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未名空间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闺蜜的三个儿子同时进入哈佛大学
查看未名空间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1年2月21日 22点8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j
jiuna
3 年多
楼主 (未名空间)
三年前,闺蜜告诉我,终于把南加州五个卧室的家收拾好了,交给中介出租。我问,那你住哪儿?她回答,去波士顿。先前知道她大儿子念完了斯坦福的硕士,要进哈佛念博士。我想当然地说,噢,去陪大儿子啊。她说不是,两个小的同时进了哈佛念硕士。
我问,他俩去年大学刚毕业,不是一个在微软一个在谷歌干得好好的吗?怎么都打算回去读研了?
闺蜜为人低调,不置可否地说,想读研,总是好事。就是哈佛那一带,房租太贵了,我把房子租出去,收到的租金正好够租一个三房的公寓,我就跟他们挤挤吧。
闺蜜是我博士班的同学,台湾人。毕业后在大学教书。一年后,结婚生子,正值先生要去加拿大念博士,就辞了工作,随夫北上。大儿子才两岁,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闺蜜传承了中华传统,定定心心在家相夫教子,虽然物质生活不一定富裕,但是她不在乎,家庭第一。
她先生来自大陆,受她的感化,也把家庭放在首位,认认真真赚钱养家,常年中美两地跑,有时在中国一呆几个月,留下闺蜜一人,照顾三个孩子。
她告诉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她常拖着三个宝宝坐公车去图书馆,两个小的放在推车里,大的拉住她的衣襟,车来了,孩子一个一个抱上去,再把推车搬上去,尿布袋拎上去。她说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出行被她描绘得充满乐趣,其中的辛苦却只字不提。
有一次她带着三个孩子来硅谷看望父母,我去看她。一进门就见三个学龄前儿童满地跑。她父亲是台湾退休的大学教授,笑着向我抱怨,我们家24小时,战事不断,男孩子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一对一,二对一,打累了,一个去睡了,剩下的接着打,又一个打累了,那个刚睡醒的,精神抖擞地出现了,倒下一个,又来一个,没完没了。
我问,白天这样,晚上呢?
晚上就是下半夜比较安宁,上半夜可以打到十一二点。
如此混乱的生活,我建议闺蜜想法改进改进。她觉得孩子应该由着天性自由生活,她只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健康和道德就行了。
实在说,对她的养儿法,我很怀疑。然而,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三个儿子上的都是公立学校,她由着他们自由发展,没特别参加过这班那班的,但是也挺忙,学校的球队乐队,社区的义工服务,还帮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尽孝,儿子上学后,她就搬去跟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两个老人到了晚年,都需要日夜护理,虽然请了看护,但许多事还得亲力而为。身教言传,孩子学会了尊重,照顾别人。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孩子们没有骄娇二气,性格随和,善于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大儿子本科上的是伯克利,硕士斯坦福,博士哈佛。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假期实习去的是高盛。正是高盛一周八十小时的工作,让大儿子认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选择了做研究,而不是大公司的高工资。闺蜜完全支持,儿子的人生之路,由他自己决定。
双胞胎,一起进了杜克,本科实习一个微软一个谷歌,表现良好,故此一毕业就被那两家公司聘用。或许是哥哥激励了他们,两人一起放弃了工作,同年报考哈佛硕士,双双被录取。硕士毕业后,两人决定转学麻省理工读博,与此同时,还申请了斯坦福。结果只有一个被麻省理工录取,两人均被斯坦福录取。双胞胎感情好,不愿东一个西一个,干脆同时返回加州,如今正在斯坦福攻读博士。
华人前段时候起诉哈佛耶鲁,指控种族歧视。闺蜜家怎么就逃过了歧视呢?仅仅是运气吗?绝对不是。
本人几次参加过全国性奖学金评委的工作。从中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可能跟大学入学相似。大学和创立已久的奖学金,审评的过程都规范程序化了,多数评委不是终身的,每年调换,这使得开后门作弊相对困难,保证了核审的客观和公平。
申请往往有些基本的条件,比如必须是读完两年本科或必须本科毕业,平均成绩必须在3.0以上等,收到申请材料后,会进行第一次筛选。然后各评委根据选拔或录取的标准
一项一项打分。这些标准分得较细,学习成绩,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全面能力等等之类。评委一般是独立打分,为的是避免评委间互相影响。现在的惯例是,申请人的名字都由案例号代替,这样很难从名字上看出申请人的族裔和性别,进一步减少了偏见。
就打分而言,光靠成绩单是不够的,一般会借助于个人陈述 statement, 推荐信,或
申请人制作的学习研究计划。因此,要得到评委的注意,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上花功夫。
第一轮打分结束后,评委会决定筛选的分数线。比如说有五十个人可以获得奖学金,一千人来申请,第二轮可以选得分最高的一百五十人,评委讨论,再次筛选,也可以通过面试复试的形式,做出决定。
第二轮分数接近的,评委一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人陈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委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具体做了什么,有哪些能力,展现出什么样的潜能,这些都很重要。写的好的个人陈述,是有具体内容的故事。
而要写出故事,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需要这个人有故事。这点,我的闺蜜做得特别棒。拿双胞胎来说,大学一二年级,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放假,就被送到中国去恶补中文,去贫困地区支教,去美国老人送饭计划Meals on Wheels 义务送饭,去图书馆教小孩读书等等。这时候,活动不一定跟所学专业有关,目的在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公益的关心和投入。
双胞胎三年级就成立了一个网店,销售从中国进口的袜子,公司虽小,五脏俱全,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得到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倒也赚到了几千块钱,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留下的是学会了如何跟人交流,如何对待问题客户,如何注意细节,避免犯错,如何管理时间。如果能用几千块钱买到这一切,何乐而不为?大三还需要做的就是开始物色合适的实习公司了,这等于是提前一年为自己找好了工作。这一段办公司的经历无疑让双胞胎引人瞩目。
闺蜜不慌不忙,为孩子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探索创造。一如既往,她的重点是注意他们的安全,健康和做一个好人。她没有很强的功利心,不想把孩子培养成贪婪自大的利己主义者。三个儿子,热心公益,关心他人,善于思考,从容内敛,自带风骨。可以说人见人爱,也难怪哈佛大学一下子收了三兄弟。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博士之家。一家人家,父母和三个孩子都是博士,不多见吧?
还得提一句,常有人建议闺蜜开个升学咨询公司,写本《三个儿子进哈佛》之类的书。闺蜜不为所动,家里成了空巢后,她又去念了儿童心理咨询,做完了一千多小时的实习,六十多岁,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她想帮助更多的儿童健康成长。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三年前,闺蜜告诉我,终于把南加州五个卧室的家收拾好了,交给中介出租。我问,那你住哪儿?她回答,去波士顿。先前知道她大儿子念完了斯坦福的硕士,要进哈佛念博士。我想当然地说,噢,去陪大儿子啊。她说不是,两个小的同时进了哈佛念硕士。
我问,他俩去年大学刚毕业,不是一个在微软一个在谷歌干得好好的吗?怎么都打算回去读研了?
闺蜜为人低调,不置可否地说,想读研,总是好事。就是哈佛那一带,房租太贵了,我把房子租出去,收到的租金正好够租一个三房的公寓,我就跟他们挤挤吧。
闺蜜是我博士班的同学,台湾人。毕业后在大学教书。一年后,结婚生子,正值先生要去加拿大念博士,就辞了工作,随夫北上。大儿子才两岁,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闺蜜传承了中华传统,定定心心在家相夫教子,虽然物质生活不一定富裕,但是她不在乎,家庭第一。
她先生来自大陆,受她的感化,也把家庭放在首位,认认真真赚钱养家,常年中美两地跑,有时在中国一呆几个月,留下闺蜜一人,照顾三个孩子。
她告诉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她常拖着三个宝宝坐公车去图书馆,两个小的放在推车里,大的拉住她的衣襟,车来了,孩子一个一个抱上去,再把推车搬上去,尿布袋拎上去。她说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出行被她描绘得充满乐趣,其中的辛苦却只字不提。
有一次她带着三个孩子来硅谷看望父母,我去看她。一进门就见三个学龄前儿童满地跑。她父亲是台湾退休的大学教授,笑着向我抱怨,我们家24小时,战事不断,男孩子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一对一,二对一,打累了,一个去睡了,剩下的接着打,又一个打累了,那个刚睡醒的,精神抖擞地出现了,倒下一个,又来一个,没完没了。
我问,白天这样,晚上呢?
晚上就是下半夜比较安宁,上半夜可以打到十一二点。
如此混乱的生活,我建议闺蜜想法改进改进。她觉得孩子应该由着天性自由生活,她只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健康和道德就行了。
实在说,对她的养儿法,我很怀疑。然而,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三个儿子上的都是公立学校,她由着他们自由发展,没特别参加过这班那班的,但是也挺忙,学校的球队乐队,社区的义工服务,还帮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尽孝,儿子上学后,她就搬去跟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两个老人到了晚年,都需要日夜护理,虽然请了看护,但许多事还得亲力而为。身教言传,孩子学会了尊重,照顾别人。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孩子们没有骄娇二气,性格随和,善于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大儿子本科上的是伯克利,硕士斯坦福,博士哈佛。值得一提的是,本科假期实习去的是高盛。正是高盛一周八十小时的工作,让大儿子认识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选择了做研究,而不是大公司的高工资。闺蜜完全支持,儿子的人生之路,由他自己决定。
双胞胎,一起进了杜克,本科实习一个微软一个谷歌,表现良好,故此一毕业就被那两家公司聘用。或许是哥哥激励了他们,两人一起放弃了工作,同年报考哈佛硕士,双双被录取。硕士毕业后,两人决定转学麻省理工读博,与此同时,还申请了斯坦福。结果只有一个被麻省理工录取,两人均被斯坦福录取。双胞胎感情好,不愿东一个西一个,干脆同时返回加州,如今正在斯坦福攻读博士。
华人前段时候起诉哈佛耶鲁,指控种族歧视。闺蜜家怎么就逃过了歧视呢?仅仅是运气吗?绝对不是。
本人几次参加过全国性奖学金评委的工作。从中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可能跟大学入学相似。大学和创立已久的奖学金,审评的过程都规范程序化了,多数评委不是终身的,每年调换,这使得开后门作弊相对困难,保证了核审的客观和公平。
申请往往有些基本的条件,比如必须是读完两年本科或必须本科毕业,平均成绩必须在3.0以上等,收到申请材料后,会进行第一次筛选。然后各评委根据选拔或录取的标准
一项一项打分。这些标准分得较细,学习成绩,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全面能力等等之类。评委一般是独立打分,为的是避免评委间互相影响。现在的惯例是,申请人的名字都由案例号代替,这样很难从名字上看出申请人的族裔和性别,进一步减少了偏见。
就打分而言,光靠成绩单是不够的,一般会借助于个人陈述 statement, 推荐信,或
申请人制作的学习研究计划。因此,要得到评委的注意,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上花功夫。
第一轮打分结束后,评委会决定筛选的分数线。比如说有五十个人可以获得奖学金,一千人来申请,第二轮可以选得分最高的一百五十人,评委讨论,再次筛选,也可以通过面试复试的形式,做出决定。
第二轮分数接近的,评委一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人陈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委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具体做了什么,有哪些能力,展现出什么样的潜能,这些都很重要。写的好的个人陈述,是有具体内容的故事。
而要写出故事,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需要这个人有故事。这点,我的闺蜜做得特别棒。拿双胞胎来说,大学一二年级,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放假,就被送到中国去恶补中文,去贫困地区支教,去美国老人送饭计划Meals on Wheels 义务送饭,去图书馆教小孩读书等等。这时候,活动不一定跟所学专业有关,目的在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公益的关心和投入。
双胞胎三年级就成立了一个网店,销售从中国进口的袜子,公司虽小,五脏俱全,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得到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倒也赚到了几千块钱,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留下的是学会了如何跟人交流,如何对待问题客户,如何注意细节,避免犯错,如何管理时间。如果能用几千块钱买到这一切,何乐而不为?大三还需要做的就是开始物色合适的实习公司了,这等于是提前一年为自己找好了工作。这一段办公司的经历无疑让双胞胎引人瞩目。
闺蜜不慌不忙,为孩子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探索创造。一如既往,她的重点是注意他们的安全,健康和做一个好人。她没有很强的功利心,不想把孩子培养成贪婪自大的利己主义者。三个儿子,热心公益,关心他人,善于思考,从容内敛,自带风骨。可以说人见人爱,也难怪哈佛大学一下子收了三兄弟。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博士之家。一家人家,父母和三个孩子都是博士,不多见吧?
还得提一句,常有人建议闺蜜开个升学咨询公司,写本《三个儿子进哈佛》之类的书。闺蜜不为所动,家里成了空巢后,她又去念了儿童心理咨询,做完了一千多小时的实习,六十多岁,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她想帮助更多的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