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很勤奋?看看崔屹、施一公、颜宁等科研大牛有多努力!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崔屹:
曾有科学家透露自己每天只能睡四小时,崔屹在接受网易独家访谈表示,特别繁忙的时候确实如此,但长期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人需要更多睡眠,我基本可以睡到6到8小时,6小时(的情况)比较多。”

蒲慕明: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
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施一公: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三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四点以后;但每天早晨八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First Avenue)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九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
下午3点和晚上9、10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Baltimore)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十个小时
,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

张毅:
张毅在丹尼实验室留下的另一个传说,是他曾两个星期没回家连轴转,一口气纯化了一个蛋白质的复合体,“而从头到尾把这项工作按部就班地做,可能也要一个月”。后来,朱冰还专程问过张毅这是不是真的,“他总是否认,说这个夸张了——回家洗个澡还是有的”。

颜宁:大多科学家对时间的付出是巨大的,所以希望在科研领域有所成就就要做好付出
大量时间的准备。在清华的工作期间,颜宁每天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如果在攻坚阶段,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点。而她的团队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则平均在12小时。

张如范:
2011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我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却得不到任何进展。我常常在三更半夜的时候跑到东主楼前的小树林里面徘徊散步,寻找原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个时候,我还给自己写一首小词来鼓励自己,叫做《苏幕遮-科研小生记
事》读文献,做实验,夜以继日,双颊洒热汗。暂将此身献科研,学海无涯,长途路漫漫。常失败,淡然看,苦中有乐,悲喜何须念。磨剑尚需待十年,这才几时?继续埋头干!就是靠着这样的坚韧与努力,在魏飞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突破,比如做出了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宏观尺度的超润滑现象等,并因此获得了四项国际会议大奖等多种荣誉和奖励。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d
dnzdnz

宿舍实验室两点线,不识秋去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