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faculty申请小结

y
yutuo
楼主 (未名空间)

1. 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需要有top的publication,但是实力未必体现在top journal/conference的数量上 -- 0和1的差距往往要比1和10的差距大。越是top的学校,往往
并不单纯的去看数量,而更看重工作本身的impact。一篇有1000个citation的工作可能比10篇100个citation的工作更有意义。如果用谈恋爱相亲做类比的话,这部分就相当
于颜值,学历,财富等硬通货,但是具体怎么衡量综合实力,每个人的标准会略有差异,但总体上有一点,那就是只少得有一处吸引人的地方。

2. 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方向是不是他们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你和committee是不是投缘。这一点有点玄幻,就好像两个人的结合,虽然大体上讲究个门当户对,但是也绝非按照硬实力配对。这里需要讲的一个trick就是,如果research没有办法做的非
常深入的话,那么也可以往广度发展,做交叉学科,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3个:1. job talk的时候故事非常好讲,motivation会非常strong;2. 由于是交叉方向,往往
committee的人很难有人对你的领域完全理解,这也就为你创造了很多迂回空间,也不
容易被人一眼看穿 -- 增加一些神秘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自己的硬实力并非无懈可击的时候;3. 投简历的时候选择面更宽,不一定限制在本专业。以我知道的CS PhD
为例:最终去的department包括:Information Technology/System/Managem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Engineering,Electrical Engineering,Psychology/
Neuroscience, Neural/Biomedical Engineering, Medicine, Radiology等等。其中不乏100+学校的PhD找到了top20的教职的例子。但如果找CS的faculty position,以目前人才的饱和程度看,则难如登天。

3. Interview。实力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运气是不可控的,interview就显得尤为
重要,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一环。interview的准备工作网上都有很多完备的介绍,就
不展开说明了。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job talk时讲故事的能力。这里的重点,绝对不是为了表现你的工作以及你本人如何如何牛X,而是你的工作如何如何重要。如果
他们觉得你不牛X,就不会邀请你做on campus的interview,所以这一点是无需证明的
。同理,你也不需要秀你的专业技术 -- 那些专业方面的奇技淫巧,不懂你研究的人是很难通过一个talk就get到的。而懂你研究的人并不是你的争取对象 -- 他们是已经站
在你这一边的人。你的重点是要争取那些不是很了解你工作的人,让他们get到的研究
的重要性,以及让他们觉得未来他们可以跟你存在潜在的collaboration,你的到来会
是对这个department很好的补充。绝大多数情况下,faculty search committee里面的人只有1-2个真正懂你的research,但是最终大家投票的时候是每人一票的。

具体到job talk,就是要尽量的简单易懂,最开始的几页slides要从一些人们日常有直观感受的内容(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说起,例如可以搜一些新闻的headline来凸显这个问题的对于普罗大众的impact,然后再切入到自己的research topic中。当年做postdoc的时候,听过系里面的job talk,其中两个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都是做
optimization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如此mathematical的topic,两位
candidates却极少用数学公式及证明,而是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演示让听众理解其工作的原理(现在此二人分别是Princeton和MIT的AP)。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自己有多个工作,那么在job talk的时候,就要有主次。个人感觉,详细介绍的最好不要超过三个,而这三个工作虽然看似独立,但最好有一个主线串起来(类似于漫威系列的电影),而剩下的工作,则可以在talk最后简要介绍一下即可。

4. 申请文书 & Connection。前者网上有很多的sample,就不赘述了。而后者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你老板的connection。在北美,相对于学校的reputation,大家更看重老板的名气(当然,前提是老板有名气)。记得当年系里面candidate过来面试的时候,
教授们从来不是说,这个人是XX学校来的,而是说这个人是XX的学生。当然,老板的
connection也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而自身的connection,个人觉得,主要的渠道就是开会时的social,当然,也包括平时在自己系里面的social,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多跟高年级的师兄和postdoc聊聊,因为这些人说不定哪天就去其他学校当AP去了。另
外一个渠道就是通过网络主动跟别人建立学术联系/合作,这种情况往往是起源于你对
于对方工作的充分了解,当然这种需要自身有比较强的硬实力。这里想说的一点是,由于民族性格和语言壁垒的问题,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擅长跟老外在公众场合打交道,尤其是在自己没有特别出色的工作发表的时候,往往羞于跟同行交流,生怕露怯。本人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擅长,所以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想说的一点是,自己research的水平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有自信。我曾经不止一次见过组里的老外,把自己做的非常
incremental的工作用非常骄傲的语气给别人present,明明仅仅是一个水会的poster,但是滔滔不绝的样子仿佛是CNS级别的工作。这一点,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后续有其他idea的话再补充。
j
jumbo

太厉害了,归纳得太好了,我正准备博士一毕业就上market,实在是太有用了!
S
Stoffel

讲得挺好的.
最近博士刚毕业就找到位子的例子也不少.https://www.rockefeller.edu/our-scientists/heads-of-laboratories/8704-junyue-cao/
J
JorgeHua

都是干货,读了以后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对于想找faculty的人来说非常有用!感谢楼
主!
c
cnnet

非常牛的总结。锦上添花加一点:如果再客气一点,respectful 一点,会照顾别人的
情绪和问题的话,那就基本无敌了。有一些所有条件很好的人,不注意礼节,email直
接hi,名字称呼都不加的,估计欣赏他/她的人心里也会膈应一下。

X
XiaoQiangCao

有些人还故意叫你姓,明明落款都附上自己的名了。这种人真的很讨厌,不知道是瞎还是故意恶心你。
【 在 cnnet ()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牛的总结。锦上添花加一点:如果再客气一点,respectful 一点,会照顾别人的
: 情绪和问题的话,那就基本无敌了。有一些所有条件很好的人,不注意礼节,email直
: 接hi,名字称呼都不加的,估计欣赏他/她的人心里也会膈应一下。

h
huawangfang

好的商学院基本上只招 AACSB-Accredited 的毕业生。 CS PhD 想进商学院,太难了。
s
speedoflight

强波你都已经天牛很多年,就不要在这瞎闹了。赶快把魅力妹妹的grant改好给她发过
去,人家正在抱怨你

【 在 jumbo (一生宿便)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厉害了,归纳得太好了,我正准备博士一毕业就上market,实在是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