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巨大落差中的伤感!

t
twibk
楼主 (未名空间)

窗外的天空飘着细细的雪花、然屋子里却因壁炉内燃烧着干柴而异常的温暖。不管是温度、水流、地域、人生、还是社会现象、巨大的差别无处不在、且伤害之深、影响之大足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来性质。今天、家里墙面上的大电视屏幕、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装台》已近尾声、而我的眼睛却早已模糊、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剧中剧外我能感悟出的各种落差。也许是具备了文人细腻而多愁的情商、不呈想人到中年了看个电视剧也会峰涌出“无限伤感”。

一:戏剧之伤感。如果说余华的《活着》是作者“刻意堆砌苦难”,那么《装台》则散发着著名剧作家陈彦更为阳光的两种味道。即不但表现出底层的善良人民勤劳地与苦难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更透出了作者本人对戏曲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衷心的热爱。
2019年、陈彦离开了他奋斗三十多年的三秦大地、离开了哺育他戏曲乳汁的陕西秦腔和豫剧的土壤。但即使进京担任副部级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然再次回望被边缘化的戏曲文化以及秦腔、豫剧艺术、那种伤感的“五里一徘徊”、仍然会难以言表。

从地域的远看—在美帝这个世界经济强国,无论西部的落杉矶还是东部的纽约、展示这两个城市风彩的与众不同的魅力的却是文化品牌:好来坞和百老汇剧场。不清楚留园众网友有多少人知道、八百万人口大苹果的共计的十三个百老汇剧场、每天都是场场爆满、网上购票需提前10天到6个月、排队买票经常得拿凳子铺盖等一天一夜。我至今都没
有答案、美帝这种经济和文化同步耀眼的怪像、是有钱的人“真”的有钱、还是太多有文化的“真”的文艺范?从历史的远看—三十多年前和更前、热爱戏曲的长辈们永远忘是不了那辉煌的岁月。尽管整个国家、整个人民远远不如今天富余。可县县有剧团、村村建舞台的文化繁荣是那么的令人有精神幸福感。正如《装台》里那塌掉的舞台一样、戏曲之文化艺术渐渐地随着人们的富余而慢慢远离、边缘化。

2018年年底我回乡过年、为了再一次感受“蜀道难”、感受当年建设成宝成铁路的艰辛、我特意推掉了香港办事处的茶话会、而是选择海南航空的纽约直飞成都的航班、然后享受了一下刚开通的成都-西安高铁在秦岭深处的狂奔的感觉。在西安钟鼓楼附近,我
选了一家大剧场进去听戏,出来时老婆看着我阴沉的脸轻声地说“别难过了”。我用眼睛问“你怎么知道”?老婆拉住我的手:“人是有点少啊、不过没关系、那里人多”,她指了指旁边人山人海的回民食品街。

有人说现在的人们业余生活更丰富了,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那是十足的胡扯。因为你一旦到过维也那金色大厅、你一旦到过纽约的博物馆、感受过总是动辄几十米、几条街的热情的入场队伍,你会惊奇地发现、文化艺术的因其高雅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必选项”。可《装台》以及中国的现实生活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些广大的戏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创新、艰难前行、到头来却过着比普通人还不如的生活。中国的文化艺术在如今富了人们眼里到底怎么了?

二:文学之伤感。2020年第十届矛盾文学奖揭晓,陈彦又一部“戏剧人生”的大作《主角》获奖。这一成就、也让陕西和江苏以5人之多并列第二名。仅次于河南省的7人。另外的四人分别是:路遥、凌力、陈忠实、贾平凹。其实细分起来、比起一亿一千万人的大河南、只有三千七百万人的陕西才算第一。同时作为商洛山区的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为有贾平凹、陈彦这样的的商州老乡而自豪。可问题是除了我们这些“激情文化人”以外、中国经济大潮里、又有多少人在关注作家和文学作品?《许茂和她的女儿们》出名了;《历史的天空》热播了;电影《芙蓉镇》《人生》得奖了,原著作者早已不重要了。

但即便使作家是“国家的人”、知识产权的明析也不应该是这样子,作家的应得的尊重也不可以被“稀释”、被“平均”。他们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1989年2月、湖南
的莫应丰(将军吟)离世、时年51岁;1990年8月5号,四川的周克芹(许茂)去逝、时年53岁;1992年11月17日、陕西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走了、年仅42岁……透过这些英年早逝的文坛巨匠的数年出一部的辛苦经历、国家和人民没有理由再让作家“尴尬”。不光是作家尴尬、文学本身也尴尬无比。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是文化艺术的老大、而长篇小说则是文学作品的头羊。1982年、矛盾文学奖开颁、当时的奖金5万元足足是普通人100年的工资收入。如今40年过去了、5万元还没有农民工一年的工资多。没啥好说的肯定是国家通涨的错,可国家不应该做
点什么弥补、纠偏吗?一个与外国争霸的强国不应该有自己的可以争霸的大奖吗?好、撇开国家层面,中国哪么多千亿富翁、云、腾、强、非,哪一个做到了比李嘉诚的提高到50万元更牛逼一回?好、再撇开空手套、假富真贷的伪富翁不提。

万达的王老大你有哪么多“院线”、算是与文化有缘吧、不会不知道没有好作品、好故事就没有好电影吧,就这样让李嘉诚把你按下去揉挫?宁可拿出几千万让你家小王不停地祸害良家妇女、几天换一个、也不愿为文化事业出点血?更可笑的是“隔壁小王”的淫秽行经、还经常被党媒以正面的“恋情”渲染、力顶!其实这里也涉及到了新中国特色的更敏感的“尊敬、崇拜”文化、先不谈它。长期以来、是扭曲的社会风气、失控的舆论导向、疏忽的知识产权保护、落后的文化管理体制,共同造成如今经济文化不同步
、文学艺术被边缘化。又有人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也一样吗!

就举两个例子。一是早年间台湾的琼瑶剧热播、作者不但有权根据收视率分成、更有导演、演员的最后拍板权。二是华纳兄弟在系列《哈利波特》的纽约首映礼上、原作者乔安娜·罗琳的求签队伍比电影主角明星的求签队伍长了好几倍。更不要说西方国家按人口比强制建立起来的、遍地开花的图书馆制度了。有此再想一想中国文学大师的窘迫、尴尬、无奈,能不让人伤感?

屋外的雪越下越大,几只灰黑色的加拿大雁飞过来、慢慢地在后院的草地上盘旋落下。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就要两个春节都没有办法回商州过了。但正像豫剧《朝阳沟》里所唱的那样:“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我一点都不担心中国经济的变化,但祝愿中国的文化建设也与经济同步的“一日千里”、别让文艺中年们更伤感!

本站合作媒体:现实中讲逻辑 留园网
k
kbb

文中说的文化落后于经济的现象是存在的,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现象也是很多的,确实让人伤感,也都是应该提高的。但为体制内作家呼喊则不太通。作家可以出来,在市场中搏击,就像文中例子里提到的美国,台湾等地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一样。但在体制内旱涝保收,那就不要企图在作品大卖时候分红。道理很简单,比如工程师,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被市场接受,如果是自己干,当然可以发大财;但如果是在公司里,学校里上班的,那发明属于公司或学校。最争气的还是自己出来干,发了以后自己把矛盾文学奖提高,充分表现文学的力量,证明文学人自己对文学的看重。

另外文中提到作家付出是常人不可比拟的。如果说是作家的作文能力,那无异议。如果说
是作家的生活比 同时期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的常人苦,那举几
个早逝世的没有说服力。需要说明体制内作家比同时期所谓常人人均寿命低,才有逻辑支持作用。我无对应数据,但就我极其有限的观察,我坏疑事实是相反的,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可能没有太多发大财的,但生活无忧,寿命不错。
【 在 twibk (塔斯U币) 的大作中提到: 】
: 窗外的天空飘着细细的雪花、然屋子里却因壁炉内燃烧着干柴而异常的温暖。不管是温
: 度、水流、地域、人生、还是社会现象、巨大的差别无处不在、且伤害之深、影响之大
: 足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来性质。今天、家里墙面上的大电视屏幕、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装
: 台》已近尾声、而我的眼睛却早已模糊、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剧中剧外我能感悟
: 出的各种落差。也许是具备了文人细腻而多愁的情商、不呈想人到中年了看个电视剧也
: 会峰涌出“无限伤感”。
: 一:戏剧之伤感。如果说余华的《活着》是作者“刻意堆砌苦难”,那么《装台》则散
: 发着著名剧作家陈彦更为阳光的两种味道。即不但表现出底层的善良人民勤劳地与苦难
: 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更透出了作者本人对戏曲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衷心的热爱。: 2019年、陈彦离开了他奋斗三十多年的三秦大地、离开了哺育他戏曲乳汁的陕西秦腔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