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无收的申请季与终于迎来的悠长假期

b
boter
楼主 (未名空间)

纯人文(文史哲)专业申请北美PhD或许本就是困难模式,更有其玄学之处,但我也不
甘心将自己多年的学术训练都压在玄学的解释上。

回顾自己的履历:top50美本,藤校ma,算得上大牛的导师的强推,3.9/4.0的gpa……
如今这个结果真的是算得上的意料之外,不仅对我,对我的教授们来说也是如此。难道是在申请过程中有重大失误吗?我觉得并不是,从去年九月开始,从选校选导师到修改文书和writing sample,每一个阶段我都有和三名以上的导师/教授详细咨询沟通过,
他们对我的申请也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寒假我还收到了两个学校的面试(其中一所甚至面了三轮)。1月底开学返校后,一个看过我全部材料的教授认为我被录取的希望非
常大,并且评价我是一个very strong applicant,事实证明very strong不代表the
best。 在二月份的一周内连收五封拒信(包括最match的两所),我感受了一番什么叫做心态崩了……不过只花了两天就调整好了心态,紧接着就赶上了美国疫情的扩散爆发,趁此机会安心接受了我人生中的悠长假期。而在这一阶段我开始一一反思我在申请过程中做的每一个决定,以及它们如何导致我最终的颗粒无收。

选校

我总共申请了七个项目,全部都是tier 1的学校。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原因……但是在最初选校的我就思考过万一最终只能去一所保底校的话,我是否会甘心。而答案是否定的。真到了那个阶段,比起欣然接受offer,我怕依然会选择重头再来。另一个原因跟自
己的方向和选题有关(下一段会详细讲),真正和我想做的方向契合的项目其实只有三所,就连剩下的四所也是我勉强扯上一些关系才选出来的。20-50这一区间的学校不是
我不想选,是实在是在这些学校里找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我们专业影响申请最大的因素就是方向是否契合(事实证明就算是方向相当契合人家也不一定要你)。最后咬牙只选定了七所学校,给教授过目后他们也表示选择的很合理。我对我做出的这个决定并不后悔,再来一次想来我的选校名单跟去年的那一个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同。真的是我不够优秀配不上这些学校吗?就算拿到了全聚德,我也没有产生过这种质疑。

方向和选题

这应该是失败的第二个原因。从ma生涯一开始我就确定了自己想做的方向,接下来一年半里,我的选课,论文,阅读,会议,语言训练,全部是围绕着这个方向。理论上来说这是我的优势,问题在于,我的方向太小众了,选题也有过于狭窄的嫌疑……整个北美与我的课题方向契合的教授,别说两只手了,一只手都可以数的过来。这不仅导致我选校限制变大,也意味着但凡申请中有一点不稳定因素(比如项目的名额和资金问题),我就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结果也确实如此……但事到如今,我依旧认为我的课题非常有趣,也很有成为热门课题的潜力,虽然在北美相关方向的学者是有些青黄不接。但依旧有非常优秀的教授在相关领域做出了很厉害的成果,而我也有和这些学者保持联系,他们鼓励的态度也让我对自己的课题充满信心。除此之外,人文专业PhD项目的录取流程
是系里的录取委员会统一做决定,而单个教授并没有一锤定音选择他的学生的权力(至少是在我了解的项目里),因此即使前期我有努力和一些教授保持良好的联系,他们对于如今的结果应该也是无能为力。面对这个问题,接下来的我能做的,也只有把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努力和当今领域的大方向扯上关系,感觉有点投机,但只能如此。

标化

虽然gpa不错,但我的gre成绩真的不理想,想来也是自己存了侥幸心理。我本来就不擅长应试考试。19年下半年,繁重的课程任务和申请的压力让我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备考刷题,再加上最想去的学校并不要求gre成绩,于是就把两年前申请ma用的成绩提交
了上去,verbal甚至连160都不到。虽然从教授和前辈那里听了100遍gre成绩不是决定
申请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被梦校拒绝的原因当然也和gre没关系,但依旧很难断言其它
几个学校的拒信和我不够优秀的成绩没有关系。因此,接下来半年的主要任务应该也是老老实实刷题了吧。

其他的碎碎念

尘埃落定,再纠结也没什么意义,能做的也只有做好准备重新开始,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一切决定的包容和支持。实际上我对属于我的gap year倒是很期待,出国八年,终于有机会长时间的陪伴在家人身边,终于有时间多阅读一些不是学术专著的书籍,陪我长大的狗狗已经快要16岁,我也很珍惜有她在我身边的每一天。目前计划七月回国,只希望那个时候全球疫情和国内的境外输入防控压力都可以大大好转。现在也开始思考回国后具体要做些什么,是脱产专注备考,还是找份实习让自己保持忙碌,要不要开始尝试拍vlog做手账,该如何继续和学术界保持联系……总得来说还是充满期待,也很感激这一让自己慢下脚步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到我这篇记录,也不知道看的人中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倒霉),只希望你看到我的经历后能感到些许安慰。说实话,看到自己的同学们即将在新学校里还是新生活,不难过是假的。但是还是那句话,2020年在全世界见证的苦难已经足够多,我的这种小不幸其实已经是大幸运了。
y
yikecai

回想刚毕业的时候觉得去mit也是有可能的。现在就是直接给自己啪啪打脸。 现实就是去了100开外的学校开始所谓的学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