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再次淡化SCI!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
1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再次淡化SCI!
教案、研究报告均可作为代表性成果 

人社部、教育部日前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7日。

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别;同时,强调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等仅作为评价参考,不以SCI(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
的直接依据。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结合学科特点,要探索成果形式,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教案、著作、论文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代表性成果参与评价,不一定非要是论文。

0
2
美公布全国性量子互联网战略蓝图
号称几乎不可破解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4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官员近日发表报告,提出了建立全国性量子互联网的战略蓝图。能源部官员和科学家称,量子互联网利用量子力学定律,能比现有网络更安全地传输信息,“几乎不可破解”。

能源部正与大学和行业研究人员就该计划开展合作,希望10年内创建出一个全国性的量子互联网。

据悉,能源部将在下属的17个国家实验室间建立量子网络,并将之推广到全国。此前,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机构已与能源部举行了量子互联网蓝图会议,就构建量子互联网进行了讨论。

今年2月,能源部下属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在芝加哥郊区创建了一条
83公里长的“量子环路”,这是目前美国最长的陆基量子网络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阿贡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戴维·阿斯查洛姆说:“量子网络的基础在于我们能够在原子尺度上精确合成和操纵物质的能力,包括操控单光子的能力等。”

能源部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基于量子“纠缠”或亚原子粒子传输的更安全的并行网络。能源部在声明中说:“量子传输的标志之一是,当信息在不同位置之间传递时,它们很难被窃听,我们计划利用这一特征打造出一个几乎无法入侵的网络。”

能源部表示,这一量子互联网将首先应用于银行和医疗服务部门,也有望在国家安全和飞机通信领域“大显身手”。声明补充说:“最终,手机内使用量子网络技术可能会对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广泛影响。”

量子互联网,一张用量子比特而非传统比特传输数据的网络。基于量子的物理学特性,这样的互联网天然就可以防范黑客入侵。美国打算用10年的时间来建成这第二张网络。但建设量子互联网,就不只是铺设光纤这么简单了,它需要在量子尺度上操纵物质的能力。前段时间,中国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方向,竞争一直存在。可以肯定的是,做成了,它会对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0
3

资源三号03星数据成功接收

2020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资源三号03星数据。上午10时52分08秒,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资源三号03星首轨下行数据。之后,喀什站也按计划成功完成资源三号03星数据接收任务。

当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总计接收卫星数据120GB,所有接收数据均在第一时间完成
回传,处理情况正常。

资源三号03星于7月25日11时13分成功发射,属于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的
卫星任务之一,与目前在轨的资源三号01、02卫星共同组成了我国立体测绘卫星星座。

资源三号01、02卫星先后于2012年1月和2016年5月发射升空,均由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承担卫星数据接收任务。8年期间,地面站总计完成资源三号系列卫星数据接收任
务20501条轨道,接收数据量达到897TB,有力地保证了我国高分辨率立体测绘数据的长期稳定获取。

今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还将继续为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的后续卫星任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接收保障。

0
4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
成功进行海上首飞

据新华社报道,7月26日10时许,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
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也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科研试飞及飞机相关性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9时28分许,由机长赵生、副驾驶刘汝钦、机械师魏鹏和监控观察员焦连跃组成的首飞
机组,按预定科目驾驶AG600飞机从山东日照山字河机场滑行起飞。在空中飞行约28分
钟后,飞机抵达预定海域附近。

10时14分许,青岛团岛附近海域,AG600飞机逐渐降低高度。一瞬间,飞机的机腹已平
稳贴着海面滑行,激起阵阵白色浪花。10时18分许,降落在海面上的AG600,完成机身
回转、调整方向,旋即重新加速、机头上昂、腾空而起,在身后留下一道白色的航迹。

完成一系列既定试飞科目后,10时49分许,AG600飞机顺利返回出发机场。伴随着《歌
唱祖国》的旋律,飞机通过欢迎水门,机长赵生报告顺利完成首次海上起降科研试飞任务。

与内陆水面相比,海上起降环境更为复杂多变,飞机既要克服高盐度潮湿环境,还要应对水体密度差异、海面波涛浪涌等新情况。此次海上首飞试验,全面探索了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检验飞机水动性能和水面操控特性、检查飞机各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工作情况,并收集海上飞行数据,以支撑后续相关工作。

“鲲龙”AG600是我国研制的可用于森林灭火、水上/海上救援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装载量大等特点。它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陆地机场注水,最多载水12吨;单次投水面积4000余平方米,一次性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E
EIonMusk

日本有个得诺贝尔的,就发了一篇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