,每个老师不至于写太多推荐信,增加人家的负担。另外,老师的人选最好多元化一些,全都是自己系的老师会比较单薄。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分别是自己导师、一位本系的老师、一位外专业的老师、一位本科母校的老师,还有我在日本交换期间的指导教师。

5. 关于套辞信
要不要找教授套辞?我的答案是,最好套一下,但是不套也没多大坏处。在我看来,套辞唯一的作用就是确认教授今年的招生名额,所以套辞信不必长篇大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研究方向是啥,问一下今年收不收学生就好了,大概控制在能一分钟内看完。

不要指望通过套辞能让自己的申请脱颖而出,因为有同样想法的人太多了,教授一个申请季收到的套辞信估计能有一厚摞,没人会记起谁是谁。至少,明确表示要退休/ on
leave 的教授能帮你省掉一笔申请费,也应该感谢人家。

6. 申请期间的心态建设
首先要说明一点,从交出去申请材料的那一刻,就要做好狂收拒信的思想准备。投了十几所学校,最后只接到1家offer是很常见的,甚至颗粒无收也是正常情况。所以一定要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去申请。该做的做好,交掉申请费的那一刻开始,就把心态放平吧。既然选择读PhD,那就是要以学术为志业了。远了不说,在往后的博士生/候选人生涯中,或许还有更多的拒信在等着我们,比如经费、会议、期刊、教职等等。我想是时候锻炼一下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了。有句话想说给自己:既然想好了要去国外读博,就要做好承受压力的觉悟吧。

我大部分的申请材料在12月中旬就交掉了。最早的拒信是1月31号收到的,然后以一周
一封的频率抵达我的邮箱,一直到三月中旬吧。中间收到了一个waitlist,起码证明自己也没有那么烂。随着拒信越收越多,我就开始线上跑春招了,陆陆续续也面试了几家公司,也开始去实习。本来以为自己就要在这间实习的公司转全职了,结果4月下旬收
到了这封来之不易的offer。所以说,在记得给自己找后路的同时,也不要丧失希望吧
。申请的前前后后会非常磨人,但这个过程本身对自己也是一个历练吧。感觉自己现在的心态,说好听点叫比较平和,说直白点就是脾气都要磨没了,以至于收到offer都完
全没有欣喜若狂的感觉。这就像是,命运被改变的时候,很可能就只是风和日丽,平淡无奇的一天。

7. COVID-19带来的影响
影响是肯定有的。对2020 fall而言,影响可能是签证,能否如期入学,以及经费问题
。签证和入学时间很好解释,现在北美的情况很不乐观,我是有听说有同学准备defer
了。至于经费,之前有听说过有间美国学校的哲学系取消了新入学PhD的funding,这真的是蛮大的打击了。北美的PhD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给的钱基本上都是够独立生活的
,所以一旦没有经费,很多学生就得另想办法甚至放弃入学了。

对于往后几年来说,可能会更麻烦一些,因为入学名额可能会更缩水。本来因为文科经费削减,PhD名额就有变少的趋势,现在因为经济更加不景气,只会雪上加霜。另外ETS和British Council什么时候能恢复举办考试也是个未知数。现在都说2020 fall是个小年,我想可能往后只会更加困难吧。所以真的要加油了。

总结
其实如果真的想要做学术,无论如何都能匹配到自己适合的学校,今年不行还有明年。但是申请之前真的要想想清楚。对于21 fall来说,再不下决心就有点晚了。大概的时
间线就是,今年秋季开学之前搞定标化成绩,确定选校和导师,另外确定好writing
sample的中文底稿。9月份开始专心写文书,10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去发套辞信。等到11
月中旬的时候,文书要基本弄出个样子了,因为我们还要拿着这写文书给写推荐信的老师,老师可能会根据文书内容来写推荐信。差不多11月底,12月初的时候,各校就陆续DDL了。其实很快的,希望大家一切顺利。

谢谢大家看到最后,也预祝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