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院设立高层次人才优先通道引热议

w
wmrencai
楼主 (未名空间)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0
1

西安医院设立高层次人才优先通道引热议

今早,#医院设高层次人才通道#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爆料,西安一家医院贴出了“高层次人才优先”的告示。医院工作人员介绍:“高层次人才优先”这一告示是6月份贴出
来的,是西安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中的一项,是根据西安市卫计委执行的,目前并无病人投诉。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设立高层次人才优先通道,也有不少网友因不明高层次人才含义,以为是“官员特权”而愤愤不平。
0
2

2019年面上项目资助率不足19%,两大问题值得关注
7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网站发布2019年度部门决算,其中包括《面上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该报告为202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批准资助的“面上项目”进行的绩效评价。

报告显示:
▲ 2019年度新批准资助18995 个面上项目,按期完成年度资助计划;完成14952个项目结题,按期结题率达到99.68%;

▲ 本年度参加面上项目研究人员保持在15万人次以上。新批准项目负责人年龄继续呈
现年轻化趋势,40岁及以下项目负责人占比持续上升;

报告指出2个主要问题:

▲ 面上项目批准经费较上年有所降低。2019年面上项目占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总经费占
比不到40%,资助率为18.98%。

▲ 对面上项目管理改革措施应加大宣传力度。

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委选择17个学科(一级学科代码)面上项目(占所有一级学科代码的18.09%),试点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工作。

属性I“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占比由2018年的36.52%降低至2019年申请与资助的12.63%、10.71%;属性II“聚焦前沿,独辟蹊径”和III“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占比分别提高至44.19%、50.99%和34.54%、30.70%;属性IV“共性导向,交叉融通”为8.64%和7.6%。

当前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对四类问题属性的理解有待强化,需针对改革措施要求加强宣传解读。

0
3
国内首个开放出版转换协议达成后,科研人员怎么看

开放出版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的实践形式之一。开放出版转换是面向新型
学术交流模式所做出的重大改变,指达成转换协议的科研机构订购出版社的期刊后,该机构成员作为通讯作者可以在这些期刊上免费发表开放出版论文(以下简称“OA论文”),同时论文出版后能够立即被所有人免费获取,由此将现有绝大部分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转换为开放出版,并不再向作者收取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

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
社(OUP)达成国内首个开放出版转换协议,协议期为2020年至2022年。该协议将支持
中国科学院参加OUP期刊订阅集团的26家研究所及其科研人员访问OUP旗下三百多种科技类订阅期刊,并免费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OA论文。

基于该转换协议,文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26家研究所原用于采购OUP订阅期刊的费用直
接转换为资助开放出版的费用,作者发表OA论文无需自行支付APC。这种转换解决了机
构和作者可能存在的双重支付问题,帮助作者省去自行支付APC的繁琐程序,并能使论
文出版后立即被全世界免费获取,有助于增加科研成果的可见度和利用率,提高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公共资金的回报率。文献中心也将以本次转换实践为起点,促使中科院OA政策的更好落地,加强与国内外更多机构的合作,持续推进公共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的深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两位科研人员表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面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发文期刊的影响力及专业权威性。如果选择在权威期刊发表OA论文,将产生便于未订购期刊的机构和个人免费获取,有助于学术成果快速传播和提高影响力等正面影响;如果选择一般的期刊发表OA论文,则有可能会因为期刊中的一些论文质量不高,被人认为是在用钱发论文,从而对作者产生负面的学术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期刊的权威性与期刊本身是否OA没有必然关系,在权威性较高的完全OA期刊上发表论文也会对作者个人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所以,应当客观全面看待开放出版,不应全盘否定。
0
4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于7月21日凌晨2时7分逝世,享年87岁。

据官方简历,李吉均,男,汉族,1933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中心主任。

李吉均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
心进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介绍,李吉均从事冰川学、地貌学、第四纪以及干旱区人地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黄河、长江的起源,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中国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李吉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编出版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和《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环境演变》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今日头条搜索:未名人才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